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7年11月21日,93岁高龄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狼狈下台,结束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总统生涯,一个时代的落幕,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世人唏嘘不已。
穆加贝
就在世人为这位独裁者的下台分析缘由时,其实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一次与穆加贝的会面结束后,便对穆加贝作出评价:“这人不听劝,将来要吃亏。”
当时周围随行人员以为只是谈话过程令邓小平感到不满,所以才作此评价,万万没想到,转眼间32年过去,邓小平的评价一语成谶,几乎能称为独裁者,在津巴布韦只手遮天的穆加贝,居然在晚年时落魄下台。
当初邓小平在与穆加贝的谈话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让邓小平对他作出如此评价?穆加贝又为何被迫辞去总统职位?一切还得从穆加贝其人说起。
穆加贝
领袖起于畎亩
1924年2月21日,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出生在津巴布韦的一个木匠家庭。
那个年代,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资本主义势力洗牌,社会主义随着苏联的成立崛起,在一系列斗争与妥协后,世界回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资本主义开启所谓的“十年繁荣”。
但无论如何变化,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的力量却并未消弱多少,他们对殖民地的控制犹在,白人对非洲人民的压迫依旧在这片非洲的辽阔土地上延续,一如既往,而穆加贝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
比起军事殖民,英国的文化殖民对广大被殖民国家的影响更为深刻。
甘地
以印度为例,印度独立主要领导人中的甘地、真纳、尼赫鲁等人都受过纯正的英国教育,他们在英国生活过,在英国取得学位,甚至他们中还有人身穿英军制服为英国而战。
与他们一样,穆加贝同样受英国教育熏陶,在高中毕业后前往南非,在白人创办的福特尔哈大学学习,在此获得文学学士和教育学学士学位。
哪怕是后来领导津巴布韦参与反帝斗争并成功独立,可穆加贝身上却仍有一股浓浓的英伦范儿,招待记者时从来都是身穿剪裁得体的西装,请所有来访者喝英式茶,教授他的孩子们英国礼仪。
穆加贝
因其盲目地尊崇所有英国传统,所以穆加贝被人评价为“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或许放到现在可以被调侃一句山竹人(外黑内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穆加贝在福特尔哈求学的这段时间,同样也是世界发生大变革大动荡之际,在亚欧大陆,法西斯掀起疯狂的侵略战争,全世界61个国家17亿人口被卷入无休止的军事对抗中,死亡蔓延到每一个角落。
1945年,随着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签字,二战正式宣告结束,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争中,将积攒数个世纪的家底彻底打空,不复往日荣光,失去绝对统治力的英法再难维持对殖民地的控制,世界因此迎来民族独立浪潮。
密苏里号受降仪式
二战爆发前,非洲名义上只有三个国家具有独立地位,即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和埃及。
在二战结束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北部和东北部率先迈出独立步伐。
1956年,摩洛哥、突尼斯、苏丹纷纷冲破英法殖民枷锁,宣布独立,这也打响了非洲独立浪潮的第一枪。
据统计,光是1960年一年,非洲便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而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加纳成为了这片区域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在加纳人民为自由而奋斗之际,我们故事的主角穆加贝正好身处旋涡中心,亲耳聆听了加纳人民奏响自由与独立的凯歌。
非洲各国独立形势图
早年的生活、学习经历,令穆加贝感受到非洲白人社会与黑人社会之间的参差,高高在上的白人老爷、自卑无助的非洲原住民,所见所闻无不令穆加贝痛心不已。
当时的他认为,造成这种巨大反差与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的差距,正如罗素所说:“人人理应平等,实际上却远不是这样——特别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
因此,这时的穆加贝致力于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教育来帮助非洲人民走出贫困获得平等的地位。
1952至1960年,穆加贝先后在津巴布韦、赞比亚各地任教,并最终孤身一人来到他的“悟道之地”——加纳。
各国殖民地在非洲划分
加纳觉醒与“枪杆子里出政权”
因盛产黄金,所以加纳在殖民时代被称为“黄金海岸”,于1821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初到加纳时,殖民者用一文不值的玻璃珠换取黄金,再将不计其数的黄金运往欧洲本土助推国家发展。
