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2020年03月27日01:03:03 历史 1770

关于“凿壁偷光”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大概讲的就是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孩子,他出身寒门,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然而匡衡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为了晚上能有光看书,他将墙壁凿出一个小孔,借着小孔透过的烛光读书。而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匡衡感动了邻居,邻居不仅没有责怪他凿穿自家墙壁,还把书借给他读。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常被老师们用来教导学生,告诉他们要像匡衡那样,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也要坚持学习。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匡衡的勤学刻苦,应该是我们读书人的榜样。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然而,但这个故事老师只讲了一半……

故事中的匡衡,历史上确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讲的那样,匡衡是穷苦出身,家里没钱,小时候没有好的条件读书。

但匡衡并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他非常刻苦的读书,最终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大儒,经学大师。

然而,西汉不是隋唐,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学问高,并不代表着你就能实现理想。

西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这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其标准很多,主要有四条: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而学问只是其中一条,更重要的是要看你这个人的德行,也就是你这个人的名声。所以我们看到西汉的那些官员,小时候都有一些值得称赞的故事,比如匡衡的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等。

当然,由于这种制度的本质上是“选举”,所以往往大家族子弟更有优势,毕竟其曝光度和名声的可操作性都要更便利。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底层出身的匡衡,并没有很好的上升路径。他当了九次的候选人,最终才堪堪上榜,被分配了一个卒史的官职,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档案管理员。

但匡衡运气不错,当时的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非常推崇匡衡的经学造诣,所以与匡衡相交甚厚。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匡衡攀上了太子这个高枝,自然是官运亨通。

刘奭即位之后,就给匡衡升了官儿,从太原郡调到了长安城,从小小的卒史,升为了郎中,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再后来,匡衡一路高升,从郎中到博士再到给事中,匡衡完成了三级跳,从专注于经学的学者,转变了成了一个政治人物,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属于他的仕途。

给事中在西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官职,虽然品阶不高,但却有着上谏议政的权利,下可以纠察百官,上可以直谏皇帝,相当于后来咱们所熟知的御史。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这个身份给了匡衡机会,使他的发言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和皇帝讨论经学,而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

对于这样一个机会,匡衡当然不会放过。借着和汉元帝长久的接触了解,此外再结合当时自己从底层上来所看到的一些朝堂之上少有看到的顽疾。

匡衡给汉元帝直接来了一套忠言直谏:

“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

其实内容也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但是关键在于别人都不敢讲而匡衡他讲了。

因为在汉元帝之前,汉宣帝刘洵采取的是一个严法治国的策略。匡衡提出来的“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多少有点不满汉宣帝施政的意思,搞不好就是一个大不敬之罪啊。

但匡衡很了解汉元帝,知道他柔仁好儒,不喜严法,好施德政。而且在以前的攀谈中,匡衡也知道汉元帝在登基之后,就一直想推翻先帝的做法,采用儒家思想,推行德政。只是苦于这多少有些不孝的味道,不知从何提起。

所以,匡衡这一次的建议,算是给了汉元帝施政的一个借口。汉元帝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于是,匡衡又被升官了,从五品的给事中变成了二品光禄大夫,专门掌控议论之责。其地位很高,仅次于三公。在监察这一系统里面,他的权力也就是比御史大夫小一点。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很显然,此时的匡衡,已经进入了西汉朝廷的权力中心。

当然,这还远不是匡衡的巅峰。没多久,狂很就成功转正,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在西汉,御史大夫其实就是副丞相,可以说是文官的二把手。其存在的意义,更多时候就是为了接丞相的班。

所以在公元前36年,由于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理所当然的当上了丞相,总理全国政务,位及人臣。

谁也没想到,当初那个凿壁偷光的穷小子,如今能够位列三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自然是非常励志。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走上了人生巅峰的匡衡,同时也陷入了迷失。

