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岗,就会想到饶漱石。饶漱石差不多有11个名字!他原名饶石泉,号漱石,曾用名梁朴、阿施、小姚、老宋、瘦人、小饶、阿四、姚实农、宋振华等。他早年主要在白区工作,经常用别名,另外也在国内国外发表过很多文章,经常用笔名。饶漱石出自才子之乡——江西临川。
高岗也有四个名字,除了高岗,他还叫高崇德,高崇德是原名,字硕清,所以高硕清也是他。如今在他老家陕西横山有个崇德中学,其就是高岗夫人李力群以他名义捐建的。高岗还有一个外号“高麻子”,高岗性格粗犷直爽,不拘小节,在党内军中不少同事都可以直呼“高麻子”,尤其主席和彭老总。
高岗和薄一波发生过龃龉。1952年,位于东北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发生了八号高炉铜管瓦斯爆炸事故,死11人,伤15人。随后,由中央监察委和中财委组织了一个联合检查组去鞍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薄一波是中财委的副主任,东北是高岗的主政之地,薄向中央反映了一些问题,高认为这是故意在挑东北的毛病。
第二年,即1953年6月13日至8月13日召开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期间,高岗以新税制为突破口,把矛头对准中财委、薄一波,实际上“批薄射刘”,把矛头对准胡服。
当时,税制改革由中财委进行制订,中财委主任陈云当时主要进行一五计划筹划,税制改革的工作就交由中财委副主任薄一波负责。
新税制将商品流通税统一到商品生产环节,这样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导致出厂价格提升,从而引起了各地的物价上涨,出现“动荡”。
6月14日的财经工作会议上,薄一波已经是第三次在会上遭到攻击。前两次,薄一波主动检讨,这一次薄一波不愿再忍让,会议进入尴尬局面。
高岗批判薄为“资产阶级右倾思想”,有的人还提出中财委存在两条路线斗争。这让主持会议的周恩来觉得非常烫手,去请教主席,主席提示他可以“搬救兵”。
果然,在北戴河休养的陈云,这个中财委的主任出马了,指出工作中的错误是会存在,也在所难免,但要上升到路线错误,完全否定薄、否定中财委,不行!邓副总理也持这样的观点。这样才把车刹住。
鞍钢事故,薄给了高一小拳;新税制,高还了薄一重拳。高出拳太重太冲,反弹很快很大。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1953年底,高岗的问题受到揭露。1954年2月,他和饶漱石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因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半年后自杀。
可惜了,高岗。他本是六位开国副主席之一。1952年,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开国大典》这一幅闻名后世的作品。油画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他身后第一排是新中国的六位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高岗当时的地位非常之高,我们可以看到,周总理都是站在了第二排。
但不巧,1954年,高岗和饶漱石事件出现了,董希文只好受令把高岗从油画上修掉,同时把主席面前的话筒由两个增加到四个。
高岗似乎开启这幅油画的“霉运”,十多年后,刘副主席像也被修成董必武。七十年代初,第三排(周恩来身后)的林伯渠像也被修掉了。董希文此时已癌症晚期,在他的指导下,靳尚谊和赵域对《开国大典》进行了复制,只是修掉了高岗、刘少奇、林伯渠。据说,林伯渠在延安时反对过江青嫁毛之事。靳尚谊和赵域复制的开国大典油画在网上还没找到。
1979年,有关单位提出要恢复《开国大典》原貌。而此时董希文已经病故,其家人也不同意再动原画,最后, 阎振铎、叶武林对复制品进行了修改,除了话筒不是两个,其他地方都和第一版本一致了。
高岗虽然没有被(平)正(反)名,但还是回到了油画《开国大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