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2022年10月13日19:41:26 历史 1595

2009年10月1日,中国抗日纪念馆迎来了一批为祖国庆生的特殊的客人。

他们是开国元勋将帅的子女们,受邀来到此处参加一场“红二代”的聚会,其中也包括林帅的女儿——林豆豆。

她已经年过半百,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这次她受邀出席重大活动,引发众多关注。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一)林豆豆的幸与不幸

林豆豆是林帅和第三任妻子叶群唯一的女儿。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个五岁的小孩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因为父亲的关系,林豆豆的生活条件优越,没有战争的流离失所,走到哪都能受人尊敬。

可林豆豆对于自己的母亲并不满意,幼年时期的痛苦全都来自于母亲叶群的“军事化管理”。本来林豆豆就体弱多病,渴望得到母爱,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林晓霖,叶群将她们在学习上做比较,在语气上总是有恨天不成钢的意味。姐姐从小就成绩优异,备受老师的喜爱,高中就读于北师大女附中,后来顺利地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哈军工

而林豆豆因为身体原因,读书总是请病假,让她和姐姐的差距越来越大。原本以为能够得到叶群的理解和关心,结果却换来了精心设计的所谓的“追赶计划”。

叶群为人争强好胜,绝不会允许女儿比姐姐差,于是更加严格的管教。林豆豆的人生规划几乎被叶群安排得明明白白,她只能被迫学习理科。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1962年,她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毫无疑问这不会是林豆豆喜欢的专业。逐渐成长的独立人格和叛逆思想让她第一次选择反抗,一不做二不休,连学校都换了,转到了北大的中文系。

她没有给父母商量的余地,先斩后奏,林帅并没有异议和过问,他认为这是女儿的选择,尊重就可以了。但习惯了女儿对她唯命是从的叶群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这也是导致母女关系雪上加霜的直接因素。

脱离了母亲干预去上大学的林豆豆不以为然,她独自一人也能在学校里勉强生活。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叶群似乎也意识到不应该以军人的要求去管理子女,嘴硬的她只是派出了家中的一个保姆王淑媛去专职照顾他的生活。

王淑媛在林家已经从事保姆多年,敏锐地看出来母女关系的紧张,这次特地去照顾林豆豆,就是想着重当母女关系的润滑剂,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

在她体贴入微的照料下,林豆豆的心境才逐渐开阔起来,有什么心事也会倾诉给保姆听。在得知王淑媛女儿夭折的噩耗后,她主动提出来认王淑媛做干妈。

这段时间是她人生中相对开心快乐的日子,有了保姆的悉心照料,她终于能轻松自然地学习文学。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二)初露锋芒,《空军报》的副总编辑

她的文学写作天赋在考入大学之前就初露锋芒。

1962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她发表了第一篇自己的回忆性文章《董叔叔》。在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杂志中撰写回忆文章是取材新鲜,内容独具特色,使得董叔叔救她的故事流传很广。

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来,故事的主角董叔叔名叫董科升,是林豆豆的“警卫员”,曾经冒着枪林弹雨,用一根扁担挑着林豆豆一天一夜,才将她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救出来。

因为初稿不错,杂志社又请了名家做了较大的加工和润色,文章一经发表就好评如潮。林豆豆后来也说:“我在这篇文章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后来董叔叔生病,林豆豆亲自为其联系了中日友好医院,并常来探望,可见她一直将恩情牢记在心。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在读大学的途中,因身体原因她曾经提出来休学,直接参加工作才来到了《空军报》,这是伴随着人民空军的壮大而衍生的刊物。

她作为帅府千金,名校顺利毕业后可以选择更好的报社或者单位,她却偏选择了正在初步发展,规模不大的《空军报》,原因和林元帅关系密切。

当时的空军主要领导人是林元帅在四野时期的老部下,林豆豆在这里,不管是身体还是能力上,都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对于初入社会的林豆豆来说,编写这种政治宣传意味较强的报刊,她不能把握好尺度,在编稿和写稿的时候都不那么得心一手。在上级的照顾下,她被安排在文化处的副刊专栏,从事压缩稿件篇幅的任务。

目的很简单,让她多学习即将发表的战斗报道,先从模仿开始。同时由林毅副主编具体负责帮带她,林毅知道此人的特殊性,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只谈工作,不聊别的。

