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2022年10月09日13:07:20 历史 1381

1976年7月30日,一份紧急报告被送进了毛主席的卧室,秘书张玉凤正准备将这份报告念给毛主席听。

刚从心脏病发作中挺过来的毛主席,此刻正虚弱无力地躺在病床上,他双眼噙着泪水,坚持要亲自阅读这份报告。

当毛主席看完整份报告后,他的双手开始颤抖起来,泪水也止不住地向下流,随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人喃喃道:“一定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毛主席接到了一份什么报告呢?这一切还要从1976年初说起……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一、不平凡的1976年

1976年,是令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的一年,新中国三位开国元勋相继离开。1月8日,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因病逝世,举国上下都陷入到了哀痛之中。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变得十分糟糕,曾经携手并肩的战友突然离去,还是给毛主席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毛主席向来是反感人民喊“万岁”的,他深知人终究要面临生老病死,当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到毛主席的耳中时,毛主席的情绪波动很大,还因此导致了心肌梗塞。

旧病复发的毛主席陷入了昏迷当中,此时他看起来那么得虚弱无力,即使在病床上,也需要医护人员日夜陪伴,因为多种病症缠身,毛主席最终没能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根据周总理的遗愿,毛主席指示部队战士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向中华大地,从此,周总理一直陪伴着新中国成长。

周总理去世之后,毛主席时常暗自流泪,不过,伤心的情绪并没有打断毛主席的工作,他依旧拖着重病的身体,奋斗在工作一线。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每况日下,由于毛主席经常在夜晚阅读和批示文件,这对他的眼睛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毛主席因此患上了老年白内障。对此,毛主席却不管不顾,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国家大事,毛主席会让秘书将文件读给自己听,甚至还会亲自拿着放大镜批阅文件。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久而久之,毛主席眼疾愈发严重,出现了失明的情况,他不得不接受医生的劝诫,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医生百般叮嘱毛主席要适度用眼,每次批阅文件时一定休息一段时间。

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哪里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他对医生的叮嘱置若罔闻,在审批文件时,甚至比之前更为认真。

但是,毛主席毕竟迈入耄耋之年,身体已经难以再承受高强度的工作,1976年6月初,毛主席再度突发心肌梗塞,陷入昏迷之中。

鉴于毛主席的病情严重程度,党中央第一次将医疗团队的诊断结果向全国干部做了通报,这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虽然毛主席最后从在昏迷中苏醒了过来,但是,身体状况难免令人担忧,毕竟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加上毛主席对待工作的态度,医生也很难保证病情会不会复发。

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总司令朱德与世长辞,全国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而毛主席的心情则是更为沉重。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领袖,他与普通的百姓一样,有着诸多感情,然而,身为领袖的他,却从来不会当着周围的人面表露自己的悲伤,对于朱总司令的离去,毛主席只是将悲伤藏在内心。

同周总理一样,朱总司令同样是与毛主席患难与共几十年的老友,两人从红军时期便是最佳搭档,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几乎所有重大战役都有两人的决策身影。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朱总司令逝世的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时,他变得萎靡不振,接连两位革命挚友去世,对毛主席的精神状态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此时的毛主席心力交瘁,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毛主席和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悲伤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中华大地上,这一次,毛主席也心痛地留下了眼泪。

1976年7月28日的后半夜,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强的大地震,这场7.8级的大地震,相当于400多枚美国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一同爆炸的威力。

这股来自地壳深处的力量,仅仅持续了23秒,就将整个唐山夷为平地,曾经颇为繁华的工业城市,转眼间就化为一片废墟。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地区也受到波及,身在中南海的毛主席,看着房屋的门和窗户哗哗作响,他第一时间便预测到了可能是附近地区发生了地震……

二、心系唐山灾区人民

唐山大地震是有史以来危害最大的地震,近30万人在这场地震中丧生,上百万人因此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虽然已经稍有好转,但是,工作人员还是放心不下,所有人都轮班守在毛主席的房间外边。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不仅仅是毛主席感觉到了震感,所有的工作人员也意识到可能发生了地震,众人随即冲进毛主席的房间,用一床大被子遮在毛主席的病床上面。

