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中南海菊香书房内,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信。信里还有着一张照片。
秘书介绍了一些情况后,毛主席拿起了桌上的照片,瞄了一眼便认出照片那人,并说:“这人叫赵宝成,我们一起共事过。”
这个赵宝成究竟何许人也?他的照片为何出现在毛主席的书桌上?
这张照片是一个叫石毅的年轻人送来的,而照片上这人,便是其父亲。他之所以送来这张照片,就是想给自己的父亲正名。
石毅从小就没怎么见过自己的父母。出生之后,由于父母都在搞革命工作,所以一直都是外祖父母等亲人代为抚养。
当时年幼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父母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危险。等他六岁的时候,他母亲石澹峰回了老家,可是父亲却没有跟着一起回来。
赵宝成夫妇
年幼的石毅问母亲,父亲在哪。母亲却总是闭口不谈。懂事的孩子,也就没再继续问了。
过了两年后,在母亲的安排下,石毅先后进入山西省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以及山西省第二联合中学读书。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石毅也逐渐建立起了为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儿时的问题再次浮现在石毅的脑海里,那就是他父亲去哪里了。
小时候,母亲总是以他还小为理由来拒绝回答,如今自己已经长大了为什么母亲还要继续隐瞒。
赵宝成像
经不住儿子再三询问,母亲只好编了一个谎话,声称他父亲去外国留学了。见母亲态度真诚,石毅也就相信了。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年,石毅随着山西省第二联合中学回到了山西运城。
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耳濡目染的石毅,在看到反动的国民政府所作所为后,也想站出来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什么。
于是1947年石毅从学校出来后,就在运城地区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着军队从临汾、晋中打到汉中、成都,石毅随军南征北战,也就和留在山西的母亲断了联系。
石毅(左)
可是石毅不知道,这一次离别,险些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在1949年4月,朝邑县被我军解放。
而回到陕西省朝邑县工作的石澹峰,在组织的安排下,代表全县妇女在解放大会上讲话。可是因为战略需要,我军不得不暂时退出朝邑县。
重新掌握统治后的国民党反动派,立刻开始清算。石澹峰也就被国民党抓住了,在受到严刑拷打之后,被判处了死刑。
眼瞅着石澹峰就要阵亡在革命胜利的前夜时,解放军再一次打回了朝邑县,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石澹峰。
石澹峰
可是此时的石澹峰在遭受严刑拷打之后,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恶化,已经无法组织什么工作。只得回到老家休养。
身体稍稍好点之后,石澹峰再次申请到一线工作。在养病期间,石澹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就问问儿子是否已经入党了。
可是此时的石毅,虽然已经提交了入党志愿书。但是在组织考核后,却被拒绝,要求再考察一段时间。
多次询问为什么之后,组织上才给出了答复,是因为石毅父母历史不清,石毅母亲倒还好,就是他的父亲,过去过于神秘了。
无奈之下,石毅加入了共青团,但是一直到他因为年龄原因退团,也还没能通过党组织的考察。在积极准备入党的同时,石毅也在不断寻找着自己的父亲。
根据石澹峰给石毅的书信,石毅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赵宝成。同样也是一个老革命了,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可是这件事却没人人,并没有人承认这一点。就连中共山西省委编纂党员烈士传略时,石澹峰编写的《赵宝成烈士略传》都被退回了。
因为找不到人证实赵宝成的牺牲,居然连烈士的身份都没能得到承认。
一心为革命的石澹峰,从没有想过因为丈夫找国家要过什么,如今却连烈士身份都不能得到承认,这让石澹峰与儿子一起,共同走上了为赵宝成正名的道路。
他的父亲曾经是清朝的举人,虽然没能做上什么大官,但是却也在阎锡山手底下能混饭吃。赵宝成是山西省五寨县人,出生于1902年,原来的名字叫赵成壁。
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但是跟在大军阀后面,赵家的生活条件倒也说得过去。虽然是旧时代的利益既得者,但是赵宝成却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父亲在军阀手下干活,他看见了军阀治下农民的悲惨生活,看见了军阀混战给国家带来的苦难。他想改变这一切,想要找到一条能够改变这一切的救国之路。
阎锡山
由于父亲是封建时期的知识分子,再加上为军阀效力,所以他想要出去看看,去别的地方寻找救国之路。
于是,在1923年,赵宝成去了当时的北京京都大学。在高等学府里,各种新思想碰撞。
加上当时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几年,北京各高校里新思想层出不穷,尤其是共产主义思想备受人们关注。
赵宝成在不断地学习对比过程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作为李大钊先生忠实粉丝的他,多次去听李大钊的讲座,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升华。
李大钊
在来到大学学习一年后,赵宝成加入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大学毕业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赵宝成和薄一波、程子华等人,专程去了山西。
不仅要在那里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还要在那里发展组织,领导当地穷苦人民的斗争。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赵宝成还是展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短短几年内,他的工作颇有成就。
可是好景不长,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国民党内部搞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而阎锡山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下手丝毫不含糊,他一点不念及赵宝成父亲和自己的关系,对赵宝成的一路追杀。
没办法,赵宝成在组织地安排下去了上海,才算勉强活了下来。在上海继续组织工作的过程中,赵宝成遇见了石澹峰。
同样都是山西人,二者一见如故。石澹峰也是一个进步女性,由于不满家中父亲,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考进了太原女子师范。
