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2022年12月11日23:52:04 历史 1118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阎锡山晚年在中国台湾的生活,可谓相当落魄和尴尬,被架空权力以后,修了几间窑洞,结果还被蒋介石严查,因此改变了窑洞外观颜色,还没事喜欢提前给自己写挽联,并且留下遗嘱,死后墓碑要刻上他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给人一种云里雾里又神神叨叨的感觉。


1949年,“山西王”阎锡山去台湾以后,当时他是行政院院长,在“代总统”李宗仁不在,蒋介石又没有恢复“总统”职位的情况下,理论上,阎锡山就是台湾地区的一把手。


去台之初,阎锡山也的确风光了一小段时间,多次发表演讲,总结失败教训,批评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和腐败等各种问题,大有卧薪尝胆,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低估了蒋介石对他的容忍度和对权力的渴望,历史上阎锡山几次倒蒋,蒋介石对他一向不喜欢,来到台湾以后,他又是各种批评,这些问题,如果是蒋介石自己说吧,那没什么,如果别人说,尤其是阎锡山说,就是指桑骂槐了,所以蒋介石自然不满。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同时蒋介石又开始谋划恢复“总统”一职,并且在关键部门都安插上了自己人马,阎锡山也被迫辞去兼着的“国防部长”,由顾祝同顶上,被彻底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一把手。


到了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正式复职“总统”,阎锡山也识趣的辞去“行政院长”一职,蒋介石假惺惺挽留一番,同意阎锡山的辞呈,由自己的心腹陈诚继任“行政院长”。


阎锡山无奈的进入退休生活以后,马上将家搬到偏僻的台北市丽水街。


半年以后,阎锡山可能觉得丽水街还是不够静,直接搬到台北市郊阳明山的菁山草庐,那里当时特别偏僻,不通水不通电,说是荒郊野岭都不为过,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思念故乡的阎锡山,异想天开的修建了3幢窑洞,并且取名为“种能洞”。


据说刚开始蒋介石并不知道阎锡山的“壮举”,一次蒋介石在台北市郊的荣总医院检查身体时,闲来无事之际,望向窗外青山如黛的阳明山,想欣赏一番美景,谁想大煞风景的事情发生,突然隐隐看见山中竟然凸露出几点伤疤一样的红色,当时阳明山已被划为保护区,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蒋介石一看大怒,认为有人阳奉阴违,在偷偷的开山挖掘金矿什么的,于是下令严查。


下面人怒气冲冲的杀到阎锡山的菁山草庐,被全副武装的侍从拦着,又知道这是前“行政院长”阎锡山的住所,也不敢造次,只能收敛起来,并且“建议”窑洞的红色外墙,可以涂上一层厚厚的沥青,不要那么显眼,然后便是走了。


侍从们不敢告诉阎锡山,害怕他生气,于是偷偷的买来沥青,将红墙涂得一片漆黑,阎锡山惊讶问起,就搪塞道涂成这样是为了防止空袭,将这个事情圆了过去。


蒋介石知道阎锡山住上窑洞以后,跟着夫人宋美龄去看望他,阎锡山得知以后,因为自己住所外面的小路太烂,害怕喜欢穿高跟鞋的宋美龄崴脚,连忙派人去垫上草包,宋美龄当时看到阎锡山生活如此简陋,回去以后让人给装了一部军用电话。


本来阎锡山被架空,居住条件简陋的荒郊野外,已经很是落魄,更尴尬的是,他并没有多少钱,据他的下属回忆,阎锡山退休以后,“行政院”每个月给他下拨5万经费,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可是阎锡山的下属连同家人,有着好几十口,这钱够他们糊口,但并不够他们的薪水。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至于阎锡山本人并没有多少积蓄,之所以如此,据说是他逃到台湾以后虽然带了不少金条,但后来都被蒋介石没收了。


所以阎锡山居住窑洞的退休生活,其实很尴尬,侍从们跟着他,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前途,可以说就没有前途可言,毕竟这位“山西王”,已经没什么权势可言,不图仕途,图钱吧,阎锡山也给不了他们多少钱,于是侍从们跟随他的动力只有“忠诚”二字。


虽然这些人都是阎锡山从山西老家带来的,忠诚是没问题,但久而久之,也有很多人坚持不住,就偷偷的跑了,甚至他的秘书原馥庭一度都想另谋生路,不过实在不忍心偷偷的走。


于是向阎锡山说明白,据原馥庭回忆,当时阎锡山低着头没看他,半天不说话,最后用很苍老的声音说“他们谁都可以走,你不要离开我”。原馥庭听的想落泪,心一软,就没有走了。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阎锡山就在这种落魄而尴尬的境地中,在窑洞之中又生活了10年。


在此期间,阎锡山的爱好就是埋头写书,是一直写写写,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爱好,就是没事爱给自己写挽联,写了不少,并且交代家属,死后将这些挽联贴在墓地,其中一副挽联如此写道: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


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晚年的阎锡山,不只是爱写挽联,还爱写遗嘱,并且经常修改,还在遗嘱中交代了7点。


其中第6点很有意思,要求死后墓碑上,刻上他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颇有点神神叨叨的意思。


这两段内容分别为: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唯隐情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1960年5月23日,落寞的阎锡山逝去,终年77岁。


阎锡山死后,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主持葬礼,并亲临祭奠,送了一块“怆怀耆勋”的匾额。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阎锡山死后,他的墓地也是寒酸不已,因久断香火,显得特别荒凉与冷寂。


不过还好的是,昔日跟随他10年的贴身侍卫张日明,因思念老长官,坚持每天从阳明山脚北头的家中搭乘公交车上山,义务为阎锡山打理故居和墓地,并且上香奉果,坚持守墓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也是一段佳话。


不过目前并没有最新消息,也不知这位老兵如今还在人世与否,如若逝去,那么昔日“山西王”的墓地,定然更是荒凉和冷寂,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阎锡山的晚年,台北开窑洞被蒋介石严查,不得已涂改窑洞外观颜色 - 天天要闻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