后来,殖民者又用枪炮征服黄金海岸的非洲原住民,将他们变为奴隶贩卖至美洲种植园,黄金海岸这一美好名称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无数非洲人民的血与泪。
当穆加贝来到加纳时,他发现黄金海岸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富饶安定,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人民运动的热情高涨,街道上几乎每天都有游行示威。
穆加贝
既来之则安之,穆加贝没有被加纳的一片混乱吓退,选择在此地定居教书。
加纳生活期间,穆加贝与他的第一任妻子莎莉相识相知相爱,最后踏入婚姻的殿堂,在后来的日子里,莎莉成为穆加贝最亲密的战友和唯一的朋友,直到莎莉的生命尽头。
在加纳人民大会党与领导人恩克鲁玛的努力下,英国殖民者与他们建立的傀儡政府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并最终屈服于民意,宣布结束英国对加纳的统治。
人们在街头奔走相告,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虽然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但他们已经摆脱了身上最沉重的枷锁,获得最宝贵的自由。
恩克鲁玛
目睹加纳共和国的成立,穆加贝心情激荡,他终于意识到,教育或许能让部分非洲人民摆脱贫困,却永远不能帮助他们改变灵魂上的贫瘠。
民族独立势在必行,人微言轻不是沉默的借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经过一番思考后,穆加贝最终决定投身独立运动,从此,他成为恩克鲁玛的后继者,开启自己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1960年,穆加贝与妻子莎莉回到津巴布韦,知识分子出身的他迅速在国内崭露头角,并于1961年成为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的宣传书记。
穆加贝
在穆加贝回到津巴布韦(当时还称作南罗得西亚)前,津巴布韦便已经存在诸多支持独立解放的本土势力,可他们大多支持和平过渡政权,希望能用协商的方式从英国政府手中接过权力的交接棒。
但年轻气盛的穆加贝却与他们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公开反对当时白人建立的南罗得西亚政府,是最强硬的激进派,如同黑夜里最耀眼的炬火,一时间风头无两。
正所谓“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穆加贝被白人政府盯上的同时,也引来黑人同志的猜忌,在多方势力联合下,穆加贝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入监狱,开启长达十年的牢狱之灾。
尼采曾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穆加贝
在狱中,穆加贝并没有因为一时失意而从此心灰意冷,眼前的失败令他更加清醒,要想将津巴布韦的独立解放贯彻到底,手上必须掌握能够支持武装斗争的力量。
后来,这一想法随着穆加贝读到毛主席的著作后得到完善,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将穆加贝的想法彻底完善成体系,并指引着他下一步的行动。
漫长的监狱生活里,穆加贝坚持学习,以函授的方式先后获得巴苏陀兰大学教育学士和伦敦大学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学学士学位,这使得他成为诸多非洲领导人中获得学位最多的一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毛主席
十年囚徒生涯,没有将穆加贝的抗争意志消磨干净,反而如同被海浪冲击的礁石,历经岁月变迁依旧屹立不倒更显峥嵘。
1974年11月,穆加贝获释,正当所有人以为他会吸取过往教训低调行事时,他却出乎意料地活跃,于1975年4月前往莫桑比克民盟营地进行组织工作,建立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将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后,穆加贝与黑人战士们活跃于罗得西亚地区,穿插迂回在各国边境,与白人政府在丛林、山地、平原、街道作战,鼓舞当地被压迫的黑人加入队伍,逐渐壮大组织实力,转眼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非洲游击队
由于战争出现白热化趋势,英国背上了默许压迫、阻碍自由的骂名,这逼迫英国政府不得不下场收拾烂摊子。
1979年10月,英国在伦敦召开兰开斯特大厦会议,会议最终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津巴布韦问题,于次年2月在联合国监督下,津巴布韦举行民主选举。
大选毫不意外地以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民盟大获全胜收尾,自此,经过二十多年抗争,津巴布韦成功摆脱殖民者的统治,获得独立地位,穆加贝出任政府总理,“斗士”穆加贝的故事告一段落,“统治者”穆加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穆加贝
邓小平与穆加贝
津巴布韦独立之际,尽管随着美苏两国各自在军事上的失利以及国内的经济下行,两极对峙的尖锐程度有所缓和,但只要美苏之间没有人率先倒下,世界便仍处在爆发全面战争的边缘。
作为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津巴布韦没有选择倒向美苏任何一边,而是加入了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以小国合众之力在大国压迫下顽强生存。