也就是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
阎锡山
这一下,二者不仅是老乡,还是信仰相同的同志。二人的感情很快升温。在完成组织交代的工作,并提出申请后,组织同意二人先回家结婚。
于是在1929年,赵宝成与石澹峰在山西老家喜结连理。由于当时国内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结婚没多久,夫妻二人便回到上海继续地下工作。
可是在1931年的时候,顾顺章叛变,上海的党组织基本都被供了出来。幸亏党组织发现问题较早,紧急组织了撤离,这才没有造成太多的伤亡。
而赵宝成夫妇则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当时中央苏区的首都瑞金。
图源网络
来了瑞金后,赵宝成负责起了工农通讯社的宣传工作。由于待人亲和,工作能力十分优异,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果。
于是在周总理的推荐下,毛主席将其批准为中央苏区的总务厅厅长,可以说得上是整个瑞金的大管家了。
而赵宝成就是在此时和毛主席建立起了革命友谊。毛主席在批准赵宝成当上瑞金大管家后没多久,便被排挤了。
因为在1933年,李德等人的临时党中央来到瑞金,在共产国际的大旗之下,这些在苏区大力推行“左倾”主义路线。
而毛主席因为与他们的意见不同,而逐渐被排挤出了核心领导层。很多人担心因为和毛主席关系好,而受到牵连,而纷纷主动疏远了毛主席。
但同样,还有一些人,始终站在毛主席周围。赵宝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多年之后,毛主席一眼看见赵宝成的照片就能认出他。
但是由于长期在敌后工作,赵宝成其实缺乏一些担当大管家的经验与能力。
为了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赵宝成不得不将一些工作放手让经验丰富的下属来干,而这也就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因为赵宝成一直亲近毛主席,所以便引来李德等人的不满。为了想把大管家这个职位抓在自己人手上,李德等人便在找机会。
当时正值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胜利。接连的胜利,让李德等人冲昏了头脑。
没想着继续稳固苏区,预防着敌人的反扑,反而好大喜功起来,准备搞一些形象工程,即建立六大建筑来彰显苏区的伟大成就。
而统筹搞建设这一块,便是由赵宝成全权负责。赵宝成统领全局,将一些自己拿不准的事务,也就直接放手让属下来干。
很快,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六大建筑就完成了。可就在这时,有人举报六大建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
经过审查,多名苏区官员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总负责人赵宝成也被牵连其中。
赵宝成是真的冤枉,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放权居然换来了这样一个结局。虽然在组织审查之后,赵宝成没有参与这些人的腐败行为。
但是却也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明而受到牵连,从大管家直接变成了一名兵工厂的工人。
而此时,苏区巨变即将发生。如果说第四次反围剿是惨胜的话,那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第五次反“围剿”遇到了彻底的失败,党中央不得不撤离。
为了保证大部队安全撤出,不得不留下一批战士留守瑞金打游击,为大部队转移留下时间。
除了自告奋勇留下来的红军战士外,还有一些因为与毛主席过于亲近的老革命,也被博古等人安排留在了瑞金,去执行这九死一生的任务,赵宝成就在其中。
怀着崇高理想的赵宝成,对这种安排,并没有任何怨言。在瑞金沦陷后,赵宝成还组织了一个游击队,和反动派打了足足半年多的游击战。
1935年10月,赵宝成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弹尽粮绝,不幸牺牲。而此时组织已经在千里之外,身边见证赵宝成牺牲的战士们也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而正在远方老家的妻子,手中能够怀念赵宝成的,也只有那个和父亲长得十分相似的儿子,以及他们夫妻二人新婚那年,所拍的一张合照。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牺牲的丈夫,石澹峰都默默流泪。儿子每一次发问,就像一把把重锤,重重砸在她的心上。
新中国成立了,山西省党委要编纂山西籍党员劣势的略传合集。石澹峰将赵宝成的事迹写了出来,交给组织。
原本以为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可谁知,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材料却被打回了。理由居然是不能证明赵宝成真的是为革命牺牲。
这种证据寻找谈何容易。先不谈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也确实没人见到了丈夫的牺牲。但是石澹峰母子没有放弃,继续苦苦寻找着。
由于身体原因,石澹峰被组织安排到北京疗伤。
在疗伤的时候,石澹峰遇到了当年苏区的老领导,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的赵品三。
邓颖超
赵品三听到石澹峰的遭遇后,便给她想了一个办法,让她去联系邓颖超。因为邓颖超正是分配赵宝成夫妇工作的那个人,于是在多方帮助下,石澹峰联系上了邓颖超。
虽然邓颖超愿意帮助石澹峰母子,但是也不能为赵宝成证明牺牲一事,建议他们直接找到毛主席。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老红军战士的建议,石毅和母亲商量后,准备直接给毛主席写信。
在斟酌了几个月之后,石毅才写下了一封发自肺腑的书信,直接寄往了位于北京的中共中央委员会。
邓颖超
毛主席很快就收到了这封来信。看见里面赵宝成夫妻的合照,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当年这个一直追随自己革命好友。
在得知赵宝成烈士身份得不到确认,儿子因此无法入党之后,毛主席当即说:“这人叫赵宝成,我们一起共事过。”
在得到确认后,1966年12月19日,赵宝成烈士永垂不朽的牌匾,终于挂到了赵家门头上。
到2009年,赵宝成烈士事迹的所有具体情况,终于被全部理清,当年的红都管家就此正名。
在我们革命的路上,有多少先烈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赵宝成是幸运的,他的事迹得以被挖掘,被后人歌颂。
可是还有多少烈士,牺牲在祖国革命的道路上,他们不仅没能看见最后的胜利,也没能留下名字。
如今的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能忘却那些为了今天而付出鲜血的先烈们。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身边的烈士陵园,去给那些烈士们献上一捧花,陪他们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