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瞎眼老太的窦太后,为何汉武帝还会对她,如此的忌惮?
前言:公元前180年,刘彻,汉高祖刘邦之孙,即位成为了汉武帝,开启了汉朝的黄金时代。他的上位标志着汉朝早年因为权臣和外戚勾结而导致的政治动荡终于平息。然而,即便是这位光辉照人的帝王,初登帝位时也饱尝了被权力机构边缘化的痛楚。身居高位的策划者,非其他,正是他失明的老祖母,窦太后,这一切都是由她操盘的。
窦太后,名不详,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出是一名小官僚的女儿。14岁的时候,她以出众的容貌入选为西汉宫廷的内侍,成为当时权倾朝野的西汉开国皇后吕后身边的宫女。
窦漪房性格谨慎,举止谦卑低调,从不在吕后面前展露出任何媚态,只埋头勤勉工作,因此受到吕后赏识。
不久,她就成了吕后最信任的侍女之一,经常可以陪同吕后处理政事,见识到朝堂上的种种内幕,这为她日后仕途打下良好基础。
三年后,按照汉朝后宫的规定,这些宫女需要被分配到各地去侍奉诸侯王。一个小差错导致窦漪房被分配到了代国,成为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的妃子。
来到代国后,窦漪房因貌美聪慧,深受刘恒宠爱。她先后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前192年,长子刘启出生,两年后,次子刘武也降生。
刘恒对窦漪房宠爱有加,还特意从长安为她召来几名姐妹作伴,提拔她的父亲为列候,地位日渐提高。
前180年,汉惠帝驾崩,刘恒被迎为帝,是为汉文帝。作为文帝的妃子,窦氏也顺利成为了皇后。
成为后宫之后,窦太后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
她先后擢升四个兄弟进入朝堂,担任重要职位:大哥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二哥窦婴被提拔为大将军,三哥窦通任郿塩官,四弟窦建为谒者。
四兄弟勾结皇后,在朝中势力巨大,可以压制异己。文帝对窦后的作为从未加以干涉,任由她发展自己的势力。
前157年,汉文帝驾崩,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此时,窦太后作为太皇太后,在朝中地位更加无可撼动。她控制着禁军大权,四巨头也稳坐要职。
太后表面上顺应民心,让景帝尊嫡长子刘彻为太子。但私底下,她更偏爱次子刘武,想让他将来继承大统。
为此,窦太后多次向景帝进言,要求废黜太子刘彻,改立自己宠爱的梁王刘武。景帝对母后之请难以抉择,不敢违逆太后的意思。
大臣们谏言劝谏,甚至直言这是窦太后谋夺皇位,太后大怒,与刘武设计陷害大臣,景帝不得不出面化解。此事过后,景帝更加敬畏母后,对她的要求从不违抗。
太后要求景帝暂缓立太子,景帝只能顺从。刘彻成长在悬而未决的太子位下,也深刻明白太后的权势,对她也充满戒惧。
前141年,景帝驾崩,16岁的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按理说,一个年轻有为的新君主应可掌控大权,减弱太皇太后的影响。然而刘彻登基之初,虎符仍牢牢被窦太后掌控。
刘彻发现自己居然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在那段日子里,看似尊贵无匹的帝位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枚注定无法自主行动的棋子。
窦太后虽然年岁已高,眼睛因病失明,但她指挥朝政的智慧与权谋却未曾有丝毫减退。汉文帝驾崩之后,窦太后在其子汉景帝继位期间继续以太后的身份主持了朝政大权,威望丝毫不减当年。
刘彻还发现自己的亲信经常无故失踪,明白太后在背后捣鬼。为此刘彻暗中培养自己的死士,还制造假虎符以发号施令。
在与匈奴的征伐中,刘彻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屡建战功,使朝臣们也逐渐站到他一边,太后的势力这才有所削弱。
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崩。她的去世,不仅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终点,也象征着汉武帝个人权力的完全独立。随着她的离去,朝内外纷繁交错的势力板块也随之迎来了重新洗牌。汉武帝刘彻这才真正可以挥斥方遒,开始了他伟大的中兴之世。
窦太后,凭借她的超凡政治见识和决策能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独树一帜。她将个人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如同历史上的诸多传奇人物,窦太后的人生经历既犹如巨大的风帆,助推着汉朝政权向前航行,也像一本翻页已尽的旧书,留给后人无穷的反思与顿悟。
岁月流转,她与汉武帝间的微妙关系,成就了后者那段辉煌而光耀的统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