当上了丞相之后,匡衡不再像之前那般嫉恶如仇,正气凛然。他开始变得圆滑,爱惜羽毛,甚至于贪财弄权。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当时汉元帝手下的宦官石显,自恃皇帝宠爱,扰乱朝纲。不仅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而且巧立名目,大肆强占土地,剥削百姓,弄得底下人怨声载道。

匡衡作为丞相,统领百官,主管朝政。对于石显的所作所为,本应该劝阻打击。但匡衡畏惧石显的权势,不仅没有去弹劾石显,还处处包庇,以此来讨好于他,希望其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正是因为石显乱政以及匡衡的不作为,汉元帝执政后期,国力渐衰,朝纲不正,民不聊生。

值得一提的是,汉元帝驾崩之后,汉成帝即位,他并不喜欢石显,于是石显开始失势。

匡衡发现石显失势,立马上书弹劾石显,众大臣纷纷附议。很快,石显便被罢官。最终,被盟友背叛的石显,在回老家的半路上,忧愤绝食而死。

不得不说,匡衡这件事做得很高明。不仅将自己和石显撇清了关系,还因此收获民心,重回政治顶峰。

石显的倒台,大家都以其为首功。

新皇帝器重他,百官们服从他,百姓们敬仰他。当时匡衡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儿子杀了人,百姓们纷纷请愿为其求情,甚至连皇帝都亲自发声为其庇护。

不得不说,这一手过河拆桥,用的是出神入化。

但纸永远也包不住火,匡衡这样的官场老狐狸,总有露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天。

当初匡衡受封丞相的同时,还被封为安乐侯,封地三十一万亩。这对于穷苦人家出身的匡衡来说,无疑是一笔超大的财富。但穷怕了的匡衡并不满足现状,他凭借权势,在原有封地上,又扩地四万多亩。占走了封地周边大量百姓的土地。

老师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书上其实只讲了一半 - 天天要闻

不知什么时候,这件事被捅到了汉成帝那里。汉成帝心目中这位先帝老臣,自己的老师,曾经满口孔孟之道的“圣人名师”形象轰然倒塌。汉成帝非常愤怒,他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结果匡衡遭到重罚,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还被剥夺了所有的封地爵位。匡衡辗转一生,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成为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庶民。

当然,对于匡衡来说,同时消失的还有他那一世英名。

在此之前,匡衡是那个时代的绝对偶像,他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终成大器的励志故事影响了太多太多的人。

可现在大家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偶像,仅仅只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他们心中的信仰,瞬间崩塌,而信仰是无价的!

最后,孤苦无依的匡衡,病死于家中。

匡衡的结局令人唏嘘,对此,我只能感叹:或许,人品和才华,从来就不是一回事儿!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中新网新疆哈密6月15日电 (陶拴科)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的精神价值、历史贡献展开深入探讨。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韩国:朝鲜“修墙”! - 天天要闻

韩国:朝鲜“修墙”!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上修建隔离墙。韩国政府认为,上周朝鲜军人越界事件可能与此有关。韩媒:朝方正在军事分界线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据KBS电视台15日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的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建造隔离墙。韩方此前曾通...
我国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为何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改呢? - 天天要闻

我国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为何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改呢?

在东北城市里,大连无疑是一个别样的存在。这里位于东北的最南边,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有轨电车未曾中断过的城市,有数不清的广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连是著名的浪漫海滨之城、无拥堵城市、时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鲜之城。其实,大连的历史并不长,确切地说,大连实际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现场直击:大鹏所城城墙坍塌部分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闻

南都现场直击:大鹏所城城墙坍塌部分为1984年重建

南都讯 记者曾海城 谢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鹏新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深圳知名古城——大鹏所城南门东侧城墙发生小范围坍塌,目前景区已临时关闭,文物专家正评估坍塌情况,南都记者从大鹏新区古城博物馆了解到,坍塌部分为城墙
邵雍晚来得子,写诗寄予厚望,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 天天要闻

邵雍晚来得子,写诗寄予厚望,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前言:“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儿子大智若愚,人生顺遂。“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父爱如山,陆游勉励儿子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