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2022年12月03日23:51:23 历史 1695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晚清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辱。清政府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不断。香港澳门外东北,大连旅顺库页岛,七子之歌,唱不尽中国人的哀伤。

然而,清政府几十年割让的土地加起来,都比不上民国时期丢出去的外蒙古

历朝历代,中国的威胁都从北方蒙古高原而来。

清朝时期,无数先辈洒血草原,才把这块霍乱之地收归中华囊中,却不想民国乱世时中央政府无暇他顾,当时的外蒙古贵族觉得中国这么烂,跟着他混没前途,还是北方的老大哥腰圆胳膊粗。于是就果断甩掉了中国,投到了北极熊的怀抱里。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现如今,100多年过去了,他们获得了心心念念的好日子了吗?截至去年为止,外蒙古的GDP不过141亿美元。反观他留在中国的同宗兄弟内蒙的GDP则是3220亿美元。

外蒙古的人均GDP虽为4172美元,但这只是表面数据,国内贫富分化,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少数的上层阶级掌握着国内过半的财富。

而内蒙古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福,由于人少钱多,分配公平,民众生活水平在中国各省里数一数二,直追长三角的江浙沪。这证明了那句老话,选择决定命运。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他们哥俩如此悬殊的境遇。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稍微有些地理知识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划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标准。降水量小于这个数值,农作物是无法生存的,中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几乎与我们祖先修筑的万里长城是相吻合的。长城以外是游牧区,长城以内是农耕区。

游牧经济脆弱而贫瘠,草原上有句话叫做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是别看他们牛羊成群,但一场暴风雪下来,在缺乏高端储存技术的古代。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牛羊很容易被一波带走。

在这种环境下,游牧部族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越过长城到南边的邻居家里去抢口饭吃。故而千百年来,南北双方征伐不断。

大清到来之前,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拿这群骑马的没办法。哪怕强悍如秦皇汉武,就算能够打败他们,也无法对草原进行直接统治。等他们恢复过来之后,又会故态复萌。

直到大清入关,爱新觉罗家族通过满蒙联姻,笼络蒙古上层贵族,又在草原大力推广藏传佛教才把他们拿下。

这是因为藏传佛教规定,一个区域内的牧民从属于某一寺庙。这就导致了原本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为了拜神,只能以寺庙为半径放牧,变成了半定居状态。既然你能定居下来,那就自然好管理。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爱新觉罗家族通过宗教培养了一个僧侣阶级。他们吸纳了草原上能够打仗的青壮劳动力鼓励他们出家变成一个不劳而获的吸血鬼阶层 ,转而又让他们去吸自己同胞的血。如此一来二去,草原上为数不多的资源都被这帮人挥霍一空,哪里有本事造反呢?

为了让这些教徒信奉自己,大清历代皇帝又兼任文殊菩萨转世。文殊菩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神灵之一,如此一来,草原民众就会通过认同大清皇帝的转世身份进而认同大清皇帝所统领的汉族政权。

除了宗教身份外,大清皇帝在草原上还有另外一种政治身份,那就是草原大可汗。清朝末年黄金家族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皇太极打败。林丹汗逃到青藏高原,郁郁而终。他死后,手下如同没娘的孩子,只好拿着元朝传国玉玺投靠了皇太极。如此一来,皇太极就成为了元朝的继承者。草原人民对黄金家族的认同转移到了皇太极的身上。

这几招绝活下来,纠缠了中原王朝数千年的草原民族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终满清267年,除了葛尔丹闹过一回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里,草原都对大清保持着绝对臣服状态。

然而,蒙古高原跟中原汉地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因为中原汉地认可的是奉天承运的清朝皇帝而蒙古人民认可的是爱新觉罗家的宗教领袖身份跟蒙古大可汗身份。但草原和中原之间是互不认同的。

就好比两个异父异母的亲兄弟,通过同一个干爹进而认可这个家。一旦这个爹没了,这个家自然就要散掉。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清朝皇帝宣布退位。满蒙贵族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此事件的意义影响深远。满蒙双方的联盟是通过精神跟利益两根支柱互相支撑。随着清政府倒台,他们自然无法实现利益输送。这就导致中华民国对外蒙的统治陷入了危机之中。

果不其然,民国建立还没有两年,1913年,外蒙的上层贵族就勾结沙皇俄国,逼迫袁世凯签订卖国条约。要求承认外蒙的自治地位、·不许派遣官员,更不许驻兵。

这时候,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就要问了,那内蒙呢?内蒙为什么没有跟着走?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随着土豆这些耐干旱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内蒙已经可以开始种植土豆。虽然仍以游牧为主业,但已经不是单纯的游牧区。

