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昺(1443-1520),字仲明,号寓庵,浙江宁波慈溪人,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曾任铅山知县,累官至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官清廉著称。
张昺在铅山任知县时,当地有一种陋习,有壮年男子去世,家人就会把孀妇尽快嫁出去,有的甚至在男子病重期间就收了聘礼。
张昺为了改变陋习,在官府立了两个牌子,由孀妇自己选择出嫁与否。
孀妇不愿再嫁者,就跪在“节”字牌下,愿意再嫁的,就跪在“羞”字牌下,官府会根据孀妇的选择出具文书,以此来保护孀妇的权利。
当时,有位叫傅四的人死后,他妻子不愿再嫁,无论如何劝说,她都不答应。
她公婆为把她嫁出去,就告诉她:如果不出嫁,就必须报官,得到官府许可。
因为傅四的妻子不识字,到官府后,家人就骗她跪在了“羞”字牌下,于是官府就签了允许她改嫁的文书。
她的公婆拿到文书后,就逼迫她:“现在父母官签发了让你改嫁的文书,你不嫁就算违法了!”
傅四的妻子没办法,就答应了,但是要求出嫁前必须先祭奠一下丈夫,于是,她公婆赶快找好人家,并谈妥了聘礼。
到了定好的日子,傅四的妻子痛哭着祭奠完丈夫,就找机会跑到一个水池中投水自尽了。
公婆一家找到她的尸体后,没有声张,直接把她掩埋在了那个水池中。
傅四的妻子自尽后,当地开始大旱,人们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
县令张昺写了祈雨文书,到当地城隍庙进行了焚烧祷告,可是三天过后,仍没有下雨征兆。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人们遇到这种灾祸,会认为是上天对人失德的警示,或有什么重大冤情。
张昺为缓解旱情,在晚上搬到了城隍庙居住,希望能在梦中得到一些启示。
当晚,张昺就梦到一个身穿丧服的女子来找他陈冤,姓氏居住地及所受冤屈都讲述很是详细。
根据梦中女子所述,第二天,张昺亲自寻访到了傅四家中。
经过对傅四家人的盘问,事情真如梦中女子所陈述的冤屈一样,张昺获悉详情后,禁不住当场痛哭。
张昺单独写了一篇祭文,来检讨自己执政的过世,并表彰女子的节操,事情还没有结束,当地就下起了大雨,平地雨水足有一尺深。
后来,官府对傅四的父母及同谋的人进行了处罚,为傅四的妻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建祠立碑以表彰傅四妻子的节操。
资料来源:【明】沈儆垣、沈遴奇、刘忭同撰《续耳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