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风城春史头条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她有着“沪上奇女子”的美名,还被被周总理誉为“党的奇兵”,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在1955年,却阴差阳错被误认为叛徒被捕,甚至还被判处枪决。
毛主席看到文件后,不禁大怒道:“她可是全党的恩人啊”。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毛主席为何这样说?
营救关向应
此人便是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书香世家,她本可以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学诗学艺,悠闲平稳的度过一生,但她却毅然选择了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1931年4月,我党领导人之一的关向应在上海的寓所被捕,引起了党组织极大的震动,好在此时的关向应化名为李世珍,被捕后并没有立马暴露身份,
但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负责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汉口被捕,他无法忍受国民党的酷刑,不仅供出了党中央所有地下机关以及领导人住址,还一一指认了被捕但未暴露身份的中共领导人。
鉴于情况危急,党中央将营救关向应的重任交到了黄慕兰手上,并指示她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关向应。
当时中央特科的同志在大城市做地下工作的,主要以女性为主,她们不太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而出自书香名门的黄慕兰打扮成了上层妇女。
她接到指示后立马出门去找了一个名叫陈志皋的律师,他的父亲陈其寿在上海租界当了18年的庭长,在司法界有很高的话语权,基本上一言九鼎。
之后,陈志皋向父亲表示,黄慕兰一位远房亲戚被误抓了,名叫李世珍,想让父亲帮一下忙,而陈其寿二话不说表示同意,因为他对黄慕兰非常欣赏,想收其为干女儿。
紧接着,陈其寿出面邀请监狱长到家中做客,当面将这件事讲出来,监狱长听完之后立马答应了下来,表示自己回去之后就放人。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关向应还没有被放出,在里面多待一天就意味着多一份风险,周总理想到这里不免心急如焚,再次指示黄慕兰营救关向应。
为此,黄慕兰再次来到陈家告知了缘由,陈其寿听完之后很生气,立马把监狱长叫来询问,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姓李的官员坚决不肯放人。
但陈其寿对他非常了解,亲笔写了一封信,让儿子陈志皋带上礼物去找他,就这样,在陈其寿的帮助下,被关押了近半年的关向应最终被释放了出来。
关向应出狱之后,被党中央派往鄂西苏区,与贺龙元帅成为了搭档,一起领导了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曾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20师政委一职。
巨大牺牲
另外,在营救关向应期间,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向忠发也在上海遭到了逮捕,这一消息还是黄慕兰最先发现的,不然所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
当时,黄慕兰和陈志皋正在一家咖啡店坐着,突然陈志皋的一位名叫曹炳生朋友推门而入,在巡捕房当翻译,陈志皋看到之后立马打招呼,请他喝一杯咖啡。
二人有意无意的交谈着,只不过曹炳生突然讲到,国民党将派人到巡捕房带走一个人,那人被悬赏了10万,而且他一只手只有四根手指头。
黄慕兰听完之后初步判断为向忠发,必须马上向党中央报告,但她依旧面不改色,静静的听着,等曹炳生以急事为由先走一步后,黄慕兰谎称头疼回到了家中。
之后,黄慕兰与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将此事全盘托出,并告知了自己的想法,而潘汉年听完之后也表示同意,并马上将此事密报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接到密令后立马搬家,其他地下工作的同志也纷纷转移,等到巡捕房的人传入周总理的家中时,这里早就人去楼空了,他们自然扑了个空。
但黄慕兰为革命所做的贡献不止如此,她甚至还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在与陈志皋相处的过程中,陈对黄慕兰渐生情愫,甚至在1933年正式求婚。
面对这一行为,黄慕兰有些不知所措,毕竟陈家在上海的地位,影响力对之后营救工作十分重要,而且她与陈志皋组成新家庭之后也有利于掩护自己的身份。
在多种考虑之下,黄慕兰尽管心有悲伤,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组织的要求,与陈志皋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而婚后黄慕兰则利用这一身份从事秘密工作。
从总体来看,黄,陈的婚姻是完美的,但也不是没有裂缝,陈志皋在抗战时期与之前的大学同学旧情复发,最后陈在1950年携带情人离开了上海。
此次一别,二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没有见过面,而黄慕兰在陈志皋走后结束了之前的工作,担任居委会宣传部长,依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
只不过,没想到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黄慕兰,阴差阳错之下受到了牵连,甚至还被判决枪决,所以毛主席看到之后不免有些生气,立马派人重新调查。
经过详细的调查之后,发现一切都是误会,黄慕兰无罪释放,晚年在邓颖超大姐的帮助下任上海参事,后来移居杭州,并在2017年不幸因病离世,享年110岁。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