这一期间,穆加贝代表津巴布韦,以中立态度对各国进行访问,其中就包括中国,其中一次访问,穆加贝还与邓小平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
张维为教授
如今大名鼎鼎的张维为教授,当时作为邓小平的译员参与了谈话的全过程,根据他的回忆,这场谈话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985年8月28日,穆加贝以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的身份第二次访问中国。
上午10时许,邓小平与穆加贝一行人在人民大会堂正式见面,两位从残酷斗争中走出的老人如老朋友一般拥抱、问候并展开谈话。
从参与津巴布韦独立解放运动之初,穆加贝便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将《毛选》奉若圭臬,对那位身在遥远东方的老人崇拜万分。
邓小平与穆加贝
因此,尽管津巴布韦在社会体制上属于资本主义,可穆加贝等领导人奉行的治国纲领却是整体偏向社会主义。
谈话之时,邓小平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种政策的成功尝试,言语中不胜自豪。
听着邓小平的娓娓道来,穆加贝频频点头认可,如何合理地过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局面,这同样是津巴布韦目前面临的挑战。
除此之外,邓公还劝穆加贝切记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邓小平
谈话进行一个多小时,双方都意犹未尽地握手告别。
待穆加贝一行人离去后,邓小平随手拿起服务员递过的毛巾,咀嚼着方才那场谈话,而后感慨般地说了一句:“这个人听不进去,要自己碰(自己吃亏)。”
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晓得邓公为何出此评价,直到许多年后一语成谶,才不得不感叹邓公的眼光。
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1987年12月,津巴布韦政府完成改组,穆加贝成为改组后的第一任执行总统,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漫长总统生涯。
上任后,穆加贝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穆加贝
他履行他的诺言,为实现“耕者有其田”,他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令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来源。
他发行津巴布韦元,建立属于津巴布韦本国的金融体系,抵抗来自欧美的金融倾轧,在发行之初,津巴布韦元在汇率方面占尽优势。
他注重教育,在各地兴建学校,让孩子们穿上整洁的校服,哪怕国家再如何贫穷落后,都不以牺牲教育为代价,而他本人则兼任津巴布韦所有大学的校长,并经常抽空给议会讲课。
穆加贝做了许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并在初期得到了显著回报,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穆加贝
为了完成土地改革,帮当年跟着他打游击的老兄弟们出口恶气,穆加贝从国内的白人农场主手中,以低价或无偿的方式收走土地,不过其中大部分土地,却悄悄流入穆加贝家族囊中。
在津巴布韦,1%的白人占据着70%的土地,他们掌握着农作物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销售途径,面对国家的暴力征收,他们选择武力对抗,却被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黑人国民赶出农场,流落街头。
得到土地的黑人农民只会使用落后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且对销售一窍不通,导致他们在得到土地后所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津巴布韦钱币
眼见白人农场主在津巴布韦的悲惨遭遇,许多国外投资者纷纷收拾金银细软逃离津巴布韦,他们的撤资使得津巴布韦丧失建设的原动力,发展进程迟迟无法推进。
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毫无底蕴的津巴布韦被危机大潮吞没,通货膨胀空前严重,为此,政府开始发行大额钞票应对时局,却只能加剧情况恶化,所发行的 1000 亿元钞票打破了世界纪录。
一时间,津巴布韦成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昔日那个发展潜力无限的津巴布韦在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后又黯淡退场。
为了整顿经济,穆加贝无奈放弃津巴布韦币,接受美元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穆加贝
为了镇压白人与反对党,他出动军警镇压自由之声,成为自己过去最厌恶的人。
第一任妻子莎莉去世后,他变得越发沉默、孤僻,孤独地坐在权力的王座上,对权力流连忘返不肯撒手,如一位瘾君子。
晚年,为了让第二任妻子格蕾丝接过权力的交接棒,他举起屠刀挥向过去的老战友、老同志,最终犯了众怒,在一片嘘声中走下政治舞台。
2019年9月6日,褪去一切光环的穆加贝在新加坡一家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5岁。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穆加贝
穆加贝带领津巴布韦走向独立自由,同时又将津巴布韦带入贫困的黑夜中,他是英雄,也是疯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