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终于找到了您!” 麻城老人方汉炳与志愿军烈士父亲方金耀DNA比对成功

2025年04月04日08:20:31 历史 6584

“72年,终于找到了您!” 麻城老人方汉炳与志愿军烈士父亲方金耀DNA比对成功 - 天天要闻

出发前,方汉炳仔细整理革命烈士证明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王际凯

装上一抔家乡的热土,带上父亲爱吃的火烧粑,73岁的方汉炳即将踏上去沈阳的路程。

从湖北麻城烈士陵园烈士墙上的一个名字,到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座丰碑,1725公里的路程,方汉炳及家人找寻了72年。

3月13日,方汉炳在满怀期待中得知,他与方金耀烈士dna比对成功,父亲如今安睡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今年清明节,终于不用再面朝北方,给父亲磕头上香了。”4月4日上午,方汉炳将携妻子、孙女出发前往沈阳,祭拜牺牲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中的父亲方金耀。

“就算牺牲也是为了国家,值得!”

家中摆放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是这些年唯一能证明父亲存在的印记。

1952年8月,21岁的方金耀应征入伍时,独子方汉炳仅3个月大。方汉炳对于父亲的所有记忆,来源于奶奶和叔伯邻居的只言片语。

“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得知要抗美援朝,他立马报名参军。奶奶劝他顾念儿子刚出生莫冲动,父亲却说,有了后人是尽孝,就算牺牲也是为了国家,值得!”方汉炳回忆说。

他至今都记得,奶奶同他讲这些事情时,悲伤中带着些自豪,“说罢,他便与两名同乡一同出征了。”

烈士英名录上,短短几行字记录了他英雄的一生:方金耀,志愿军二十三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营二连四班机枪手,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牺牲。

“父亲挺过冰天雪地,最终抵达朝鲜战场,没有辜负他的初衷。”方汉炳说。

1952年冬天,朝鲜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方金耀与战友步行上前线,饮用水严重缺乏,干粮也被冻得坚硬,在恶劣的环境中,向战场挺进。

281.2高地,雄踞在铁原西北,背靠驿谷川,像一把铁钳控制着铁原至远云洞的交通要道,是敌我必争之地。

1953年6月,方金耀所在的二一八团奉命对281.2前沿西北两无名高地之敌实施攻击,战斗中与敌人反复争夺,歼敌2000多人,被二十三军通令嘉奖。

在这次执行任务时,方金耀壮烈牺牲,年仅22岁。3年后,村干部给方汉炳家送来一张烈士证和一面光荣牌。

“我们这才知道父亲牺牲了。”方汉炳说,也是从那时起,奶奶每年清明节都会带着他,面朝北方——父亲牺牲的地方,磕头祭拜。

“这是在履行一个青年的责任”

老电影《英雄儿女》,方汉炳看过无数遍。对于电影中的战斗英雄王成,他尤为敬佩。

那时,乡村不时播放露天电影,方汉炳经常从这个村跑到那个村观看,最远时跑十多里地。

“起初,我只是崇拜电影中英雄的模样,总觉得他们离我很远。得知王成的原型是父亲的战友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方汉炳说。

父亲牺牲后,方汉炳的母亲改嫁,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依靠。看见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他很失落,常常问,父亲在哪里?是怎样的人?

奶奶带着他去看《英雄儿女》,告诉他父亲去抗美援朝了,和他们一样,保家卫国。方汉炳第一次对父亲有了直观的印象。

再后来,他向一同参军的远房亲戚打听父亲的消息。亲戚告诉他,敌军在战场上发起炮击,很多战友牺牲了,部队通过领口和袖口上的名字确认身份,但是没有找到,“可能是被炮弹炸得尸骨无存了。”

“父亲是在履行一个青年的责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很敬佩他。”方汉炳说。

找到父亲,成了他的心愿。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此后,每年都有一批烈士踏上“回家路”。

2022年9月,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统一部署,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部分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进行dna采样。方汉炳第一时间进行血液采样。

今年3月13日,确认方汉炳与方金耀的亲属关系。

“72年,终于找到了您!我一定要来沈阳看看您!”3月15日,在麻城烈士陵园的烈士墙前,方汉炳哭得像个孩子。

“烈士遗属的优待政策越来越多”

麻城烈士陵园的烈士墙上,镌刻着12538位烈士的英名。方金耀的名字赫然在列。

“爸爸,您放心,党和政府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比对成功后,方汉炳带着家人来到烈士陵园,告诉父亲这一喜讯。

父亲牺牲后,方汉炳成为大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村里大人不允许自家孩子欺负他,各级政府走访慰问没忘了这位烈士后人。

方金耀评定为烈士后,方汉炳及家人作为烈士遗属,每月除有抚恤金外,还享有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待。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关于烈士遗属的优待政策越来越多。国家没有忘记父亲,也没有忘记我们。”方汉炳的老伴王自妮说。

3月26日,我省出台全国第一部英雄烈士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英雄烈士保护条例》,首次在全国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一次性抚慰金制度,并规定英雄烈士遗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教育、就业、养老、住屋、医疗、公共交通、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优待。

“太爷爷,您年少离家,出征卫国,是您和战友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一定会替您照顾好爷爷,请您放心!”方汉炳的孙女姜依娜说。

清明节到来,前来烈士陵园祭奠的人不少,他们有烈士亲属,也有慕名而来的群众。

在湖北这片革命老区、红色热土,70万荆楚儿女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全省在册烈士12.9万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8处。

烈士墙前的铭文词上写着:青山埋忠骨,金石镌英名。

每一个静默的名字,都曾是鲜活的血肉之躯,他们的音容笑貌,定格在那段峥嵘岁月里。

“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当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好少年。”姜依娜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 天天要闻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白种人干的事多半很龌龊,黄总人干的事总以道理为先。当我说这话,你可能不会质疑,为何我说黄种人,你也会想到自己。所以,为什么会有黄种人这种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还不生气?为什么很多中国人看起来比很多白人更白,但白人们却依然称呼我们为黄种人?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 天天要闻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纪委同志对贪污行为的每一次精准打击,都如同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心存侥幸者胆战心惊。这是向全领域昭告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任何妄图通过贪污中饱私囊的行径,都躲不过正义的制裁。在全力营造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里,贪污分子毫无立足之地,必将被正义的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 天天要闻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齐国严重内乱,在一年前就有征兆,而且这个征兆咱们后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鲁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陨石,有五颗陨星落在宋国。又有六只水鸟,飞过宋国都城遇到大风,在空中倒行,宋人认为是异象。王室的内史聘问宋国,宋襄公问内史,我们国家的异象是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人生得遇苏东坡》【中】 意公子 著有网友说,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他。还有人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这种恬淡的处世态度。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庆余年》的大结局是否真的称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庆余年》,还读了一部以唐玄宗与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网文,越读越觉得,《庆余年》的大结局,堪称最佳!在《庆余年》的世界里,太后、皇后、公主、庆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将军、陈萍萍这些庆国高层人物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 天天要闻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66年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966年,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19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 天天要闻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导语: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时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毛泽东。直至今日,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他赞誉有加,在韶山冲,每天都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瞻仰他的风采。这份跨越岁月的爱戴,源自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始终如一的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