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枯井发现近百名烈士遗骸”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南都记者注意到,相关信息最早由微博账号“英魂回家”发布,该微博认证为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英魂回家项目所属。
4月1日,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余浩回应南都记者称,相关报道所称发现“烈士遗骸”的表述是不确切的,“烈士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余浩透露,现在还在帮忙鉴定、寻找家属。南都记者从襄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针对枯井内发现遗骸一事,该局已经开展核查鉴定工作。

遗骸发现现场。
近日,河南许昌襄城县被指“一枯井发现近百名烈士遗骸”,年纪最小的还不满15岁,其中多具头骨上有子弹贯穿伤,腿部等处有明显断裂。文章称,目前这些骸骨正在郑州大学的实验室进行骸骨分析和头骨复原,希望能帮他们找回姓名,找到家人。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相关信息最早由微博账号“英魂回家”发布,该微博认证为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英魂回家项目所属。
2月28日,上述微博发消息称,“河南许昌襄城枯井抗战阵亡将士遗骸收殓行动正在进行中,今日收殓遗骸40多具”,并且介绍了发现的背景。其称,2010年,襄城当地学者发现枯井埋葬士兵线索,十几年来多次调研走访了解历史原委。1944年4月,日军6万余人分路进攻豫中。5月许昌沦陷后,日军西进,襄城县“三冀”(前冀、中冀、后冀三村)阻击战打响,中国将士与敌血战,死伤无数。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为阵亡将士收尸掩埋。“中冀村90多岁的村民说,村里那口枯井里,也曾埋了上百具阵亡将士尸体,并立碑铭记。时间长了,井和碑全部被夷为平地。”
该微博称,今年2月,英魂回家项目组正式立项,郑州大学专家给予技术支持,联合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启动遗骸搜寻行动。从2月26日动土,经过2天表层覆土清理、深入发掘和搜寻,至28日,“终于成功在4米掘坑深处收殓出40多将士骸骨”。
3月21日,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余浩在微博介绍了项目进展。余浩表示:“河南襄城枯井阵亡将士遗骸收殓工作告一段落,一口废弃的土井收殓了八十多具遗骸,尽管常年与潮湿淤泥相伴,遗骸保存依旧完整。”他还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协调了土地安葬,接下来联合郑州大学做头骨复原。希望都能够找到他们的家人,带他们回家。”
4月1日,余浩回应南都记者时表示,收殓遗骸时可见子弹、皮带扣等陪葬品,此前相关报道所称发现“烈士遗骸”的表述是不确切的,“烈士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余浩透露,现在还在帮忙鉴定、寻找家属。
同日,南都记者从襄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针对襄城县枯井内发现遗骸一事,该局已经开展核查鉴定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鉴定结果确定前称呼“烈士”并不妥当。
南都记者从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和褒扬科了解到,3月31日晚已经接到襄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报告此事,已要求襄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保护好现场,并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寻找遗骸亲属、进行dna鉴定等方式进一步核实遗骸身份,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做出综合判定。此外,他们也已经将此事上报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和褒扬科科长邵胜杰介绍,烈士评定(追认、批准)需要依据相关法规,我国不同时期烈士评定适用的政策依据也不相同,2011年8月1日至今,烈士评定的主要依据是《烈士褒扬条例》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他表示,评定烈士也有相关条件要求,在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死难情节突出,堪为楷模的,才能评定为烈士。
采写:南都记者 马辉 焦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