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阴是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何关联?你知道它们之间最有趣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除了我的家乡,南京、江阴是我截至目前待得最久的两个地方,也是曾经工作最久的地方。
先简单说说南京、江阴之间的共同之处吧。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江阴之间相距不算远,直线距离约120公里。它们同属江南,并且自古都是南北交通要塞,因此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分别是江苏省内第一座、第二座跨江大桥,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肩负着省内、省外之间南北往来的重要使命,曾经也一度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南京长江大桥(图源网络)
江阴长江大桥(图源网络)
南京是古时候著名的“江南贡院”所在地,江阴是古代“江苏学政衙署”所在地。在南京夫子庙,至今保留有“江南贡院”旧址及部分古建筑;在江阴中山公园,至今保留有“江苏学政衙署”旧址及部分古建筑。
江苏学政衙署(图源网络)
还有南京的夫子庙与江阴的文庙,它们之间因为孔老夫子的缘故有着莫大的关联。南京夫子庙主要是纪念孔子,在大成殿殿内中央供奉着孔子神位牌。江阴文庙主要是纪念孔子,同时也纪念诸多先贤先儒以及“江阴抗清三公”。
正因为南京、江阴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对南京、江阴两地都有着很深的情感。
孙中山先生(图源网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将南京定为首都。
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乘“联鲸”军舰到达江阴,在城内桐梓堂欢迎会上演讲,他殷切地期望“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
孙中山在江阴(图源网络)
我想以上所有这些算是南京、江阴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吧。
那么这两座城市最大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当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两地说的方言完全不一样,这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因为南京主城区说的是江淮方言,江阴说的则是吴方言。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南京主城区”,因为南京有一个新设立的高淳区,那里的人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吴方言。不过话又说回来,像高淳这样偏远的地方,虽然现在叫“区”,其实也只能看作一个“县”,而当我们说一座城市的时候,并不必包括下面的县。
图源网络
南京的方言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式的,古代的吴方言慢慢被后来的江淮方言取代了,而江阴的方言则一直属于吴方言的范畴,这也是它们在语言演变上的差别吧。
如果说南京、江阴之间还有一个最大不同点的话,我想莫过于两地“鸭文化”的不同了,这也是它们之间最有趣的地方。
在南京曾经流传着“老头怕老太”“鸭子卖得比鸡快”的顺口溜,简简单单的一句“鸭子卖得比鸡快”我想就已经完美诠释了南京人对“鸭”美食的情有独钟。如今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
金陵鸭肴文化(图源网络)
暂且撇开南京的“鸭文化”不谈,仅是南京人对“鸭头”“鸭脖”的痴情也绝对不是江阴人所能比的,当然不是说江阴人不喜欢吃“鸭头”“鸭脖”。
至于江阴人对“鸭”美食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了解,但从江阴地区“鸭头”“鸭脖”等熟食的市场价格上看,与南京真的截然不同。
记得十几年前在南京的时候,麻辣味鸭头与鸭脖分开卖,一个鸭头加一个鸭脖接近十块钱,很喜欢吃但又有点心疼钱。后来辗转去了江阴,记得一次在周庄一次在祝塘,一个鸭头连着一个鸭脖一起卖,都是只要一块钱,是那种烤的,有的上面还撒了点芝麻,虽然口味上不及南京的麻辣味好吃,但是这个价格当时真的震惊到我了。
江阴祝塘镇(图源网络)
虽然说价格低不代表不喜欢,但是“鸭头”“鸭脖”等等巨大的价格差别我想也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南京、江阴两地对“鸭”美食的“痴情”绝对不一样。
结语
以上便是笔者所认为的或者说所认知的“南京、江阴两地之间异同之处”的简单描述,当然肤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朋友和前辈斧正,不胜感激!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