林元帅对于女儿能够从事编辑工作非常重视,可以说做到了手把手教的程度。在读书和写作上给予了相当多的指导,甚至是耳提面命,具体点评了女儿文章的优势和不足。

林豆豆对于父亲向来是尊重和仰慕,林元帅指导的所有方法他都会仔细聆听,之后会以笔记形式呈现在本子上。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1965年,林豆豆的写作水平有了进步,陆续写出了《壮志凌云》、《根深才能叶茂》等优秀文章。

毛主席也特意题写了空军报三个大字,题字下特别写了一行小字:“送给林彪同志的女儿林豆豆”,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威望逐渐提高,后来还担任过副总编辑。

林元帅看后很高兴,对于这些作品,他收藏在办公桌的玻璃底下,如数家珍。因为报刊的字小,他总是会让别人念给他听,嘴角不自觉上扬,在外地也不忘记打电话鼓励女儿继续加油。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参加工作后,也曾经与父母商讨过改名的想法,不是不喜欢父亲取的名字,是希望新名字能够更加正式,且符合她今后的发展。

思来想去,她决定改名叫林立衡,其中也大有深意,“立”的意思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力场上,“衡”代表她希望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均衡发展,颇有几分须眉的气质。

在后来空军报社的内部,同事们提起她也不是“豆豆”了,而是叫她立衡同志。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想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但她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决定了不能以一个普通人自处,再加上报社的某些领导出于私心杂念的“层层加码”,让她和同事之间无形中隔了道墙。

林豆豆身不由己,被迫脱离群众。她的上下班时间和地点都是保密的,和其他同事时间错开,通程不是自行乘坐公交车,有专车专人接送,行动十分不自由,就连去空军报社上下班都要先通知人来迎接。

在林豆豆看来,和平年代不需要这些繁琐的保护程序,很多步骤都是大可不必的,她只是想当一个普通人,和同事相处。

但总是事与愿违,每次中午去食堂,她都想找机会和同事们聊聊天,陪同的警卫人员却要她戴着一个大口罩,空军报社的其他人对于“立衡同志”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知庐山真面目。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三)中年历经坎坷,进入社科院也办过酒楼

在报社的那十年是林豆豆最辉煌、最充实、最得志的时期。可是好景不长,七十年代,林豆豆历经坎坷,好在她有一个陪伴在身边的医生男友,名叫张清霖。

这是他在住院的时候偶然间认识的医生,在她身体最弱,心情最低落的时候,给予了温柔和细致的照顾,从此两人普通的医患关系确定成为恋人关。

张清霖生于湖北的一个平民家庭,和林豆豆还是老乡。受传统观念影响,讲究门当户对的叶群当然不认可这个女婿。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意见而选择分手,家里发生一些变故,父母也无暇顾及女儿的情感生活。两人经过了三年的相处,觉得彼此都比较合适,两人顺利结婚。

70年代的林豆豆过得十分艰辛,与丈夫先后在农场和汽修厂工作过,但是两人从未抛弃过对方,其实林豆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孩子,张清霖也不在意,不改初心。

1985年,林豆豆被调回到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丈夫张清霖继续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在这里她又重新拾回了久别的爱好——文学。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趁着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文化热的潮流,她参与发起了一个名叫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的机构,还张罗着在这个学会下面搞一个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一个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类似于胡适研究会、陈独秀研究会。

而她的口述历史项目参与的人有文化界、政界和军界的。《文强口述自传》就是当时推出的成果之一,从事热爱的工作,让她忘却了曾经的坎坷与痛楚。

初步建立时候实力不够强大,存在着资金短缺和出版的问题,后来总算有点眉目,林豆豆说:“北京有一家出版社非常热心提出来,你们不要找别家了,我们全出,给你们找几个选题。”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2002年她从社科院退休,为了不引起注意,她改名叫“路漫”。原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但是2月的一个晚上,57岁的林豆豆接到了黄冈市领导的电话。

领导说明了市里的某公司准备在北京办一家具有湖北特色的酒楼,希望林豆豆能够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她大吃一惊,毕竟没有从商经验,而且退休了,不想过于劳累,于是婉言拒绝。

3天后,那两位公司领导又来了。他们十分执着地对林豆豆说: “今年8月,北京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今年申奥也肯定能成功。这里面商机很多,我们想抓住机会,把湖北的美味佳肴推向北京,推向世界。如果这个酒楼能够办成功,我们就会在北京开一系列的湖北菜馆,成立一个餐饮集团。”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觉得他们说得有些道理,又问他们为什么想到要请她来担此重任。他们笑着说:“你是名人,有名人效应,也有社会影响,开店的成功机会便大一些。而您又是黄冈人,对家乡的感情很深,酒店交给您,我们也放心。”

林豆豆见他们说得很坦率,十分感动,不由得松了口,说:“那,我再考虑考虑。”

3月20日,当黄冈市那家公司的两位领导第三次登门的时候,林豆豆十分爽快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出任即将开办的“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从商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一个客人喝得酩酊大醉,嘴里嚷嚷着:“我要见你们酒店的董事长。”两名服务员都对他无可奈何,只好去办公室上报这件事,林豆豆得知后,并没有觉得不耐烦,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人什么事没见过?

