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2022年10月14日12:41:48 历史 1856

牛郎和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和许仙……在历史上这些传奇的恋爱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而在抗战年代还应该加上两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王莹和谢和赓。

女主人公是众人皆知的电影明星,男主人公则是白崇禧蒋介石的机要秘书,上校军官。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一名女演员和一位上校军阀的爱情故事,颇为传奇浪漫,是一曲追求革命和爱情的千古绝唱。

后来,当他们一同约在郭沫若家中见面时,却遇到了周恩来。事后,董必武却给谢和赓发来了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命中注定还是偶然?

谢和赓虽出生于桂林,但对安徽芜湖这个地方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首先,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的婶婶就是芜湖人,参加革命之后交往较深的朋友也是芜湖人,就连当时电影的戏剧明星王莹也是芜湖人。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谢和赓

而谢和赓本身也是一位文学才子,爱好广泛,喜欢诗歌、小说和电影,因此对报纸的王莹也有着深刻的印象,他经常在报刊上看到王莹的事迹,和关于她的故事,这个光彩照人的明星,想不到私下里竟如此善良。

1937年8月,洪深来到了白崇禧的门前,当他来到传达室却遭到了军官的懈怠,不注意将他的名片掉在了地上,就在这时谢和赓走出来看到两人的僵持,他连忙询问洪深有什么事?洪深被那位国民党军官气得不轻,指着地下的名片说道:“上面有。”

谢和赓捡起名片一看,居然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洪深,连忙表示了歉意,怒斥身边的军官太无理。洪深见他如此有礼也消了气,随后谢和赓才向洪深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拜,表示愿意为他效劳。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洪深

两人这才坐在一起探讨洪深的来意,原来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上海文艺界为宣传抗日,组织了13个救亡演剧队进行宣传演出,洪深所在的第二队决定来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第五战区来宣传,所以前来接洽到前线演出的问题。

随后还拿出了冯玉祥和李济深将军的两封介绍信来。

谢和赓的彬彬有礼和对抗战的见地让洪深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和盘托出了自己计划,还将成员名单交给了他。

洪深看着这位爱国的进步青年也有感而发,介绍王莹为了抗日,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变卖成现金作为活动经费,还说想当一位抗战女游击队员,上阵杀敌。

这番话让谢和赓大为惊讶,心中暗自崇拜:“这样的女中英雄,我一定要认识她!”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白崇禧

第二天,谢和赓将此事传达给白崇禧之后得到了允许,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还让谢和赓具体安排他们的演出。

谢和赓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二队住宿的旅馆。经上次见面,洪深对该青年印象深刻,回去之后便向众人称赞这位秘书,还说这是他生平接触到的国民党人中的鸡群之鹤。

大家都知道,洪深很少夸人,但现在这样夸奖一个国民党军官,可想而知此人是有多么优秀。

所以,当他们听说谢和赓今天要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拥在门口迎接。

谢和赓被大家簇拥进门,随后一一向在场的演员问好,话里话外都让人感觉到他的真挚,但轮到和王莹说话的时候,他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王莹

这一见,让他忘记了所有的话,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憋出一句:“王小姐,你好!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十分荣幸!”王莹对她也抱着防备的戒心,只是伸出手轻轻地握了一下,淡淡地说了句谢谢。

谢和赓经历丰富,说话稳重,是一位爱国的进步青年,在谈话中,大家也对这位青年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但唯独王莹却对他冷淡不已。

谢和赓心中暗自怀疑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话,之后一想自己身上的这身军装,也只能暗自叹气。

王莹虽很少与他当面交流,但却在观察着他,她觉得这位协秘书,相貌英俊,头脑清楚,是个进步青年,却和她心中的国民党军官完全不同。

但他身上的军装却告诉她这个人要是个进步青年,却投身于国民党就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谢和赓

谢和赓一有空闲,就会来到旅馆和他们说话,王莹也始终会坐在一边听着,当她知道谢和赓本是一名大学生,却要弃文从武参加抗日,这让王莹对这个人更加有了了解的兴趣。

谢和赓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是为了不能坐视不管让日本人侵犯中国,也让王莹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后来,当她知道谢和赓出身于书香门第,二哥也是早期的共产党员时,心中顿时又对谢和赓更多了几分好感。王莹的公开身份是电影明星,但她实际却是一位地下党员,她知道如今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所以她也要出一份力。

当时上级组织指示他们“共产党员应该实际上成为各地救亡运动和救亡组织的发起人、宣传者、组织者。”王莹决定立即将这个有抗日思想的国民党军官拉进来。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王莹和谢和赓

在宣传的过程中,谢和赓一直跟随在二队左右,一边了解演出的情况和需要,但频繁的接触,也让两个人交往逐日加深。

在万言书中,王莹惊人地发现此人的抗日思想策略和党思想策略完全一致,有着忧国忧民的凛然正气,王莹原先对谢和赓设下的心房也渐渐松动,就这样,两颗炙热的心,渐渐地靠在了一起。

