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13日晚,济南市政府礼堂里,山东军区文化部,召开的文化工作座谈会结束后,精彩的曲艺界表演节目,随即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约21时10分,第三期节目山东快书刚刚结束,台下再一次响起了一片片连绵不断的,热情洋溢的掌声和喝彩声,全场观众的目光,被这精湛的表演牢牢地吸引住了。
突然,“砰”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破了这喜庆祥和的氛围。
清除毒瘤 告慰英魂
突如其来的子弹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了军区领导。
众人齐上,抓坏人。凶手一看,行迹败露,当场自杀。
大家立即围拢到伤者黄祖炎同志身边,查看伤情,并随即将其送往省立医院,但是,黄祖炎同志在途中已经停止了呼吸,年仅43岁。
毛主席得到黄祖炎同志,被暗藏在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王聚民枪杀的消息大吃一惊,在1951年3月18日,20日,和4月19日,在一个月内,就我军高级干部遇刺事件连续三次作出批示。
到1952年底,反动残余势力被肃清了,从而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黄祖炎同志的血没有白流,他的牺牲给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高了大家的警觉,促进了“镇反”运动的深入开展,红色政权得到了巩固。
1952年10月27日上午,天高气爽,一辆轿车来到南郊四里山下,从车上走下来毛主席和许世友将军,他俩并排朝山上走去。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来山东,此时,距离黄祖炎同志遇刺刚刚过去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
毛主席从北京出发时,心里就计划好,要来黄祖炎同志墓悼念自己的老朋友。
黄祖炎同志墓在烈士陵园的最高处,毛主席快步走到近前,表情凝重,默默表示哀悼,并深深鞠了一躬。望着墓碑很久,主席缓缓俯下身,用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黄祖炎”三个字,眼泪不禁淌了下来。
感情细腻的毛主席,声音颤抖着深情地说:“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
许世友将军担心毛主席伤心过度,影响了身体健康,赶紧上前一边搀扶起主席,一边劝道:“主席,节哀啊!你身体要是病了,祖炎同志会着急的啊!”
毛主席看看许世友将军,轻轻拍拍他的手,说:“我知道了……”默默凝望着,仿佛再次回到了与黄祖炎同志相处的日子里……
念念不忘 情谊绵长
许世友将军知道,黄祖炎同志曾做毛主席秘书多年,所以在第一时间把黄被刺杀的消息告知,但是,许怎么也没有想到,身居高位的毛主席会在百忙之中来为黄扫墓。
许世友将军也慢慢理解了,为什么黄祖炎同志对做过毛主席秘书一事那么珍重。
黄祖炎同志,是一位文武兼备,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他有一个人人称赞的才能。
那就是:他总能把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意图,与部队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他在机关和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当大家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并表达出:要向他多多学习时,他一边一如既往地耐心、细致地与大家进行交流学习。
一边在心里默默念着:这多亏了自己有机会,在毛主席身边做秘书多年,才让自己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工作上得到锻炼。
黄祖炎同志是江西省南康县人。他1926年,18岁时就参加了革命,第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做秘书科长。
当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占据着领导地位。而黄祖炎同志,他却是坚决拥护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主张,因此,他遭遇到“残酷斗争”,被无情打击。
就在黄祖炎同志,蒙受着不白之冤,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毛主席知道了他的情况,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了秘书。
可以说,毛主席这么做,一方面表达出对黄祖炎同志的莫大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毛主席身体力行地保护了黄祖炎同志。
黄祖炎同志心里充满了一种遇到知己的暖暖的感觉。他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毛主席的工作,帮忙整理了《寻邬调查》,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毛主席。
1934年秋,毛主席来到于都指导赣南省的扩红工作。因为操劳过度,再加上这里条件极其艰苦,毛主席病倒了。
黄祖炎同志,看着躺在木板床上的毛主席脸色灰暗,颧骨突起,两眼凹陷,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的样子,心里像刀扎一样难受。
身经百战,做事成熟、稳重的黄祖炎同志急得都快哭了,他对警卫员吴吉清说:“这可怎么是好呀?得赶快向中央政府汇报,请立即派个医生来才行啊。”
正在瑞金梅坑的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同志接到黄祖炎同志的电话后,当即决定:派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赶往于都给毛主席治病。
黄祖炎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因为傅医生可是出了名的专家,这下毛主席有救了。
可是转念一想,从瑞金到于都来,不仅路程足足有180里,而且交通十分不便。
一想到:也不知道傅医生何时才能到来。刚刚还喜出望外,转瞬就变成了坐立不安,焦虑万分。
黄祖炎同志,寸步不离,不分昼夜地照顾在毛主席身旁,直到第三天傍晚,傅医生终于骑着骡子风尘仆仆赶了来,黄祖炎同志一颗悬着的心才转忧为喜。
他连忙上前一把搀扶住一路奔波的傅医生,奔到毛主席的床前,给毛主席做全面检查。
黄祖炎同志不仅向傅医生,把毛主席的病情详细地做了介绍,还细心的把于都的蚊子多,晚上走路时,蚊子还肆无忌惮地往人的鼻孔里钻,而毛主席的床上又没有蚊帐,此时又正值初秋时节,疟疾流行等情况一一做了说明。
这些介绍使得傅医生很快做出了确诊:毛主席患的是恶性疟疾,并给毛主席注射了奎宁和咖啡因。
傅医生松了一口气,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从毛主席卧室走出来,黄祖炎同志急忙跟了过去,急急地问道:“傅医生,主席的病怎么样?”
