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2020年07月23日16:36:07 历史 1964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它的发明可谓是改变了人类数千年的战争方式。由最初的肉身近战逐渐转换为远程交战。最主要的便是火枪取代了弓箭,火炮取代了抛石机。火枪火炮的出现摧毁了骑士的钢甲,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础,加速了世界近代化进程。世界最早使用火器是在中国的唐朝,随着战争科技的发展,用不同口径管状的金属里面加入火药和实心金属颗粒逐渐形成了火枪和火炮。中国自然是火器发展的领先者。蒙古大军西征带去了中国最先进的发明——火器。初见新式武器的欧洲人在火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明朝初期我国的火器还是世界领先,随着明帝国边境安定,统治者安于现状,火器逐渐落后欧洲。欧洲的火器发展逐渐走上了世界前列。

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 天天要闻

明朝中期,欧洲殖民者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在全世界东征西讨开拓殖民地,不可避免与明朝发生摩擦和交流,加上东南沿海倭寇横行,使得明政府重视火器发展,积极引进西洋先进的火炮仿制改进。最著名的当属佛朗机炮了。佛郎机炮由欧洲发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成为中国明代中期火炮。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 天天要闻

明代青铜佛郎机炮即短管加农炮。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炮,名之曰佛郎机。明叛王朱宸濠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开始私造佛郎机嘉靖二十四年造的佛郎机铜炮,这是中国最早仿制西洋炮的开端。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在南京进行仿制,称“大将军”。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85米,重300公斤。

明代佛郎机炮是欧洲早期后装炮的发展型,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它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腹部膨大,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在子铳内装填弹药,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注: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它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稍细的又一炮管,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双重炮管。)因为采用子母铳分离方式,所以体重较轻,最轻者仅有150斤,重者达千斤。《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上修孔,以子铳五枚夕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缺点是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欧洲资料,短加农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间,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而中国因为罕遇欧洲那样强大的海上对手,所以仿制的船用佛郎机炮弹重量比较轻,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与红夷炮相比,达到两三千米。(有史料记载红夷炮射程可达十里,即五千米,估计是设置在高城上的缘故,野战或海战很难达到。)

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 天天要闻

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类似今天的迫击炮,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远(500米),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机动性的战斗地域。虎蹲炮创制于明朝嘉靖年间,明中叶中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在与倭寇的斗争中,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地形复杂,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此炮首尾2尺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36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发射可装填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所以,在以后的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的军队里,每500人装备3门虎蹲炮。

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 天天要闻

欧洲在1500年至1520年制造的一种火炮(原名小佛朗机),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改进后称红夷大炮,也称为红衣大炮。天启二年开始仿制。

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据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中国封建王朝火器发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进还是清朝先进? - 天天要闻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据史料记载,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还创造了“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使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ujenchooha,乌真超哈),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运用炮兵战术。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顺治元年(1645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二十五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壮烈成仁。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德国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既是明朝末年明军倚重的重火力,却又被后金大规模使用,两个王朝的救命稻草。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却不及英舰舰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这些炮看似威武,射程依然不及英舰的阿姆斯特朗炮,加之多年武备废弛造成与英军对抗时吃亏不小。

崛起于公元十四世纪的明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使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时代(当代大多数影视作品及小说戏剧,涉及明代的战争场面时,都是这样描述)。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明代是火器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例如明太祖开国时期,军队就装备了大量火器,在扫平群雄、北伐残元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十三年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其中,装备火器的铳手占了编制的百分之十。到了明成祖执政时期,更组建了世界最早的,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神机营。这比欧洲在16世纪初西班牙创建的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神机营刚组建,就与游牧在蒙古草原的鞑靼、瓦剌骑兵进行生死博斗,凭着火力优势,再次立下赫赫战功。明代统治者重视火器,不断在军队中推广各种火器。在明成化年间,使用火器的军人,在军队编制中的比例,从明初的百分之十发展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明军中有的步兵营,使用火器的军人竟占了编制的百分之五十。这类步兵营就驻扎在蓟北长城一带,领导者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戚继光。

很大程度上,明朝是自己将自己玩死的。清政府一直强调清朝是马背上打出的江山,所以后人还真以为这样。在乾隆皇帝及前任皇帝统治下,火炮有一定的发展,康熙时期,火器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顶峰,有些火器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为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特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特点和便于战场上机动使用的火炮。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并进呈《神威图说》一书,介绍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余年间,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无敌大将军、金龙炮、制胜将军、威远将军等各型火炮近千尊。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也不少,乾隆二十一年(1756)颁行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载有各种火炮共85种,同年的《皇朝礼器图式》中鸟枪,红衣大炮,子母炮这三样火器成为制式武器。其他的著作分别有薛熙撰的《练阅火器阵纪》,沈善蒸撰的《火器真诀解证》,王达权、王韬同撰的《火器略说》,薛凤祚撰的《中西火法》,陈旸撰的炮规图说以及董祖修撰的《炮法撮要》等。清代中期之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统治者越发不重视武备,火器的发展渐趋停顿,以致鸦片战争时,清军仍然使用旧制火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朝又开始大量制造火器,并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武器。到洋务运动时,火器的制造和引进达到最高峰。这期间,清朝建立了大量近代枪炮制造厂,如安庆内军械所、湖北枪炮厂、天津机器制造局等等,清朝军队的装备基本完成近代化,但是还是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同为末期的明朝却能把日本人按在地上摩擦。明朝无论是对荷兰还是英国葡萄牙全部胜利。大明威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