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漕运:中国古代统一大市场的嬗递与兴替(二)

2024年03月04日11:45:10 历史 1134

作者:贺沛



水路漕运方式演变与统一大市场的兴替


历史的尘埃——漕运:中国古代统一大市场的嬗递与兴替(二) - 天天要闻

漕运线路虽一再变动,但始终指向经济发达区域。学术界曾从多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其实,漕运的空间变动、漕运线路的指向,应该是考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极好视角。漕运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动,总体趋势是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分立北南,南粮大量北运。这一变局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


宋代以后朝廷对于南方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而漕运的政治意义也不断地得到强化。漕运线路的空间变动是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变动的结果。一方面,漕运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另一方面,漕运又使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具备分离的条件,能够分处两地。所以,漕运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构成空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空间关系乃政治中心对于经济重心的依赖、索取与牵制,因此漕运实则朝廷伸入富裕之区的触角,是羁绊调控经济发达之区的重要。


漕运客观上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所谓的运河经济带,主要是指运河水道承载漕粮运输的同时,沟通巨量的南北物资交流,不断促发更多的经济活动与联系,连接更多的区域、市镇、物资、行业与人群,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流动状态的、具有发散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因为这个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漕运活动作为先决条件,且漕运本身也成为这个经济带的要素,所以,这个经济带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漕运的角度去审视。例如,在范围的考察上,至少应该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纳入这个经济带,该地区是明清漕粮的主要征运地区,也因漕运而与运河构成一个整体。

历史的尘埃——漕运:中国古代统一大市场的嬗递与兴替(二) - 天天要闻

这个经济带在明清时期的经济功能及其辐射意义巨大。明清两代,南粮北运皆通过大运河完成,运河具备的运输条件、能力和优势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能,也正是这种性能促成了运河经济带的形成。从隋唐运河的开通,到宋代的广泛利用,再到元明清时期作为完全意义的漕运线路,运河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功能逐渐进入全盛的状态。运河经济带的作用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机并最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


清代水路漕运方式的发展演变,有其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背景。它是河运制度长期积弊、屡遭破坏的结果,同时又与运河的衰落以及民间航海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河运漕粮采取屯丁长运的方式,具体做法为官收官兑,令瓜淮兑运军船到各州县水次 领运,视道路远近酌加过江脚耗,江北淮、徐、临、德四仓仍由民运交仓,然后兑运给军船,军队长途挽运所需路费皆由农民负担。屯丁长运制度虽使农民免除运粮之劳役, 但仍要交纳军队运费,其外还要备受漕运官吏、运军的盘剥勒索。“各省旗丁押运漕粮 赴通,沿途用费甚多,粮道又将旗丁应领各项,不能如数发给,以致旗丁向州县加增帮费,而州县遂得任意浮收”。


东南办漕之民,苦于运弁旗丁加耗,运军则畏长途挽 运之劳。河运漕粮实行初期,屯丁长运、官收官兑的弊病即开始暴露,侵吞漕粮、肆加帮费的事情不断发生。由于乾隆以前的历朝皇帝都比较重视整顿吏治,对办漕不力的官 吏和贪污案件严加惩办,官办河运过程中的矛盾尚未激化,河运漕粮制度得以延续下来 。

历史的尘埃——漕运:中国古代统一大市场的嬗递与兴替(二) - 天天要闻

嘉庆年间,伴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漕运已成为清王朝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整个河运漕粮过程中无不表现出巨大的浪费。本来运军各卫有本帮千总领运足矣,而漕臣 却每年另委押运帮官。“每省有粮道督押足矣,又另委同通为总运。沿途有地方文武催 趱足矣,又有漕委督委抚委河委。自瓜州以抵淀津,不下数百员。各上司明知此等差委无济公事,然不得不借帮丁之脂膏以酬属员之奔竞”。漕运官职成为保举私人之地 ,官吏腐败程度由此可知。


清廷设立如此庞杂的漕运管理机构,并不断增加行政官员数量,说明国家对漕粮运 输的重视,同时也为办漕官吏侵吞耗费民脂民膏大开方便之门。据不完全统计,“一总运所费二三万金,一重运所费二三千金,一空运、一催趱所费皆浮于千金。又沿途过闸 ,闸夫需索,每一船一闸不下千文”。


载粮军船行数千里之运河,各级官吏层层盘剥,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趱有费,淮安通州验米又有费。沿途关卡设立的常例陋规, 名目繁杂不下数十种之多。运军为应付这些额外勒索,势必转向州县加倍索取帮费。嘉庆以前,每船帮费不过二三百两,其后竟增至七八百两。

历史的尘埃——漕运:中国古代统一大市场的嬗递与兴替(二) - 天天要闻

运军稍有不满,便拒绝开兑。州县官吏既需帮费,遂趁机私加浮收,把各种剥削统统转嫁于粮户。以致各地农民“众怨沸腾”,抗粮斗争不断发生。从而成为瓦解屯丁长运制度的重要因素。


河运漕粮制度的破坏,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受自然条件变动的影响。清代前期,黄河经过康雍乾三代的有效治理,决口次数明显减少,运河得以畅通。嘉庆以来,吏治日渐敝坏,河工明显松弛。黄河逐处淤垫倒灌,决口十分频繁。运河遭受黄 河冲击,以致“运道梗阻”,军船“行走诸多不便”。


清朝统治者为恢复京师生命线的畅通,不惜投入巨额帑金用于治理工程,河务经费逐年激增。康熙年间河工经费每 年不过数十万两,至乾隆末年增加到二百万两。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每年河工经费增加到五六百万两,而“河工益坏,运道益阻”。


推其原故,河务官吏的私吞中饱以 及错误的治河方针乃是运河衰落的主要原因。自靳辅治河以后,河臣对海口荥泽武陟京口等处河堤逐年加高,而忽视河身的疏通治理工作。以致运河淤浅日甚,河工费 用倍于清初。国家岁出数百万帑金以治河,河务官吏则借治河以营私,运河危机终不可 免。朝野上下,“无一日不言治河,亦无一年不虞误运”。


治河所耗费的巨大开支 ,加剧了清廷财政的匮乏,运河破坏则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安危。漕粮运输方式的 改革已成为统治阶级内部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海运的实行遂提到议事日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闻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我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3日11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杨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为推动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五万孙刘联军如何烧穿八十万曹军? - 天天要闻

五万孙刘联军如何烧穿八十万曹军?

公元 208 年冬,长江赤壁的江面上飘着细雪。周瑜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西岸曹军连绵百里的营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 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已陈兵江北,而孙刘联军仅有五万,且内部主战主和之声吵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更让他心惊的是,曹军战船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 天天要闻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为何“欧皇1天毕业”,“非酋300天坐牢”却0提升?贪生怕死角斗士,一往无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圣遗物系统的“双刃剑”本质1. 表面公平:免费获取机制“圣遗物可以免费获取的机制,这能让平民玩家也有机会获得极品词条的圣遗物。从一定程度来说,圣遗物系统相较而言会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过日常体力获...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 天天要闻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掘船抢七大战一触即发,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发五虎的变阵:哈登+鲍威尔+小卡+小琼斯+阿祖,即将小琼斯顶替了邓恩,提高了锋线上的深度。掘金则五虎未变:穆雷+布劳恩+小波特+戈登+约老师。开场后快船的变阵就立竿见影,小琼斯火力全开内外开花——挡拆下顺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抢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帮助快船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