郭老聚会上偶遇周恩来

1937年下半年,谢和赓和王莹在战地前线相会、相识、相恋。那个时候,聪明的谢和赓也想到,王莹可能也是党内的青年。

尽管他热情、直爽、爱国,和国民党军官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但为了让他重新站队,所以王莹和二队的队长洪深也多次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多接触一些当时拥护中共的文化界人士郭沫若等人。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郭沫若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前夕,王莹和于立群邀请他去郭老家聚会,在郭家的大客厅里,他见到了胡愈之田汉、洪深等一些文化界的著名人士,而他也坐在一边看他们舞文弄墨,饮酒作诗。

当他们知道谢和赓也喜欢写字作诗时,年轻气盛的他也大大方方站起来在宣纸上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理不能离。”最后便将这些话送给了于立群。

正当大家拍手叫好的时候,周恩来笑容满面地走进了大厅,看了看他的字后,一一和在场的所有人握手,但当他走到谢和赓面前的时候,沉下了脸装作不认识走开了。当时的他只感觉十分尴尬,王莹也对周恩来的态度有些疑惑。

董必武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董必武

然而就在第二天一早,谢和赓就收到了董必武的通知,要他马上去看他,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批评他,还警告他:“以后别去郭老家,恩来同志要我转告你,如果今后再发现你去郭老家,便要考虑你的党籍问题!”

这一警告让谢和赓直接慌了,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再也不去郭老家,见他态度诚恳,董必武这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你知道恩来同志一向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是在小诸葛身边工作,他早就提醒过你,要特别谨慎小心,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后行,你肩上的担子十分重,组织上对你过去的工作是满意的。但决不能麻痹大意暴露了身份,去郭老家的人很杂嘛!”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周恩来

其实在1930年,谢和赓就加入了共产党,察哈尔抗战失败之后,党就派谢和赓潜回广西,利用在广西的社会关系从事桂系的上层地下统战工作,因为工作太隐秘,所以党组织也明确规定他只能和老共产党员宣侠父单线联系,受周恩来和李克农直接领导。

而当时的李克农,既是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的单线联系人,又是文艺界地下党员王莹和金山的直接领导,但在后来,也因为李克农的一次失误,也让王莹彻底识破了谢和赓的庐山真面目。

虽说两人的身份都是地下党员,但由于谢和赓的真实身份是由周恩来、董必武和叶剑英直接掌握的,所以即便是他和李克农的关系,也决不允许暴露在第三者面前。但百密一疏的李克农也有犯错的时候。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李宗仁和白崇禧

1939年春天,李宗仁和白崇禧要金山和王莹所在的抗日演剧二队去南洋宣传演出,同时向海外侨胞筹赈支援国内的抗战,李克农负责落实。随后,李克农指示他去和金山、王莹弄一个去南洋的演出计划交给他。

计划审批之后,谢和赓便准备找到王莹商量出国的计划。然而就在桂林城内的一条马路上,却正好看到李克农和金山、王莹迎面走来。

谢和赓担心暴露准备躲避,但没想到李克农看到许久未见的好友,一时间忘记了纪律,当着王莹的面和他打招呼,还让他把计划的批件给他,就这样,谢和赓和王莹两人的身份暴露,互相识破了对方的身份。

虽然两人都是非常可靠的地下党员,李克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也向周恩来作了汇报,进行了检查,周恩来对其进行了严肃地批评,警告他如果出了问题,是要他负责的。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李克农

此事也让李克农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解放之后,还为此事内疚不已,如果谢和赓出了事,那他真的没办法向党和周恩来交代。

谢和赓出了事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事关重大,有可能关系到国共的关系,那么谢和赓到底在地下党员中担任着怎样的工作呢?他是如何深入虎穴的呢?

深入虎穴,站稳脚跟

谢和赓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在二哥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学说,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之后,谢和赓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共产党。

1934年秋,他带着冯玉祥的介绍信来到了南京桂系司令部,第一次见到了白崇禧。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谢和赓

白崇禧见谢和赓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专科,还不满三十岁就已经是冯玉祥将军的抗日军成员,年纪轻轻履历竟如此丰富也让白崇禧对他刮目相看。

交谈过后,白崇禧将谢和赓留了下来,准备和李宗仁商量过后再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谢和赓将自己的两篇论文送到了白崇禧的手上,他知道要想站稳脚跟,肚子里一定要有点东西。

白崇禧看后,对谢和赓的文章连连称赞,这样的人才在当时的环境是求之不得。文章中谢和赓巧妙地利用了桂系的三自政策,因此也受到了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嘉许。

当然除了工作上的表现,谢和赓还善于在生活上积极表现,取得白崇禧的信任。白崇禧是很喜欢读书的,细心的谢和赓根据白崇禧的喜好,每周都挑选三五本书放在他的床头。

当白崇禧的岳父病重的时候,谢和赓立即找来名医飞往桂林为其岳父就职,对此,白崇禧非常感谢,硬是要塞给他二百元,后来谢和赓也只要了50元,通过这些事也让白崇禧对谢和赓的好感再度上升,逐渐取得了白崇禧的信任,得到了重用。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白崇禧

