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央集权的社会中,家族的传承和子嗣特别重要。为了尽早完成传宗接代,古代男子特别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回家当老婆。
如清朝时期,皇太极当政,接连迎娶多个妃子,其中包括13岁的孝庄。除清朝之外,细数各朝皇后与知名皇妃,大多都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嫁到皇室,为皇室绵延子嗣。
可有些13岁的女子根本没来例假,本不该是生育的好年纪,而部分有钱有势的官人和商人还是娶了一房又一房的太太。
为什么皇室成员以及官商老百姓都喜欢娶少女为妻呢?不容忽视的三个现实原因。
第一个原因:古人容易早逝
现代社会中,即便母亲胎相不稳,医生也会想方设法的保住胎,从而确保母子平安。
我国古代,医疗水平有限,根本没有后来出现的抗生素和消炎药。放到现在社会,感冒痊愈轻而易举。放到古代,受了风寒,足够要了人命,流产和难产更是常见。
此外,粮食产量低,无大型机械收割,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者众多。再加上朝廷上下严苛的赋税,为了更好的传承家族,某些人便会将13,14岁的少女娶回家当老婆,加速家族传承速度,避免男丁突然饿死导致家族灭绝。
其实,战乱也是导致古人娶少女为妻的原因之一,各朝代更替时,老百姓流离失所,新上任的皇帝还要励精图治,在确保人口不会向下降的同时,还要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增加人口。
因此战乱之后,便会出现大规模的婴儿潮,而婴儿代表着全家的希望。如果选择20多岁的女孩当老婆,能不能活到20岁都是未知数,更何谈延续香火呢?
第二个原因:封建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观念的封建思想被摒弃,比如重女轻男。
古代,谁家生了个儿子,周围人都会去祝贺。男子长大后,完全可以入朝廷,去征战沙场。而女子从小就被养在深阁里,被一些相夫教子的女德书卷。
历史上,有名的女性当政者寥寥无几,就算是手握实权几十年的武则天,真正称皇帝的时间比较短。唐朝时期,包容开放,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人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可最后的下场令人唏嘘。
可除唐朝之外,真正的女性实权者又有谁呢?别看孝庄13岁嫁给皇太极,可她也没有成为清朝女皇,更多的是辅佐儿子当皇帝。
在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影响下,女性得不到尊重,无法开疆扩土,更无法建功立业,只能将男人当成天。如此一来,当闺中女子长到13岁或14岁时,父母就会为女子选择如意郎君。
有的女子嫁给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有些女子只能嫁给老头当妾室。而这些女子在家里根本没有话语权,只能看着自己的女儿嫁给毫无感情的丈夫。
如此循环往复下去,整个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一部分男人掌握权钱之后,便会飘飘然,将14岁或13岁的古代女子买回家当小妾,不喜欢了,再选下一个。
第三个原因:主劳动力和副劳动力
我国古代尊崇男耕女织的生活观念,男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需要去外边种地或做小工,男子则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女子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着全家人的饮食起居,成为家里的副劳动力。
久而久之,劳动力关系逐步影响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就有了上述女方在家相夫教子的一幕。虽然后续变成以父权为主的中央集权社会,但男子依然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力气又大,挣钱又多。
于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变成家里传承接代的工具,既要遵守婆家的规定,又要为丈夫生儿育女。
其实,这种观念偶尔会影响着现代社会关系,有些男人将老婆娶回家后,前两年把老婆当块宝。老婆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工作后,男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觉得老婆花他的钱,甚至还在外边找小三。
除了以上三个现实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虽然不起眼,但也很关键的原因。古代社会,多一口人就相当于多吃一口饭,只有那些达官显贵,才能确保一家人吃喝不愁。
放到平常老百姓家里,女儿长到13岁或14岁时,便有了传宗接代的能力。为了节省家里的口粮,更为了多收一份彩礼,做主将女儿嫁给他人当媳妇。
如此一来,这便成就两个家庭。对于夫家来说,14岁的少女正是干活的好年龄,婆婆少干一些活,还能盼着抱孙子。对于娘家来说,完全可以把女婿送来的彩礼留不下来,后续再花在其他孩子身上,最终达到两全其美。
现如今,社会劳动关系发生变化,女子也能在职场上贡献一份力,并和男子撑起一片天。
当社会劳动关系发生变化,女子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非得成为全职太太,更不用在结婚之后看婆婆和公公的脸色。
更重要的是正在提倡自由婚姻,逐步完善的社会婚姻制度,确保每一个女性不会被婚姻裹挟,自由而又公平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价值,每个人都值得被别人尊重。
放到现在,强行娶13岁或14岁的少女回家当老婆,这个男人不仅没办法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或许有人羡慕古代男人娶年轻老婆,可古代男子别无他法,受社会生产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才会这样做。现在,那些违背妇女意志强行结婚的情况已经实属罕见,无法尊重女性意愿的人早就戴上了银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