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14年的时间,占领了中国半壁江山,想让日本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谈何容易。
有这么一块地方,日本人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甚至比对日本本土投入的都要多。正因如此,在抗日战争进阶尾声的时候日本人甚至宁愿不要本土也要死守这里。
这块让日本人垂涎三尺的中国领土是哪儿?
大陆政策的推进
日本人狭小的国土面积,注定了其对领土扩张的野心是刻在骨子里的,16世纪末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野心迅速膨胀,瞄准了东边的大明。
虽然在明军的反击下把日本人打进了海里,粉碎了丰臣秀吉的野心,但是同时也为后世的日本人埋下了对外侵略的伏笔。
自丰臣秀吉开了这个头后,往后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关于向大陆扩张的言论在日本从未停歇。尤其是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人都是标准的激进派。
多次向日本幕府提出攻打清朝的野心,只不过这时候的清朝还是妥妥的亚洲老大,给日本人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兵。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近代“天朝上国”固步自封的理念让中国吃了大亏,反而从古至今都保持着危机意识的日本却抓住了近代工业化的脚步。
1868年日本凭借着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工业国,正因如此,让日本天皇等一众高层再次想起了三百年前丰臣秀吉的“大陆”计划。
按照当年丰臣秀吉的构想,先拿下朝鲜半岛,这样一来就不用考虑大海的阻隔。能够把后勤资源都运往朝鲜半岛,用那里当作根据地从而对大陆发起进攻。
日本政府对丰臣秀吉的战略做出了些许调整,把台湾岛当作占领朝鲜后的下一步计划。
虽然彼时清朝也在进行洋务运动,并且坐拥世界第八的海军的北洋水师,但是根据日本在中国安插的间谍得知,北洋水师的军纪散漫,由于清朝的经费有限,很多舰船保养不当出现生锈老化的情况。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面对北洋水师仍然没有必胜的决心,但还是选择赌下这次国运,在1894年同我国挑起甲午战争。
结果北洋水师输的一败涂地,十几年的洋务运动到头来一场空,不仅被迫与朝鲜断绝宗藩关系,台湾也被日本人所抢走。
尝到好处的日本人同时也看出来了中国国力弱小的本质,于是便将下一目标放到了与朝鲜半岛接壤的我国东北地区,继续推进“大陆政策”直到占领整个中国。
日本提出的“利益线”
早在甲午战争前的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便在日本的第一届帝国议会上进行了报告,内容则是提出了日本的“利益线”和“主权线”的两个概念。
按山县有朋的说法,如今西方列强不断在东亚扩张,势必会影响到日本所以必须要把日本的利益线从本国的四岛,蔓延至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
尤其是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木材等发展工业的必要资源,对于日本的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清朝后的民国政府在对日本的态度上也是唯唯诺诺,好不容易有个能和日本人周旋的东北王张作霖,也被日本人给炸死。
原本日本人想要引诱张学良将东北独立,但张学良选择了“易帜”归于国民政府。
这下算是彻底激怒了日本人,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抢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
在占领东北后,日本高层与关东军军部之间出现了分歧,一边是想要将东北像朝鲜那样直接吞并为日本领土,另一边则认为这么做会影响到其他列强的利益,肯定会加以阻挠。
所以在商讨下最终决定在日本的扶植下,让东北“独立建国”,也就是伪满洲国,随后又利用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让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担任伪满洲国的皇帝。
伪满洲国虽然名义上并不是日本国的领土,但伪满政府和东北地区从上到下全部都是日本人的势力所在,不是日本领土胜似日本领土。
丢弃本土也要死守的东北地区
由于伪满洲国极好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战略资源,让日本政府不惜在这里花费心血。
日本将东北地区的经济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国有矿区金属开采事业、铁与石油轻金属原矿等国防上必要矿物采掘事业、轻金属精炼事业、制铁制钢事业。
二是羊毛及棉花加工业、国有矿区以外的采掘金属事业、石炭采掘、其他矿业、石油制精事业等轻工业。
三是“前项涉及以外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纸浆及制纸业、制糖工业、酿造工业( 酒精除外) 、食品粮品制造工业......
同时日本还在1937年出台了伪满洲国的《重要产业统制法》,企图凭借东北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把这里打造成兵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金属冶炼业......等一系列对日本“国防”产业的重点。
除了工业之外,在民生上,日本人在当地大搞基建,学校、银行、医院样样不落下,根据资料记载,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就在“伪满洲国”倾注了六十多亿的日元。
在日本人的精心栽培下,“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长春)的经济甚至还要压日本首都东京一头,可见日本人在这里花了了多少心血。
不过在当时,东北地区的人口还是以中国人为主,为了能彻底将东北变为日本的领土,日本政府提出了移民计划,大力鼓励日本国民移民到伪满洲国。
通过这种手段,再加上对东北地区中国人的打压,久而久之东北地区在潜移默化中就成了以日本人为主的地方。
到时候即便是国际上其他国家有什么异言也无济于事,毕竟日本老百姓都已经在这里扎根了,其他国家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这么一来日本便能够堂而皇之的将东北吞下,将东北从名义上变为日本领土。
正是因为东北地区对日本人来说实在过于重要,所以在二战末期,面临盟军的进攻眼看就要打到日本本土,日本人便提出了放弃本土,全部转移到东北地区,凭借那里的工业和基建与盟军打持久战。
结果还没等日本人反应过来,苏联红军就将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歼灭,紧接着就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看清楚了现实,于1945年8月1日投降,吐出了吞下去的所有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