但是,工作人员的一番布置吵醒了毛主席,看到众人手忙脚乱的样子,毛主席却挥挥手示意众人不要慌张,在确认毛主席安然无恙后,众人这才安心下来。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由于地震的情况还不是很明了,工作人员便将情况汇报给了中央领导,最终,中央领导做出决定:“将毛主席转移至游泳池南边的202房间,202房间刚修建不久,抗震效果相对较好。”

毛主席服药睡熟后,众人连人带床地将他平稳地转移至202,而毛主席对此一无所知,等到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换了房间。

毛主席是最反感搞特殊化的,他不管众人的劝说,硬是要回到原来的房间,直到华国锋来到毛主席身边说:“主席,地震平静下来之后,就送您回到原来的房间!”毛主席这才同意住在202。

不久之后,中央领导确认了唐山发生大地震的信息,只是,对于地震的具体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唐山的通讯设施已经悉数被摧毁。

就在党中央领导在紫光阁召开会议时,唐山矿工会的副主席李玉林被紧急送到了北京的中南海。

当他见到党中央的各位领导时,副总理纪登奎焦急地问:“唐山是什么情况?你们的家都是什么情况?”

李玉林目睹了唐山惨状,穿着一件破棉衣的他泣不成声,李云林紧紧地握住纪登奎的手回答道:“整个唐山都被移平了,家里的情况还不知道呢,我是来向毛主席报告情况的!”

纪登奎听完李玉林的汇报后,立即安排刘子厚同志前往灾区,就地指挥赈灾的相关事宜,而其他领导则是继续进行会议。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随后,李玉林将唐山大地震的详细情况悉数作了汇报,众人听完后先是陷入了沉默,然后纷纷不自觉地流下泪来。

会议室内变得鸦雀无声,突然,一位40多岁的记录人员开口询问说:“请把开滦煤矿的情况详细说明一下,我要给毛主席写报告。”

众人都明白,毛主席不仅心系灾区人民,他也关心着开滦矿工的情况,在此之前,开滦煤矿一直是国家重点煤矿区,有着独特的工业体系,毛主席还曾着重表扬过开滦煤矿矿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7月30日,张玉凤走进毛主席的房间,并对毛主席说:“主席,华国锋总理来向你汇报灾区的情况了!”

毛主席艰难地从病床上起身,他连忙对张玉凤说:“快请他进来!快请他进来!”

华国锋知道毛主席一直在惦记着地震的情况,于是也没有浪费时间,在见到毛主席的第一刻,就直接汇报了唐山大地震的情况。

华国锋神色凝重地说:“主席,这次地震的中心在唐山地区,北京和天津地区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我们已经派人去唐山指挥救灾,您不必过分担心,安心听医生的嘱托就行!”

毛主席紧紧地握住华国锋的手说:“我现在躺在病床上,这些事就由你去处理!”说完,毛主席充满期待地望着华国锋。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当张玉凤准备给毛主席念灾情报告时,毛主席拒绝了她,他不顾身体上的疾病,坚持要自己阅读灾情报告。

毛主席看完灾情的报告后,他的双手开始颤抖,一向不在他人面前流泪的毛主席一反常态,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毛主席的眼泪止不住地向下淌……

紧接着,毛主席指示华国锋:“马上代我去灾区看望和慰问人民!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问题。”

三、抗震救灾、毛主席离去

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全国各地的救援队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唐山,从上午10点开始,北京、沈阳、大同抚顺淄博和淮南的救援队陆续到达唐山,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也在迅速组建。

12万解放军战士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灾区,部队领导放眼望去,唐山地区满是废墟,一眼就能看到城市的尽头。

部队的领导也没有预料到这场地震破坏力会如此巨大,很多部队都缺乏救援工具,可灾情救援刻不容缓,无奈之下,解放军战士只能徒手挖掘,为的就是尽可能多拯救一名幸存者。

仅在地震当天,解放军战士就挖掘出5000多人,其中有4000多人存活下来,这是上万名解放军战士冒着余震的风险获得的勋章。

所有参与过救援的部队都铭记7月28日这一天,整个唐山地区,像是被原子弹轰炸后的场景一样,焦虑、混乱、压抑和悲伤弥漫在救援现场。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突然,一架运输机出现在唐山市的上空,撒下了不计其数的传单,党中央的慰问电如同黑暗中的阳光一样,照亮了废墟上的人民群众,现场所有人的心里都觉得暖暖的。

