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名片
梁岳山,浏阳市葛家镇葛家园村人,生于1959年7月。1979年1月入伍后参加南疆保卫战,2月17日壮烈牺牲。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李珏
46年前的那个春天,青年梁岳山穿上崭新的军装,告别父母,怀着一腔热血,从浏阳河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广西边陲。
一别就是永远。
如果梁岳山还在的话,今年已经65岁了,或许也已白发苍苍、满脸沧桑,但在88岁的杨青连眼里,他永远是那个稚气未脱而又朝气蓬勃的孩子。尽管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梁岳山19岁的模样,在母亲的记忆中从未褪色。
又到清明。4月3日,带着母亲的绵绵思念,烈士梁岳山的弟弟梁国携家人驱车从浏阳市葛家镇葛家园村出发,前往广西凭祥南山烈士陵园祭扫。1100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连接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了一位青年短暂却热烈的人生,也见证着家属与后人的无尽追思与怀念。
“他是1959年农历六月十二出生的,走的时候还不满20岁。”尽管年事已高,杨青连仍清晰地记得儿子的生日。
梁岳山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二,是家中长子,读完初中后在家务农。多年前,当地政府曾专程上门了解烈士情况,有相熟邻居表示,梁岳山为人热情善良,曾连续几年帮助照顾生产队里一位孤寡老人,入伍前不久还从起火房子中救出一名昏迷老人,并抢救出几担稻谷与两床棉被。
鉴于梁岳山的良好表现,大队团支部曾多次给予表扬,并于1975年推荐其加入共青团。
1979年1月,梁岳山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当时,父母身体不太好,梁岳山作为长子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有人劝他过两年再去参军,但梁岳山义无反顾。
走的那一天,梁岳山穿上草绿色军装,戴上红花,在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踏上行程。“他怕我担心,不让我送,他父亲送他去乡上的。”杨青连站在家门口,目睹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山村小路的尽头。
到了广西,梁岳山被编入53570部队61分队。其间,他写过几封信回家,弟弟梁国一度保留了下来,后来不慎丢失,但他抄录过哥哥写的这样一段——
“我要在部队这所大学里锻炼成长,随时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万一我回不来,绝不要悲伤,要珍重身体……”
谁承想,一语成谶。
1979年2月17日,南疆保卫战打响,在一场冲锋战役中,梁岳山所在阵地遭遇猛烈炮击,这名19岁的青年壮烈牺牲。随后,部队为其追记三等功。
彼时,浏阳河畔的油菜尚青。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两三个月后,正在采收油菜的杨青连听到了大队干部带来的悲伤消息。
人生到了耄耋之年,早已看淡生死,但儿子的牺牲,依然是杨青连心中不可触碰的痛,采访中她数度红了眼眶。
部队寄来梁岳山的衣物,家里为他在后山建了一座衣冠冢。直到2015年,家属才知道,在广西凭祥南山烈士公园,有梁岳山的墓。
自此,弟弟梁国每年坚持前往祭扫。梁岳山走的时候梁国才8岁,他记得头天晚上,哥哥嘱咐他:要懂事,要孝敬父母。4月4日上午,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梁国带着儿子、儿媳和3岁的孙女,前往凭祥南山烈士陵园祭扫,“这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纪念”。
青山有幸埋忠骨。曾经,他们用青春的躯体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用鲜活的生命照亮了祖国的山河。如今,战争的硝烟已消散,但这些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人们会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