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5月,39军军长吴信泉、28军军长梁兴初、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分别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通知,让他们速回北京向毛泽东汇报。
不久后,一行人回到北京。随后,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宴请在朝鲜战场奋勇杀敌的诸位将领。
开席前,毛泽东热情地拉住吴信泉的手,“吴信泉同志,你坐我旁边。”
图丨吴信泉
首战告捷的39军
吴信泉是谁?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之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
那时候,39军正在河南漯河整训和参加治理颍河工程。7月上旬,吴信泉突然接到电令,让他马上赶到武汉。
吴信泉马不停蹄赶去了位于汉口的中南军区司令部。
军区领导林彪、谭政、陶铸告诉他,为防朝鲜战争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央军委已指令39军立即结束生产整训,限8月初集结于辽南地区,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接到命令后,吴信泉赶回漯河,迅速布置移防行动。7月21日,39军军部北上,这时,吴信泉的妻子生下孩子只有三天。
图丨吴信泉
一路上,吴信泉都在考虑朝鲜战场严峻的局势。当时,美军已经占领了平壤,正朝着中朝边境狂进,朝鲜的大部分国土也已落入美韩军手中。
中国入朝作战,只能在很狭小的地域与敌军交手,而且敌人是拥有着最精良重型武器的美国。
直至1950年10月20日,美空降187团已在平壤北部实施空降,韩6师更是窜到了鸭绿江边的楚山,挑衅地向中国境内射击。
10月26日,韩6师7团占领楚山后,主力进入熙山,1师向云山进犯。美军24师、英军27旅则分别窜至泰川、定州以东地区。
10月27日,彭德怀在大榆洞志司部下达命令:
集中38军和40军两个师、42军一个师,首先重点攻击熙川之敌;39军向云山西北地区前进,阻击南朝鲜军1师北上。
图丨沃克
10月28日,“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指挥沃克将骑兵1师投入云山战场。骑兵1师是美国的王牌军,号称160年从未打过败仗。
沃克信心满满地认为,这样的部队一定可以坚守住云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沃克以为,他要面对的对手是朝鲜,而39军也以为,自己要攻击的是韩1师,根本不知道韩1师已被替换为骑兵1师。
11月1日,这场充斥着“意外”的战斗开始了。上午,39军做好了攻击准备,计划在晚上7点半向敌人发起总攻。
下午5点,我军前沿观察员发现云山外围的敌人的坦克、汽车、步兵开始调动。种种迹象表明,云山守敌可能逃跑。
吴信泉当机立断,命39军116师提前发起进攻。
当时,347团沿着三滩川西岸向云山发起发起攻击;348团则沿三滩川东岸向云山东部发起攻击,346团作为师预备队,尾随347团跟进。
为了弥补347团和348团中间的空隙,吴信泉还派出346团一个营,在两团之间插入云山,直捣敌人指挥机关。
然而,敌人实力不容小觑,347团2营刚突破敌方前沿,便陷入敌人的火力封锁,好在团长季刚迅速调整了部署,集中所有火力,这才一举攻占北山。
3营那边也遭到了凶猛的阻击,最后还是利用雨裂沟突袭,才将敌人击溃。
2日凌晨2点,3营7、8连分别从北、西两个方向攻入云山。进至西街十字路口时,7连战士发现了3辆敌军坦克车正向东逃窜。
大家赶紧冲了上去,敌人见状,弃车逃跑。7连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云山南侧的无名高地。
348团那边,1营2营迅速突破敌军前沿,随后,1营转为团预备队,2营则继续猛攻。
22点,2营攻占朝阳洞。这时,3营投入战斗,向云山攻击,2营则向云山南部实施迂回。
