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外交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中国近代的外交史上,周总理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一笔,为新中国的外交立下汗马功劳。
周总理
他不仅凭借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许多来自西方国家媒体的刁难,还通过卓越的才能,带领着中国的外交团队,在苏美冷战格局下,为新中国在国际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来。
初登国际舞台
弱国无外交,要想在外交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家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联合国五大国的身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用国家实力硬拼出来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被称为“立国之战”的朝鲜战争。1953年7月27日,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硬是凭借一己之力,让当时的世界强国美国必须选择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朝鲜战争
1954年2月8日,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地区的问题,苏、美、英、法四国外长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日内瓦会议,中国也理所应当地得到了邀请。
党中央对这次国际会议十分重视,力求能通过此次会议在国际上给中国留下一个好印象,从此让更多国家承认新中国的存在。
周总理临危受命,带着中央精心选拔的外交团队,于同年4月24日下午,乘坐专机抵达日内瓦。
其实,西方国家也对中国充满好奇,所以周总理一行人刚下飞机,就吸引了许多记者蜂拥而至。
周总理
在众媒体的采访中,周总理言谈有方,举止有度,他的个人魅力一下子征服了所有人的心,除了美国。
因为朝鲜战争,上到美国代表杜勒斯,下到美国记者都对中国充满敌意。
有一次,一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时,主动与周总理握手,出于礼貌,周总理友好地同对方握手。没想到这位美国记者,故意掏出手帕不停地擦手,仿佛与周总理握手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当时在场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他们都注视着周总理的反应,想知道周总理接下来的做法。
周总理也猜到,美国记者这么做的用意,无非是想借机生事,如果他当场生气,便会给对方留下攻击中国的把柄。想通了对方的用意后,周总理用一招轻松反击。
周总理
只见他缓缓地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手帕,也擦了擦手,然后扔到垃圾桶里说:“可惜,这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说完也不给那位记者反应的时间便离开,留给了大家无尽遐想的空间。
美国记者偷鸡不成蚀把米,再也不敢作妖,也灰溜溜地离开了。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杜勒斯或者说他身后的美国显然比记者还难缠得多。
日内瓦会议作为国际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尝试,无疑是相当有意义的。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差一点就因为美国人的胡搅蛮缠让这次会议彻底失败。
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美国想在世界上确立自己霸主地位,早就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中国居然在朝鲜战场让美国吃了一个大亏,它怎么会甘心。
同时,它也不愿意轻易把朝鲜让出来,万一朝鲜统一后,彻底加入社会主阵营,岂不是让美国在世界上多了一个敌人。
因此,美国代表团自然要破坏朝鲜半岛的和平议程,它既不同意将部队从朝鲜半岛撤出,也不同意让朝鲜半岛进行自主选举,直接导致日内万会议的第一项议题失败。
而在会议的另一项议题——印度支那半岛的争端上,美国也同样没发挥什么好作用。
印度支那地区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被殖民的柬埔寨、老挝、越南三个国家希望能结束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美国依旧出于不想让社会主义阵营扩大的目的,无条件支持法国继续进行殖民统治,而负责这项议题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做事死板,不懂变通,使得日内瓦会议直接陷入停滞。
大家都知道,继续僵持下去,只能让日内瓦会议以失败告终,可是谁也没办处理这场僵局。
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就在这时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他开始主动协调,法国和老挝、柬埔寨、越南这几方国家的关系。使得他们在彼此都能接受的条件下做出让步。
也因为这个契机,周总理开始与法国代表频繁接触,为中法建交奠定了基础。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法国也成了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再回到日内瓦会议上来,对于美国这根搅屎棍,周总理也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
在会议召开期间,周总理接受了超过40个国家的采访,有意无意提及美国故意破坏印度支那地区和平的做法,逼着美国不得不在舆论的压力下妥协。
1954年7月21日,参加会议的国家们共同签署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面对国际纠纷时该有的风范。
万隆会议力挽狂澜
在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后,周总理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冷战的格局依旧存在,中苏矛盾也慢慢浮出水面,在两大国夹击之间,中国必须找到一条新出路,既能奠定自己国际上的地位,又能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
在外交的做法上,中国选择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拧成一股新的力量。而这一切都要从万隆会议开始。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二战结束后,一大批亚非国家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但在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下,怎样保护自己国家的权益不收损害,成了包括新中国在内所有新兴国家的挑战。
