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2022年12月02日23:06:15 历史 1143

1942年9月23日,夜,庆丰镇华林村村长张永泰刚睡下,便被一阵紧急的拍门声给震醒了。

张永泰披起衣服,走到门口问道:

“谁呀?这大半夜的。”

“村长,是我,狗儿。”外面的人声音急促,低声催促着:

“出大事儿了,咱村给新四军筹备公粮的消息,被石头桥的日军知道了。”

张永泰心里霍地一跳,立马把门来开,随后把外面的蔺小狗给拉进了屋,“咋回事,赶紧说说。”

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 天天要闻

前段时间,张永泰联系村内支持抗战的村民,为新四军筹集了三千多斤粮食,正准备找机会送给前线部队,却突逢日伪军在五区华林一带扫荡,只得暂时耽搁了下来。

原本以为这件事儿筹备得很隐秘,却没想到竟然会走漏风声,被日军给打探到了。

蔺小狗明显是跑了不少路,进屋喘着气对张永泰说:

“下午,三桂叔家的侄儿王华来咱村串门,三桂叔无意中说了这几天村里筹粮的事儿,他那个侄儿,别人不知道,我是最清楚不过了,平日里跟黄皮狗走得很近。他得了这消息,能不去跟日本人献殷勤?”蔺小狗接着说道:

“天快黑时候,我专门去邻村看了王华家一眼,黑洞洞的,敲门也没人应,十有八九,是跑镇上告密去了。”

张永泰听着蔺小狗的话,心里在快速分析着,三桂无意中泄露出的消息,应该并不多,王华到底会不会跑去告密,还未可知。但这种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三千多斤的公粮,可是老百姓从牙缝里挤出来,交给新四军打鬼子的,决不能让这些粮食落到敌人的手中。

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 天天要闻

打定主意的张永泰随即叫醒了大儿子张开署、二儿子张泽深,三人拉着蔺小狗,将存放在屋内的粮食装上马车,随后悄然赶着车来到了村外的一片荒坟岭上。

村里的老人过世了的话,一般会葬在自家田头,而有一些买不起棺木的村民,便被家人草草葬在了这个小岗子上面。

近些年,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葬在这里的坟茔明显增多了不少。

此刻夜色深沉,荒坟岭上坟茔重重,四下除了几声秋虫的鸣叫声外,一片肃静。

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 天天要闻

“这段时间,公粮我估计是运不出去了。日本人肯定会千方百计搜寻这批粮食的下落,藏在村里太危险了,放在荒草窝里,粮食又保不住。我的打算是,咱们在这里挖个洞把里粮食藏起来,等敌人搜查风声松了,咱们再想办法将粮食运出去。”张永泰站在一片空地上,对面前的三个小伙子们说道。

“爹,你说咋办就咋办,我们听你的。”老二张泽深瓮声瓮气地回应着,大家都知道,这些粮食是要交给新四军的,谁都不想给日伪军半颗粮食,自然是积极响应。

“那咱爷儿们就开挖吧!”张永泰操起铁锹,向着地面猛地一铲,干燥的浮土随即被挖出了一个深洼,荒坟岭的土壤不结实,下面的岩土松弛,挖着并不算难。

当天晚上,张永泰父子、蔺小狗四人奋力挖坑,直到天明之时,几人总算挖出了三个大坑。

这三个大坑四周,都用木棍、柴席支撑悬空,张永泰等人随后将三千多斤粮食,依次放入三个大坑之内,然后上面再盖上一层篙席,随后堆上泥土,在外面围成一座座坟丘的模样。

为了将坟茔做得逼真,张永泰还找来了几根抬棺材的粗麻绳,埋在了坟上,每个坟上还插着几根哭丧棒。

“开署,你回去赶紧拿些纸钱,咱们在这儿撒撒,遮遮旁人的眼。”堆好坟,张永泰对大儿子吩咐道。

张开署赶紧跑回家,从箱子里取出准备给爷爷烧的纸,一路小跑跑到了荒坟岭。

几人正准备扬纸之时,突然蔺小狗指着村西土路方向道:

“村长,你看那边。”

薄雾晨曦之中,一支身着日伪军服的队伍,沿着土路,向着华林村方向走来。

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 天天要闻

“赶紧蹲着烧纸。”张永泰赶紧吩咐众人道。

一缕缕略带呛人烟气的火苗腾起,黄纸在火焰中变黑、打卷,最终化为破碎支离的碎末,随着微风飘散开来。

“呜呜呜......呜呜呜......”

一阵阵低泣传出,让刚刚靠近华林村口的日伪军众一愣,啥情况,怎么有人哭。

领头的是一名日军,他招呼翻译让他过去看看,翻译走到附近一看,哦原来是有人烧纸呢。

日伪军下乡搜粮路遇哭坟人,翻译大骂晦气,却不知粮食就藏在眼前 - 天天要闻

大清早就遇到这种事儿,翻译心中有些嘀咕,真晦气,这趟查粮看样子顺不了呀。

随后,翻译回到日军长官身边,哈着腰汇报道:

太君,几个村民在烧纸,没发现什么异常。”

那名日军点了点,随后挥手示意,继续前进,然后一众伪军进入华林村内,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大搜查。

因为王华这家伙也就是听三桂叔说了一嘴,具体多少粮食,到底运出去没有,也不是很清楚,因此,这支日伪军队伍,在村内从早上一直搜到晌午,最终一无所获。

此时已经从容回到村内的张永泰,则以伪村长名义,将一众日伪军引进了村公所,一面好吃好喝犒劳着,一面拍着胸脯说自己村里面,绝对没有问题。

没有搜查到粮食的日伪军众,最终只能悻悻而归,而等了一段时间,眼看日伪军扫荡渐渐结束,张永泰便派人连夜将粮食扒出,运送到河水岸边,用船将粮食安全地送到了前线部队手中。

解放后,在家务农的张永泰曾跟村民聊起此事,有人问你咋不给政府说说记你一功,张永泰笑道:

“人家在前面提着脑袋跟鬼子干,咱在后面为新四军筹粮,那叫本分,请啥功,咱虽然老了,但脸还在呢!”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3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建湖文史资料》,张永泰儿子张泽深提供,张永泰老人于1954年因病去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 天天要闻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处仲,出生于公元 266 年,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人 ,是东晋时期极为重要的大臣与丞相,同时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导的堂兄。他出身于顶级士族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 天天要闻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环球网记者: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 天天要闻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六六鳞编辑|六六鳞前言1942年2月的一个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军战俘营内,一名被囚禁在不足两平方米木笼中
【三国季汉秘史250】铁壁霍弋:血火铸就的忠诚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50】铁壁霍弋:血火铸就的忠诚

一、临危受命平永昌 建兴九年的雨季格外漫长,霍弋站在永昌郡城墙上,望着远处瘴气缭绕的哀牢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铜吞口。三日前收到的军报还揣在怀中——夷王孟获的族弟孟琰纠集三十七寨蛮兵,已切断通往滇池的盐铁要道。"参军大人,阎都督的援
从落魄到封侯:高适跌宕传奇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从落魄到封侯:高适跌宕传奇的逆袭人生

在大唐的历史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人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充满了跌宕起伏与传奇色彩。他就是高适,一个从落魄底层一路拼搏至封侯高位的伟大诗人、军事家。落魄少年:名门之后的艰难求生公元704年,高适出生在渤海蓨县的一个曾经辉煌的
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同志逝世

卢瑞华同志遗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副书记、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3日16时1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来源 | 南方日报编辑 | 饶欢 审读 | 张蕾二审 | 范锦桦三审 | 彭健q读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