只是,心灵上的慰藉并不能填饱肚子,灾区的人民面临的难题是吃饭、穿衣和居住,这在平时看似普通的问题,却在此刻成了天大的事情。

因为物资匮乏,灾区开始变得混乱,灾民们涌上街头哄抢生存物资,即便解放军战士拼命阻拦,但是,在生死存亡的抉择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救援工作还没结束,治安工作又出现了问题。

很快,源源不断得运输机开始盘旋在唐山上空,这些运输机上搭载的尽是救援物资,饼干、烙饼和面包等食物被运送了过来。

原本只能容纳几架飞机的唐山机场,现在却多出了几百架飞机,为此,雷达站的工作人员只能昼夜不停地站在飞机跑道上,用最原始的方法指挥飞机的起落。

正是在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救援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没有一架救援飞机出现过失误,这在世界救援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解决了灾区人民的吃饭问题后,灾区人民的穿衣和居住问题也开始提上日程,不久后,又是一大批飞机从全国各地赶来。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大量的衣物和帐篷被投送了下来,就这样,一顶顶绿色的帐篷开始在灾区支起,除了死去的灾民之外,其他人都不再赤身裸体。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由于解放军战士不辞辛苦、没日没夜的救援,半个月过后,灾区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几十万人的生命得到拯救。

8月3日,毛主席批准了华国锋前往灾区的请示,当毛主席见到华国锋时,他再次语重心长地嘱托华国锋:“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第二天,华国锋来到了唐山地区,他与一众中央领导关切地看望了唐山人民,并传达了毛主席慰问和关怀。

在毛主席的塑像前,华国锋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讲:“毛主席和党中央十分关心唐山的情况,这次地震不仅是对唐山人民的考验,对工人阶级和解放军部队来说,也是一次重大考验,毛主席委托我向同志们问好!”

华国锋一番演讲过后,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病情的加重让他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在弥留之际,毛主席给徐向前元帅发了一封绝密的电报,电报内容是:“全军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76年伟人弥留之际,特意向徐向前发了一封绝密电报,上面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当时,徐向前元帅看到这封电报后泪如雨下,他深知毛主席的用意,1976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伤,伟人们相继逝世和唐山大地震的发生,让弥留之际的毛主席开始担忧。

为了保证全国的稳定,毛主席这才决定给徐向前元帅发了这封电报,这位雄才大略的伟人,即便是在生命垂危时,也还是放心不下人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 天天要闻

淮阳这祖孙俩人都曾在唐朝做过吏部尚书的高官

淮阳,又称陈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代诸多名人贤达、王侯将相或曾来淮阳为官,或曾来淮阳游历,或永远驻留在淮阳,而淮阳本地亦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比如陈姓始祖陈胡公,官至太师的符彦卿,清朝武榜眼崔联奎等,而今天笔者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唐朝时期祖孙两
母亲节的来历 - 天天要闻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 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 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
为发期刊,高校学者偷贩涉密敏感数据!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 天天要闻

为发期刊,高校学者偷贩涉密敏感数据!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境内某高校学者李某主动联络境外某非政府组织,以内部数据为筹码,意图换取在国外知名...
西施谜踪:浣纱女的血色传奇与千年猜想 - 天天要闻

西施谜踪:浣纱女的血色传奇与千年猜想

公元前473年的太湖水面上,暮色如血浸染云霭。一艘乌篷船劈开粼粼波光,船头立着个白衣女子,三千青丝在风中翻涌如浪。她回望渐渐模糊的姑苏城轮廓,耳畔似又响起吴王夫差临终前的怒吼。这位被后世称为“沉鱼”的美人,此刻正走向一个被历史迷雾笼罩的终章
秦 能够统一六国,得益于四位君王 - 天天要闻

秦 能够统一六国,得益于四位君王

秦朝统一六国,很多人记得的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实际上秦还有秦三世,秦始皇叫嬴政,秦二世叫嬴胡亥,秦三世叫嬴子婴。嬴子婴其实还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秦二世胡亥登基后,欲杀蒙恬兄弟,子婴加以劝阻,认为诛杀忠良会使大臣不信任,战士涣散斗志,但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