1953年,印度尼西亚的总理提出了召开亚非国家会议的设想,希望能借此将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抱团以求生存。
1954年,这个想法称为现实,二十九个亚非国家聚集在一起,正式召开万隆会议。新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自然也在出席的行列。
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我国能在万隆会议取得亚非国家的认可,那么必能将新中国的外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正因如此,中国再一次引起美国的忌惮,想要从中破坏。为此美国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是刺杀周总理,二是煽动亚非国家对我国的仇恨情绪。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表讲话
对于第一个方案,说起来真让人胆战心惊。周总理作为新中国的中流砥柱,对于新中国来说是重中之中,一旦他们成功,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当时,周总理的行程计划是,从香港出发,乘坐飞机前往雅加达。
就在这个途中,美国联合蒋介石,在香港机场安插国民党特务,扮成保洁,在周总理即将乘坐的飞机的右翼下安装了一颗炸弹。
等到飞机起飞5小时后,炸弹爆炸,一共有11名中国代表团成员牺牲,而整个飞机上,也仅剩3名机组人员生还。
出事的消息,传到印度尼西亚后,立刻引起高度重视,印尼政府马上联系印度航空公司和中国政府,谁都害怕得知周总理出事的消息。
好在,我国早有准备。出事前中央早截获了一份情报,得知有国民党特务会破坏周总理的出行计划,正好周总理因为做阑尾炎手术,无法按原计划去香港登机。中央本想阻止香港其他人员登机,可因为通信条件的限制,等取得联系时飞机已经起飞,造成一场悲剧。
周总理内心气愤不已,有人劝他取消这次行程,周总理义正严词地拒绝了,正是因为万隆会议看起来惊险才更要去,不去岂不是随了敌人的意。
4月17日,周总理顺利抵达万隆,让所有关注周总理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美方自然是气急败坏。好在他们有二手准备,提前与日本、伊拉克等与美国一个鼻子出气的国家通好气,让他们煽动其他参会国家,共同抵制中国。
说起来,中国与这些国家有什么仇呢?无非是中国信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
所以,当会议中,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针对中国时,周总理并不慌乱,他嘱咐秘书,将中国的发言顺序调换到最后。
1955.4.17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等到所有国家都发言完毕,周总理对着所有国家代表说了三句话:
“中国是来寻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我们之所以今天能聚在一起,是因为中国和大家一样曾经饱受殖民主义的侵犯……”
“中国来这里,为的是求同存异。而不是宣扬自己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
三句话后,周总理凭借着他的政治智慧平息了一场针对中国的风波。最终,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得到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周总理又一次为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一次胜利。
外交新局面
真正让新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还是中美取得建交,让新中国被大
多数西方国家认可,成功入住联合国。
1969年,尼克松正式就职美国总统,并表达了想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意愿。抓住这一时机,中美关系飞速发展。
尼克松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参加世乒赛期间,美国一名叫科恩的球员不小心登上了中国队乘坐的大巴。中国队球员庄栋即时化解了他的尴尬,并且送给了他一块来自中国杭州的刺绣做纪念。
科恩十分感激中国球员,提出要来中国的请求。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立马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认为这是个机会,当即批准,中美双方来了一次“乒乓外交”。
同年10月,在美国的默许下,中国正式取缔台湾入住联合国,此后,联合国内能代表中国的只有五星红旗。
到了1972年2月,尼克松到中国来访问,期间,中美正式确立双方的外交关系。
尼克松访华
2月21日,周总理特意举行国宴,邀请尼克松赴宴。尼克松对周总理的大名早有耳闻,他听说周总理有一只胳膊受过伤,在双方会面时,特意主动帮周总理脱去大衣,表达自己的友好敬意。
在外交场合明争暗斗了那么些年,周总理估计也想不到,双方还有今天这样和谐的场面。
周总理也是个投桃报李的人。在宴会上,周总理吩咐人特意演奏了尼克松在就职总统时的音乐,既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尼克松果然十分高兴,他听说周总理酒量好,便主动向他敬酒致谢。其实这时的总理早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喝酒了,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喝下了尼克松总统的酒。
这一幕也被记者拍下,成了见证中美关系的历史性一幕。
让人痛心的是,5月份周总理便确诊膀胱癌。可见他当时在接待尼克松总理时身体承受了多大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
与美国建交后,中国在外交上更加如鱼得水。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本来就以美国马首是瞻,在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时候,其他国家也追随着美国而来。
比如1972年2月23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紧随尼克松其后来华访问,到了下半年9月直接与中国建交。
田中角荣访华
就这样,到了1973年年底时,我国基本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建立外交关系。
外加我国与亚非国家一直以来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到了1978年,我国近代史上,以“独立自主”为主题的外交阶段顺利结束,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和平与发展”为目的的外交征程。
而如今,我国正在开展以“民族复兴”为主要目的的外交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先辈们打下的基石。
谨以此文,悼念一生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以及在新中国外交历史上做出贡献的所有先辈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