谁知道那个客人喝了酒后不省人事,指着林豆豆的鼻子大骂:“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开饭店的吗?”场面一度十分的尴尬,任谁听了充满挑衅的话语都会生气,林豆豆并没有,而是喊服务员送这名客人醒酒茶,还花了50块钱叫车把他送回来家。

第二天那个客人意识到自己醉酒后的行为有损林豆豆和黄鹤大酒楼的名声,就连忙赶来登门道谢,为昨天的失态行为道歉。这件事情在当地传开,赢得了一片的叫好声和赞美,更促进了黄鹤大酒楼的蒸蒸日上。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林豆豆心胸宽阔,处变不惊,和她起伏波折的人生经历离不开关系。

昔日林家的小女儿,如今也已经是古稀老人了,她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遇到了强势的母亲以及各种的生活磨难;幸运的是晚年能够得到国家的重新赏识,以及遇到一生所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陪伴在身边,这样的爱情,令人羡慕不已。

林彪女儿林豆豆开酒楼时被顾客责骂,她一个举动后,客人满脸愧色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苦等16年,江西润田曲线上市? - 天天要闻

苦等16年,江西润田曲线上市?

江西老表们喝大了江西润田,但它与资本市场,总是失之交臂。日前,江西润田再次燃起希望,准备借道ST联合,实现逆天改命,杀出一条血路。对于江西润田来说,当下正是曲线上市的良机。ST联合既要“保壳”,同时也有补齐消费领域产品短板的迫切需求。16年来,江西润田对于资本市场有着深深的执念,但一直求而不得。在江西国资...
天堑变通途 - 天天要闻

天堑变通途

5月13日,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进行主塔塔冠安装作业。郜小兵摄(中经视觉) 5月13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洞庭溪沅水特大桥项目现场,钢混组合梁吊装工作在有序开展。贺茂峰摄(中经视觉) 5月8日,由内蒙古路桥集团和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国道110线磴口黄河大桥工程全面开始预制梁...
李自成为啥打下了江山却守不住龙椅?源于陈圆圆红颜祸水? - 天天要闻

李自成为啥打下了江山却守不住龙椅?源于陈圆圆红颜祸水?

欣赏本文之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私信我哟。李自成靠着均田不纳粮的口号,迅速集结起庞大的起义军,正是捕捉到这一灵敏的群众所需,才成就了他闯王的名号,才得以让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李自成身披龙袍,端坐紫禁城,当他正幻想着成就万
如何观看一幅明清女性画像? - 天天要闻

如何观看一幅明清女性画像?

1972年,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出版了著名的《观看之道》,打破西方艺术鉴赏传统,以更加平实有力的视角将艺术品拉下神坛,并毫不客气地扯开遮羞布,挑明女性在艺术作品中处于被凝视地位的事实。而以此角度审视中国古代画像中的女性形象,恐怕其中的多数也符合约翰·伯格的观点。学者冯幼衡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性时,...
1961年,电影《春催桃李》中的上海南市街景 - 天天要闻

1961年,电影《春催桃李》中的上海南市街景

图1:高家横弄、高家弄口南望图2:高家衖、高家横衖、庄家街、中心衖、静修路等(1949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下册图36截图)几年前,笔者写过一篇《1959年,电影中的上海街景》。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一组1961年故事片《春催桃李》截屏照片(茹志鹃、艾明之编剧,林杨导演、罗从周摄影、沙莉、孙景路等主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
全体汕尾人应该站起来,反对和批判网上的古惠州古海丰福佬群体 - 天天要闻

全体汕尾人应该站起来,反对和批判网上的古惠州古海丰福佬群体

福佬这个词不但是个贬义词,而且背后代表了一种狭小的狭隘的海丰小县地域认同,以及封闭和怪异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合起来就叫做县域少数民族福佬。汕尾疍民自称福佬,福佬是汕尾疍民的自称。另外,汕尾祖上是在碣石卫,级别不比惠州府低,历史比惠州府城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