在桂系站稳脚跟之后,谢和赓步步为营,已经成为了白崇禧的机要秘书,之后又在白崇禧的推荐下,蒋介石委任其为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

10月份,随着抗日战争的局势日渐紧张,谢和赓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情况,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写成了一份一万两千多字的建议书。他一面将此书转交给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面又交给了白崇禧。

白崇禧看后对此文大加赞赏,并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将其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后来成为了军中的抗日名言。李宗仁得知此事后,也夸奖:“和赓很行!”谢和赓也被顺其自然提拔为上校。

当时的他还得到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可以随便进出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位长官的住处,这也是很少人才能享有的特权。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桂系三杰: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

为此,白崇禧还将他的表妹许配给了他,谢和赓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工作需要,只能被迫答应了此事。不过后来,两人也写了离婚协议书,谢和赓和王莹这才成为了革命伴侣。

谢和赓在桂系善于为白崇禧分忧解愁,尤其是在军政大事中,他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正确的建议,这也让白崇禧更加信任他。

在蒋介石召集白崇禧去南京商量抗日大计时,桂系将领都不同意他去,但唯独谢和赓建议他坚持抗战,这样才能扩张势力,提高威望。

对此,他犹豫不决,后来谢和赓又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件正中白崇禧下怀,内容有理有据,让他决定为共同抗日一搏。

事实证明,这封信也直接推动了桂系共同抗日,所以,谢和赓不管是在中共还是在桂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事关国家统战。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白崇禧

后来,在跟随白崇禧去南京的时候,白崇禧要发表演讲,谢和赓就写过一份一万多字的建议书,写完之后,谢和赓想到他的文章繁复冗杂,字数太多。

谢和赓知道这次又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这篇文章就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于是他决定把稿子交给李克农请周恩来帮忙修改。只过了一天,谢和赓就收到了修改好的稿子,打开一看,周总理已经用红笔删去了两千多字的文章。

谢和赓顿时心中欢喜,经过周恩来一改文章确实明晰不少。将原稿修改过后,谢和赓把稿子立即呈送给了白崇禧。这天早上,写稿的三个人一起乘车前往演讲场地,直到白崇禧念了稿子谢和赓才知道他是念了自己的稿子。

谁能想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训话稿,竟然是一个共产党员起草,周恩来修改完成的呢?

国军上校偶遇周恩来,尴尬不已,事后董必武警告:以后别去郭老家 - 天天要闻

谢和赓和王莹

谢和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也只是千千万万个地下党员其中的一员,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党许多任务舍生忘死,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中,向党中央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长期复杂残酷的环境中,他们智勇双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还有一些在斗争过程中牺牲的英雄,他们凭借着满腔热血,完成了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就是我们最出色的“无名英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在近现代军史上,有支以个人命名的部队所向披靡,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在近现代军史上,有支以个人命名的部队所向披靡,知道是谁吗

在世界近现代军事史上,曾经有一些以个人命名的部队,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这种现象不仅外军队有,我军也有。而我军以个人命名的部队,还蕴含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与战斗精神。这些部队从护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始终是战场上
魏晋人有多潮?把哲学玩成了“玄学脱口秀”! - 天天要闻

魏晋人有多潮?把哲学玩成了“玄学脱口秀”!

在咱们今天聊5G、刷短视频的时代,一千多年前的魏晋人也没闲着!他们搞出的“魏晋玄学”,堪称古代哲学界的“文艺复兴”,把老庄思想玩出了新花样,活脱脱一场超有梗的“哲学脱口秀”!要说这“玄学”,和咱们现在说的“玄学”可不是一回事。
今夜,见证历史了! - 天天要闻

今夜,见证历史了!

【导读】比特币价格创新高,美股走势分化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大家好,今晚继续关注海外市场的表现。见证历史!比特币创新高5月21日晚间,比特币上涨至历史新高,突破了今年1月创下的纪录。在美国稳定币立法取得进展和激发了在特朗普领导下对监管明晰的希望后,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这款最大加密货币攀升至109455.99美元的纪...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澜,教宗利奥十四世被控包庇纵容 - 天天要闻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澜,教宗利奥十四世被控包庇纵容

近日,一名被解除神职的前神父对天主教教宗利奥十四世提出重磅指控,称其曾在担任教会要职期间纵容性侵丑闻,引发舆论震动。事件核心围绕美国芝加哥教区一桩陈年性侵案,牵涉多方责任与教会内部争议,再次将天主教会的信任危机推向风口浪尖。现年76岁的前神父詹姆斯·雷(James M Ray)近日向美国媒体披露,教宗利奥十四世...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 天天要闻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远古的即兴表演人类最早的文明,往往诞生于意外和混乱。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城邦时,既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他们发明楔形文字,最初只是为了记录仓库里的粮食数量,谁也没想到这套符号会成为人类最早的书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