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继续侵略中国,全国上下被悲观情绪笼罩,速胜论和亡国论甚嚣尘上。
在此背景下,毛主席在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举行召开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中发表了演讲,提出拨云见日的观点“论持久战”,给陷入困惑的中国人以鼓舞,坚定了中国人必胜的信心,还指明了抗战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现如今,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的对抗和合作为全世界所瞩目。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现如今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下面就让我们重温毛泽东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智慧,在复盘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寻找三个隐蔽的主线战场。
中美国旗
复盘1949年至今的中美博弈
首先是1949-1972年,这时的中美关系处于一种竞争敌对状态。其中最好的例证是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收缩,苏联全球扩张。美国陷入了越战的泥潭中。
而1970年中国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发射,国际地位有所增强。
因此,美国选择向中国递出了橄榄枝。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由于彼时中苏同盟破裂,外部环境恶化。因此中国急需要抓住美国给出的这个机会。
1972年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基辛格访华之后中美关系逐步进入缓和,后来出现了教科书上知名的“乒乓外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基辛格访华
中方有改革开放的需求。美方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压力。
因此,中美双方很快达成了双赢的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里根时期,这段时期被很多人形象地称为中美关系的“蜜月期”。
但仔细研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挤压与“和平演变”从未停止。美国本质上是有着强烈的“罗马帝国情结”与“新世界十字军东征使命”的国家,它希望按照《圣经》里面的原教旨来消灭世界上所有其他思想,包括伊斯兰的真主,佛教的佛陀。
或者其他什么新的宗教,辅助以高超的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来指导完成《圣经》里面对于这个世界上人类唯一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的定义。这是一个精神上的十字军国家。
改革开放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搞的和平演变,选择输出美式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输出顺应欲望的放纵,这是简单的、低门槛的且易于满足人类欲望,但也是容易堕落的。
马列输出的是理想和进步,是复杂的、高门槛的且讲究科学与美好,但是需要忍受艰难险阻。
正所谓良药苦口,虽有益,但是还是有人对糖水趋之若鹜。即使是在那段“蜜月期”里,中国的发展也不是靠美国的善意恩赐。中美关系发展至今本质都是基于利益的考量。
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不是靠美国施舍。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付出无数血汗,历尽坎坷,克服磨难才有今日之成就。
美国
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外部的压力是威胁,也是推动改革的动力,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危机,砥砺前行。中国供应链的大发展不是美国政府的恩赐或者爱心。
纯粹是资本主义在市场上对利润最大化追求的结果,换言之,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默默奉献换来了当时中国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换来了现在中国的工业能力。
1991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进入到一个动荡波折的阶段。
围绕着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中美双方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最后,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想出了一个方案,既可以维护那些在中国设厂的美国企业的利益,又可以在政治上对中国进行压制。
苏联解体
即通过商业贸易输出,在中国扶持出一部分中产阶级,然后利用这部分中产阶级的力量推进和平演变。
这其实与美国对待前苏联的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个方法在二十年后却被美国当局宣告失败。
到了21世纪,中国加入WTO,在体量上GDP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也不绝于耳。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也变得更为激烈。
特朗普
三大隐蔽主线战场浮现
提起战争、战场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一战、二战冷兵器时代的坚船利炮。但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当下,产业资源可以不用通过战争进行掠夺。利用金融资本就可以收割全世界。这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开打的原因之一。
我们观察二十一世纪最惹人注目的局部热战——俄乌冲突。
可以发现,军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舆论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对抗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为在全球化的生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作为两大巨头的中国和美国,它们的利益是相互嵌套的。
俄乌冲突
美国为了打断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阻止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采用了很多手段。例如,在新冠疫情来袭后,将疫情问题政治化,对中国进行污名化。
在台湾问题上一再试探中国的底线,还试图利用涉港涉疆涉藏的问题去对华发难;经济上对中国发起经济制裁,打压华为、中兴、TIKTOK等企业;拒绝对中国提供芯片;提高关税......
美国国家安全人工智能委员会在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中国与美国相博弈的三大战场,一是AI领域,二是半导体芯片领域,三是5G。
这种关键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政治和军事领域的竞争。
半导体芯片
假如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不能战胜中国,那么美国将不再有能力遏制中国的发展。目前,中美关系正面临两国建交以来最复杂最严峻复杂的时刻。
我们对于中美关系有着良好的愿景,但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实力的崛起却是一种威胁。
美国政府和长期被洗脑的美国人民,不会在乎宏观层面,也不会在乎谁能让世界人民过得更好,谁是真的制度优越。特别是如今的美国政客,只要自己有好处,他们甚至不在乎美国的长远利益。
美国还是一个喜欢给自己找对手的国家,零和博弈是一种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当年,因为搞垮苏联,美国在那之后吃三四十年的红利;所以他们想用同样的方法搞垮中国,再过几十年好日子。
美国政府
而中国儒家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共和双赢”,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处理双方矛盾斗争的智慧。
中国希望有更多朋友,大家合作发展,相辅相成,互通有无。但是没有正义的武力是暴力,没有武力的正义苍白无力。
中国愿以最大善意如容纳世界,同时中国也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然如此。
华为公司董事陈黎芳就在曾会议上告诫公司员工,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要有危机感。不能盲目自大,不要小富即安,而要不断学习。
陈黎芳
我们不能因为手里有几个闲钱就开始追求美式的躺平享乐。中国的弱点就是在高精尖领域不够具有自主权,在芯片等高端领域依旧会被卡脖子。
正如任泽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想赶上美国,在制造业上要有自己的通用汽车,波音飞机;在知识文化上要有像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吸引世界人才的名校;在高端技术产业上要有自己的苹果、微软、IBM。
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才是美国强大的原因。
中国必须要将眼光放得长远,否则如果光做牛仔裤和运动鞋,不管做得多成功,都不可能赶上美国。
任泽平
“论持久战”的现实意义
美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的确算是最优秀的对手。在与美国竞争的这70多年中,中国虽然过得很幸苦,但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华文明的复兴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变得更加强大。
现如今结合中美之间的发展,再重读《论持久战》依旧让人觉得百读不厌,历久弥新。那是因为“论持久战”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的结论。
毛主席看到了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也预见了我们得道多助、敌人失道寡助的未来。
他善于分析事物的两面性,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并提出解决方法就藏在发扬优势,弥补劣势之间。中国不能速胜,这必须是场持久战。
毛主席
中美博弈的本质就是“抢饭碗”,两国之间的竞争最大可能的结果不是你死我亡,而是决定今后世界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
对于我国民众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好最后一班岗。过程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使命。
参考资料
[1]于洪君(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美关系战略博弈七十年——观察者网
[2]周余云(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前线》杂志2020年第11期
[3]丁辰灵:未来十年,中美博弈——雪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