再加上清朝末年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一次是闯关东,到东三省去,另外一侧是走西口,就是到内蒙去发展。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由于内蒙已经具备了农业耕作的条件导致汉人能够在此地立足,随着大量人口涌入,短短几十年内,这个地方蒙古人跟汉人的人口比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到民国时期,这里汉人已经成为了主流人口,时至今日,汉人的占比更是高达79%。

一个地方不同民族人口的比例对于这个地方的去留到底有多重要,大家可以参考最近的俄乌战争。

1924年,冯玉祥违背了清室优待协议,把溥仪一家赶出了紫禁城。这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蒙古与中原之间的精神联系彻底宣告断裂,两个月后,外蒙独立。

溥仪与蒙古的这种关系,也同样存在于他跟新疆、西藏之间,所以,他是不能轻易动的。否则的话,凭他的罪行,比之汪精卫有过之而无不及,枪毙一百次都不为过,新中国又为何特赦他呢,你真的以为是改造积极吗?

外蒙离家出走后,就一股脑的扎进了老毛子的怀抱里。虽然前苏联对加盟共和国那种老大哥爱你,你也必须按照大哥的态度一直为人所诟病。

可老大哥虽然作风粗暴,但对小弟们确实是真爱。东欧的反骨仔,中亚的五斯坦,还有高加索三国。这些曾经跟着老大哥混的小弟可全部都从农业国一跃而升为工业国。要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可谓是难于登天啊,像东南亚、印度、中东这些国家至今都还没做到工业化呢!

唯独对于外蒙这个小老弟。老大哥态度一直都耐人寻味,不但不允许他加入苏联。还用工农业剪刀差天天薅他羊毛。跟老大哥混了几十年,最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这就是他的悲哀,北边是一头北极巨熊,南边则是一头东方巨龙。大国之间最忌讳的就是领土接壤。老大哥之所以不让他加入苏联大家庭,就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东方巨龙。同样的道理,东方巨龙为了避免过度刺激老大哥,也不会跟他走的太近。

偏偏这两位又是他仅有的两个邻国。他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跟其中一个大哥的经济体系对接。

现在两边都刻意跟他保持着距离,他就谁都对接不了。无法进别人的经济大循环,凭他自家那点底子,又怎么可能发展好经济呢?

老大哥驾鹤西去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崩溃。外蒙古想要对接老大哥那条路子算是彻底断了。中国正忙着韬光养晦,没空搭理他。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他们竟然走出了一条歪门邪道,搞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跟美国人勾搭在了一起。这下子就更加别指望中俄两国能够待见他了。

与之相反,同宗兄弟内蒙留在中国之后。国家为了发展他的经济,各种桥梁、公路、码头、电网、水坝等基础设施纷纷上马,每年还有转移支付。加上他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也能够对接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之中,想不富都难。

如果当年外蒙没有离家出走,想来这些待遇同样也会落到他的身上。

那这个逆子还有没有机会呢?

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多大?两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为何截然不同? - 天天要闻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中俄两国成为背靠背的盟友已经是大势所趋。两国之间的经济捆绑将会进一步加深。之前大家之所以对小外若即若离,是因为双方缺乏足够的互信。一旦双方变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双方自然就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互相提防。但愿外蒙古外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成为中俄经济沟通的桥梁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赖清德称台湾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样”,国台办: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 天天要闻

赖清德称台湾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样”,国台办: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5月14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陈斌华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陈斌华资料图记者提问: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性失忆。对此有何评论?陈斌华:今年是日本侵占台湾130周年,...
辽金时代博物馆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神秘面纱 - 天天要闻

辽金时代博物馆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神秘面纱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岗乡辽金时代文化园(以下简称文化园)内,吉林印记辽金时代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静静伫立。博物馆以文物搜集、整理、保护和展览为主线,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深厚人文历史,融合青铜文化、辽金文化与民俗文化,自2012年开馆以来,持续为游客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的神秘面纱,展现其悠久历史与灿烂文...
我国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复兴 - 天天要闻

我国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复兴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000年历史积淀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来的文明。在数千年文明积淀中,也有些民间游戏代代相传,包括一些博彩的游戏。其中有斗鸡、斗狗、走马、斗蟋蟀、斗鹌鹑等比较流行,而且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成语、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 天天要闻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处仲,出生于公元 266 年,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人 ,是东晋时期极为重要的大臣与丞相,同时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导的堂兄。他出身于顶级士族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 天天要闻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环球网记者: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 天天要闻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六六鳞编辑|六六鳞前言1942年2月的一个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军战俘营内,一名被囚禁在不足两平方米木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