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消息,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东盟峰会相关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又一次就南海问题对中国挑起事端。他宣称,美国对中国在南海被其称为“扩张主义”的情况表示“关切”,同时承诺要维护该海域所谓的“航行自由”。

在会议上,这位美国最高外交官员竟然对中国进行“谴责”,称中国在南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贸易路线上有“越来越危险且非法的行动”,宣称中国的行为“损害了地区人民的利益,伤害了东盟国家船只的利益,违背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承诺”,并且扬言美国将支持“印太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与“飞行自由”。
布林肯的言论显然是颠倒黑白、蓄意抹黑,此等言论是完全错误的。布林肯有如此言论并不出人意料,他的发言表明了对菲律宾予以支持的态度。其策略清晰可见,他宣称美国将全力支持所谓的“印太地区航行自由”,同时又暗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已与菲律宾站在同一阵营。对于马科斯而言,这正是他渴望听到的承诺。在这场外交博弈里,美国的支持无疑使他增添了更多的底气。事实上,从过去数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美国在菲律宾的南海政策方面已投入诸多精力。
布林肯于东盟会议上频繁挑衅中国,这并非偶然之举,实则是美国长期对华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中美关系在贸易、科技、台海等诸多问题的影响下持续恶化,美国妄图采用各类手段来遏制中国崛起,其中南海与台湾问题被其当作主要的着力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屡屡挑衅,目的在于强化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借口,不断派遣军舰与战机进入南海,企图挑动地区局势趋向紧张。至于对台湾问题的介入,这是美国在中美竞争中的又一重要手段。美国通过向台湾提供武器支援、炒作台海紧张局势等方式,企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
布林肯未曾料到,他的这一提议在东盟国家代表那里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回应,反而遭到冷遇,现场一度极为尴尬。

彭博社的报道可谓切中要害,其指出美国当前在东盟国家中的立场正日益走向孤立。该报道还特别提及,中国已连续15年稳坐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双方的经贸关系既紧密又日趋成熟。这一情况表明,即便南海问题偶尔存在争议,东盟国家也并未因这些争议而舍弃与中国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于纽约联大期间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次会见是今年我国外长与布林肯的第四次会面。中美双方正在进一步推动两国元首共识的落实。回顾美国往届政府的情况,两党交替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会有所调整,但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不论今年美国大选结果怎样,就稳定中美关系来讲,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是有益无害的。
我国外长明确指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之下,中美关系在历经曲折动荡之后,实现了从巴厘岛共识到通往旧金山的发展进程,所取得的进展得来不易,应当予以珍视。中美关系止跌企稳,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顺应国际社会的期望。而这一良好势头能否得以延续,则取决于双方的努力程度。美方不应总是对华采取“两副面孔”的态度,即一方面毫无顾忌地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另一方面却又若无其事地与中国展开对话合作。既然美方多次宣称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那么就应当从根本上树立对中国的理性认知,构建正确的相处模式,秉持尊重的态度来开展对话。
事实上,上个月拜登派遣助手沙利文访华。彼时,美方当面作出诸多承诺。然而,访华结束之后,美国便暴露其真实嘴脸。美国不但在台海、南海等我国核心事务上不断挑衅,于其他国际事务方面亦是言行不一,频繁对中国进行打压。可以说,美国的对华错误政策依然未曾改变。因此,在此次会晤当中,我国外长从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警告美国,莫要总是以两副面孔对待中国,一边毫无顾忌地围堵打压中国,一边却又若无其事地与中国展开对话合作,这种表里不一的行径不符合双方利益。

然而,布林肯近期于美国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是唯一既有意愿且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的国家,拜登总统将中国视为“步步紧逼的挑战”,认定为最具影响力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显然,拜登政府这是在鼓吹“中国威胁论”,以美国的霸权历史和霸权思维来“映照”中国,这是对中美关系极为严重的误判。见中国不为所动,美国便指使菲律宾在黄岩岛挑起事端,妄图给中国制造麻烦。从美国的一系列行径来看,拜登妄图在不改变其既有霸权姿态的情况下达成其目的,但中国不会纵容这种行为。
其次,东盟心里十分明白,与美国结交只会变成被其利用的工具。这方面的实例屡见不鲜,就拿韩国来说,在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围堵中国的“芯片四方联盟”之后,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逐渐走向衰弱。那么谁从中获利了呢?显然是美国。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却有着无限潜力,双方目标相契合,不但能够获取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享受到地区和平稳定所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