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全英(1921年6月—今):藏族,四川省金川县人。今年104岁。
1935年春在金川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春丢队后隐姓埋名汶川县三江镇安家落户。
2006年迁居都江堰市安享晚年。
王全英
2、鲍彦章(1923年3月—今):陕西省安塞县人,原青海省军区黄南军分区副司令员(正师级)。今年102岁。
1936年,年仅13岁的鲍彦章跟随哥哥参加了陕北红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大小战斗103次。1970年,担任青海省军区黄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83年离休后一直定居在西宁。
现在,鲍彦章在甘肃兰州,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享晚年。
鲍彦章
3、胡正先(1918年—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人,原总参谋部三部局长。今年107岁。
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 年跻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 年步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研修,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身为一名红色的“听风者”,他参与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西路军西征。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投身于辽沈、平津以及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出任广州军区三局副局长、总参谋部三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以及顾问等职务。1984年光荣离休。
2024年年底,胡正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现在,胡正先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安享晚年。
胡正先
4、马志选(1918年2月—今):四川省平昌县岳家乡双竹村人,原太原基地三一三兵站副站长(副军职)。今年107岁。
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的一名战士,参与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和反六路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八路军第 129 师 769 团侦察排长、特务营连长,太行军分区团长。参与了奇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百团大战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获任华北军区军械部总库的首位库长,其后担任太原基地三一三兵站副站长。
现在,马志选在山西太原,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安享晚年。
马志选
5、王扶之(1923年9月24日—今):陕西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人,开国少将、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司令员。今102岁。
1935年7月参加陕北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26军的一名战士,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的松花江,一直打到祖国南疆镇南关。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10月21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团长首批入朝参战,后任115师师长。1969年和1974年任总参作战部部长期间,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1998年离职休养,是至今唯一健在的开国将领。
王扶之
6、杜国榜(1917年—今)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人。今年108岁。
1933 年 1 月投身中国工农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1936 年抵达延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国榜被编入八路军 115 师,于华北抗日前线奋勇战斗。
1933 年 1 月投身中国工农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1936 年抵达延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国榜被编入八路军 115 师,于华北抗日前线奋勇战斗。
解放战争爆发之际,杜国榜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在平津战役中,杜国榜所在的连队成为攻打天津的主力军,他的左腿不幸被炮弹弹片击中。其后,经部队批准,杜国榜返回家乡养病,河北军区亦为他开具了证明与相关手续,杜国榜被认定为回乡战士。
1991年,组织将他认定为失散红军。现在,杜国榜居住在四川省平昌县同州街社区家中安享晚年。
杜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