2日凌晨3点左右,3营击败了300余名美军,并顺利切断了云山至上九洞的公路。
再说346团,负责穿插任务是2营,进至云山城边时,该营立即展开,以4连从云山城东北侧插入城内。
当时,美军甚至把4连战士当成了韩军,不仅给他们让路,还跟他们握手。
4连战士也很机灵,大家不动声色,镇定自若地通过大桥,直奔美军营指挥所,一手榴弹炸死了营长罗伯特。
面对志愿军的强大攻势,沃克无计可施,他下达了向清川江后撤转为守势的命令。
骑兵1师8团匆忙撤退,39军立马抓住战机发起攻击,云山至龙山洞的路被切断,敌8团陷入困境,师长盖伊身边只剩下一个营。
盖伊内心非常恐慌,他打电话给军长米尔伯恩,要求让敌7团和敌5团3营归建,帮助敌8团撤离。
不料,米尔伯恩否决了他的建议,只说让敌8团自己突围出去。
盖伊走投无路,在望远镜中,他看到志愿军像灵敏的猫一样,迅速准确地插入美军防线的薄弱地带。
一些四窜逃命的美国兵,甚至奔溃地喊道,“上帝,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
云山战役胜利后,捷报很快传到北京,毛泽东高兴地说,“打了美军的王牌军,还打了胜仗,可喜可贺!事实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
占领汉城
首战告捷后,39军为“诱敌深入”北撤至泰川以北地区布防。11月24日,志司调整歼敌部署:
40军东进向38军、42军靠拢,加强左翼的突击力量;39军、65军、50军逐次接防,保持战线完整。
当晚黄昏,39军开始向泰川东进,接替40军119师防务。果不其然,敌人因为40军的“撤离”,误以为志愿军怯战逃走,因而全线加快了进攻速度。
25日黄昏,敌人全部进入我军预设战场。38军、40军在清川江以东,猝不及防地向在德川、宁远的韩7、8师发起猛攻,拉开了第二次战役的帷幕。
26日,38军和42军打开战役缺口,并迅速向侧后方迂回。彭德怀当机立断,分别电令39军、66军、50军包围歼灭所面对的敌人。
39军面对的是美25师下属的24、27、35团,及坦克65、榴炮159、工兵77营。
吴信泉本着“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迅速将作战目标定为美24团。
晚22点,115师344团率先发起攻击。几个小时后,美24团3连连长斯特莱带着他手下的115名黑人士兵缴械投降。
这件事令敌方总司令麦克阿瑟大吃一惊,随后,美军上层军政要员将所有黑人连、班、排建制打乱,把黑人士兵混编入白人部队中。
27日上午9点,被包围于上龙洞的美24团开始向东突围。与此同时,美25团27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企图营救美24团。
此时,被敌人两个团夹在中间的是348团2营,尤其是4连,被美军“重点针对”。
战士们浴血奋战,连长、指导员、排长相继牺牲。最后,在教导员王林的指挥下,4连活下来的十余人牢牢控制住了阵地。
美24团见久攻不破,只得绕过向东逃窜。
28日,志愿军38军、42军在德川地区歼灭韩7师、8师主力,40军也于球场附近击溃美2师。
美军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则全线追击。彭德怀给39军下达了新的命令:协同66军,围攻宁边的敌人,得手后沿铁路向安州方向攻击前进。
接到命令的吴信泉迅速做出部署。29日早晨,39军收复宁边,并继续南下。
被打怕了的“联合国军”,还没等志愿军围上来,便率先撤出了平壤。于是,39军116师轻松进入平壤,并与朝鲜人民军1军团胜利会师。
当然,美军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狼子野心,已经退守至“三八线”以南的他们,企图利用天险设置阵地,进行防御,并找到机会,再度北犯。
而志愿军这边,虽然取得了两次战役的胜利,但还未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若想真正拿到战场主动权,就得继续南推。
于是,第三次战役打响了。39军继续南下,他们遇到了第一道障碍——临津江。
临津江位于汉城以北75公里处,南岸是高约10米的悬崖峭壁。对岸是韩1师15团1营,是韩军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支队伍。