“发烧41度,热度很高啊。”
没听到傅医生说有其他什么问题时,黄祖炎同志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了一点,接下傅医生医务包,背在自己肩上,一边将傅医生带到自己的房间,麻利地用两块铺板拼成了张床铺,一边说:“你来了,这就好了,这几天可真把我们急坏了。”
“毛主席患的是疟疾吧?”黄祖炎同志迫不及待地问。
“恶性疟疾。”传医生看着他,点点头,肯定地回答。
“疟疾好得快吗?”
“放心,会很快好的。祖炎同志,你也累坏了,好好睡一觉吧。”
这天晚上,黄祖炎同志还是不放心毛主席的病情,辗转反侧,床板被压得“格格”响,总也睡不着,晚上又去看了好几次。
第二天临近清晨时分,毛主席的病情开始好转了,摸着额头不再那么烫手了,睡眠也安稳了许多。
黄祖炎同志,一颗紧张的心才略微松弛了一些。他留心观察着毛主席的动静,以便能够给毛主席第一时间送水、送药,更换他头上裹着降温的冷毛巾。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黄祖炎同志已经连续数日没踏踏实实睡觉了,迷迷糊糊地,在朦胧中好像听见有人走进了房间,一个洪亮的声音轻轻地说:
“这几天你们辛苦了吧!”
黄祖炎同志一骨碌跳起来,快速地摇摇脑袋,再猛地睁开眼一看,真的是毛主席。
“您病还没好呢,怎么就起床了。您要多休息,病才能好呀。”
“我好了!我已经没事了”毛主席微笑着握住黄祖炎同志的手,亲切地说。
傅医生听到他们说话,也马上从床上坐了起来。
毛主席用手示意他俩快躺下。见到毛主席能下床行走,黄祖炎同志心里激动得不行,顿时困意全无,赶忙去烧开水、打扫房间。
黄祖炎同志见傅医生给毛主席量完体温,忙走近些,悄声问道:“傅医生,怎么样?又好点了没有啊?”
“退烧了。”傅医生拍拍他的肩膀高兴地说。
黄祖炎同志激动得眼睛都湿润了,紧紧握住傅医生的手:“太好了,傅医生,幸亏你来了,治好了主席的病,太感谢你了。”
傅医生谦虚地说:“也要谢谢你们,也多亏了你们啊。”
身体刚刚病愈的毛主席,片刻也停不下来,又坐在桌前翻阅起文件。
黄祖炎同志,一看,眉头又紧紧锁到了一起,又担心起来。他对傅医生说:“请你劝一劝主席好不好啊,让他不要这么快就开始工作,再多休息几天吧!”
傅医生看看主席,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我劝过了,根本没有用。毛主席说现在局势非常紧张,他已经休息过了。”
当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黄祖炎同志是25岁,相比起其他工作人员算是大哥哥了,他很体贴主席,常对他们几个说:“你们要知道,毛主席肩上的担子可重啊。”
在黄祖炎等人精心护理下,毛主席很快康复了。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黄祖炎同志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时,毛主席受到“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击,心情极其沉重,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变得情绪消沉,仍然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
毛主席这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深深影响着黄祖炎同志。在毛主席的亲切教诲下,黄祖炎同志成长得非常快,不仅文化知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1938年春,黄祖炎同志告别了毛主席,投入到新的革命工作中。
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情况如何复杂,黄祖炎同志时刻把毛主席的教诲牢记心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在乎地位高低,更不怕流血牺牲。
往事历历在目,黄祖炎同志的音容笑貌在毛主席脑海中仍然那么清晰,可是,谁也想不到1938年那一别,竟成了……
主席围绕着黄祖炎同志墓,慢慢地走了一圈,抬起头环顾四周,看到苍松翠柏间有很多烈士墓,说道,这片青山能够与烈士们相伴,真是英雄山。祖炎同志是位好同志,他不仅善文能武,而且对党忠诚,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一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
记黄祖炎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谢一彪,党史文苑
惊动毛泽东的黄祖炎将军遇刺案始末,王彪,档案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