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如果你拥有一座红砖房,便会成为大家的谈资,旁人对你甚是羡慕。现如今,红砖房基本消失不见,也没人再盖。这又是为何?
红砖
红砖也叫做粘土砖,它是以粘土,页岩,煤石等诸多常见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捏练后制作而成的。外形制作完毕,再放入900度的熔炉中烧制。
烧制结束后,红砖只是一块普通的淡灰色砖头。颜色也并不红,并且之后也不可能再对红砖进行染色,那为啥还要叫他红砖呢?
原来,红砖发红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才造成的。刚烧制出来的红砖中含有一些铁元素,在冷却过程中铁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形成了三氧化二铁。
三氧化二铁本身带有红色成分,从而使砖头呈现暗红色。
红砖是由古罗马人发明的,欧洲很多留存下来的建筑中都有红砖的影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我国开始大量使用红砖是在20世纪60年代。虽说开始大量使用,可大部分普通人还是对其望尘莫及。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量流入普通家庭,对他的应用主要是作为房屋的建筑材料。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强度、重量轻。并且因为烧制冷却时与空气发生反应,造成了多孔的特点,所以还兼具保温隔热、隔音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那时候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质与木材相互构建。家庭条件好些的,会去山上开采石料,打磨建造房屋。这样建设房屋,消耗时间多,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总体来说,这些房屋的颜色外观和内部质量都是不如红砖房的。
政府办公场地、国营企业等都大量使用红砖建筑。盖红砖房成了一种追求,盖房子首选就是要红砖房。到了20世纪90年代,红砖房在全国各地开花,需求量逐年上升。
可到了21世纪初,红砖房渐渐的变少了,并逐步退出了房屋建筑领域。
这主要是因为红砖的危害性过大。
红砖的危害
红砖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粘土。虽然我国粘土产量大,但是耐不住红砖的持续需求。
如此巨大的需求,红砖势必产生经济效应,大量红砖生产企业粘土不足。于是将目光瞄向了具有大量粘土的耕地。
粘土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并且吸水保水性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大面积破坏耕地会导致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危机。
红砖厂商四处承包土地进行红砖烧制,当这一地的粘土开采完毕又换地方重新建生产产房。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红砖在生产最高峰,每年全国共有500万亩土地被承包用于红砖生产。
一年的红砖产量足足有6000亿块之多,一块红砖的生产需要数倍自身的粘土才行。仅仅是制造红砖,每年就要消耗13亿立方米的土地。损失的土地导致每年差不多有60万人失去耕地。
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国土面积庞大,但是适合耕地的面积很少。红砖烧制四处破坏耕地,危害国家粮食安全,这是红砖被禁止生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红砖的烧制技术要求低,大量的私人小作坊就能够烧制。烧制过程中对污染物质不采取任何的防治措施,任由污染物排放。小时候路过红砖厂基本都是黑烟漫天。
这些排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氧化硫等。大量排出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和酸雨的形成。
并且,烧制红砖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进行燃烧,能源消耗大。不利于国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砖建筑的后期维护相对困难,红砖中富含盐性矿物质,在使用后期容易出现返碱现象。造成刷制过的墙体内壁会析出白色晶体,形成一道道痕迹,严重时会导致墙体开裂,不容易保养。
再一个,红砖的生产会对工人造成危害极大的职业病。工人长期在高温、有毒、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疾病,并产生尘肺病。
因为有这些缺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着手治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直至2000年,广州正式全面禁止红砖政策实施为全国开了一个头,才慢慢掐灭了红砖的发展。
红砖的全面禁止还得益于大量新型替代砖的出现。
现在的砖块重量比红砖轻很多,使用的材料中也不再包含粘土,大多使用混凝土、粉煤灰等材料,许多砖块中还加入了秸秆等纤维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生产成本也是远低于红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对一些还具有利用价值的红砖还可以进行回收使用,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办法。同时,在一些建筑中加入少量的回收红砖还能产生一些历史韵味。
现如今,红砖生产已经成为历史。在2012年国家就全面禁止生产红砖,红砖的禁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