担任前卫的是116师348团,他们于12月18日到达临津江北岸后,便一直在勘察敌情。
20日拂晓,韩1营发现志愿军踪迹,马上便集中炮火进行猛烈轰击。接着,一个排的韩国士兵从浮桥上冲了过来。
见此情况,担任守桥任务的340团1连瞅准时机一起开火,当即击毙部分敌人,剩下的敌人赶紧掉头逃走。
随后,韩军以飞机大炮向1连阵地轮番轰炸。可不管炮火如何凶猛,1连阵地都纹丝不动。
21日早晨,韩军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进攻,这一次,他们直接用炮火将1连阵地炸毁。
没有阵地,战士们索性将机枪架在树枝上继续射击,为主力部队渡江争取时间。
主力部队这边,为了保证进攻的突然性,突击分队在距前沿150米至300米的地段上,构建了堑壕和掩体,不仅放得下116师的师、团、营各级指挥所,还能放得下几十门火炮。
这一切,都是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进行的,美韩军竟然毫无察觉。12月31日时,接替沃克的李奇微还乘坐飞机,对临津江北岸进行了严密巡查,都没能发现任何迹象。
后来,志愿军一举突破临津江和北汉江时,李奇微还发出惊叹,“真没想到,中国人在这片毫无生机的荒原上发起了他们的元旦攻势。”
12月31日16点40分,上万发炮弹在临津江南岸炸开花,大约一个小时后,志愿军步兵发起冲击,直插敌人阵地深处。
就这样,被韩国媒体誉为“铜墙铁壁”的临津江被39军116师一举攻破。
与此同时,志愿军其他部队也相继突破了所对敌人的防御阵地。1951年1月2日,美韩军全线撤退。
1月3日,39军奉志司命令继续南进,并在一天后占领汉城。
图丨吴信泉
受到毛泽东赞赏
1月27日,志愿军发起第四次战役,至4月21日第四次战役结束,39军共歼敌十一万余人。
其中,吴信泉的39军还创下了一个纪录:
志愿军一次战斗中生擒美军最多的记录。
2月11日,志愿军东线集团主力在横城一带发起突袭。
执行穿插迂回任务的39军117师,他们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抢占了要点,完全切断了韩8师三个团及美2师一个团的南逃道路。
12日,韩8师和美2师在飞机的支援下,有组织地开始了突围。而据守横城的美军两个营,也在坦克的支援下,出城前来接应南逃的敌人。
一时间,南北两方的敌人都压向了117师阵地。激战中,4连打到只剩下三个人还在坚守阵地,1营更是连续打退敌人7次进攻。
因为迟迟攻不下117师,两方的敌人都进退两难,陷入困境。117师乘胜追击,直接把韩8师和美2师压缩至一个极其狭小的地段。
到了晚上,敌人装备上的优势逐渐丧失,而擅长夜战的志愿军则掌握主动权。只剩“等死”的敌人只能垂死挣扎,一股脑地沿着公路向南冲去。
39军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全歼敌人的好机会,349团1营3营迎头痛击,直接把“发了疯”的敌军坦克车炸瘫在桥头。
随后,是志愿军充满力量的喊杀声,几个小时后,战役结束。
这场战役,39军117师共俘虏敌人2550人,其中美军8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中生擒美军最多的纪录。
捷报传回军部后,吴信泉露出骄傲的笑容,并和军里的所有领导击掌庆祝。
图丨毛泽东
可能也正是由于39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吴信泉才会受到毛泽东的“特殊对待”。
在5月底的宴席上,毛泽东不仅将吴信泉叫来自己身边坐,还夸赞他的39军创下五个“第一”。
“第一是打败了美国精锐——骑兵1师;第二是116师率先收复平壤;第三是通过战场喊话,迫使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集体投降;第四是第三次战役率先攻入汉城;第五便是俘虏美军800多人,创下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最多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