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2022年10月04日18:33:33 历史 1013

1420年建成的故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明、清两朝,以及民国的兴衰往事。寻常房屋,使用寿命往往只有50年到80年。故宫是如何做好防灾工作,在经历这么长时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屹立至今的呢?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故宫的防灾需求,主要集中在防火、防雷、防震三部分。

故宫是以木质为主的建筑,最主要的防灾需求是防火。故宫从建成至北平解放,共遭遇了60多次火灾。封建王朝时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雷击起火,以及燃放爆竹起火。历史上,故宫遭遇了5次特别大的火灾: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1420年故宫建成,次年(明永乐十九年)故宫就因为雷击发生大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全部在大火中被烧毁。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故宫再次惨遭雷击,除了三大殿之外,奉天门、文武楼、午门等建筑也全部葬身火海。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发生大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全部被烧,这次火灾发生的原因不详。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在撤离故宫前用一把大火焚毁了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以外的全部建筑物。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1923年(中华民国时期),建福宫因太监用电操作失误,漏电导致大火。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统计故宫历次火灾,我们可以发现,清朝时期发生的大型火灾数量显著低于明朝。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加强了故宫的防火防灾工作,对故宫进行了更好的保护。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皇帝开始,就在故宫内设置了二百多人的防火班。防火班的传统工作方式可以概括为十二字口诀:“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这十二字口诀可谓字字珠玑,沿用至今。

冬凿冰,是指将故宫中金水河上的冰面破开,以免冬日需要用水灭火,却无水可取。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夏注水,是往故宫308口铁、铜、鎏金铜大缸里储水。相信去故宫游玩过的读者都见过故宫内的一口口大缸。如果火灾发生,消防班能第一时间调用这些大缸内的水源,用于灭火工作。现如今,故宫内有了更为先进的消防系统,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这些缸内也就不再储水了。

春除草、秋清叶,是指春秋两季草木茂盛,消防班要及时清理掉草木落叶等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

此外,清朝时期,故宫内还配置了云梯、火钩、激桶、木制抬龙等多种防火工具。例如其中的激桶,与现在的水枪非常类似。宫殿如果发生火灾,人力将水桶抬至宫殿周围,防火班将激桶置于水桶之中,通过活塞作用将水抽进激桶,再用力下压,让水柱喷射而出。激桶的扬程最高可达20米,可谓是消防神器。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雍正皇帝在位之时,还在故宫内设置了多重防火墙。雍正皇帝命工匠将木墙改造成砖石防火墙,将故宫分隔为多个不同区域,从而保证失火时,火灾只会在小范围内蔓延。


故宫是如何做到几百年不倒的? - 天天要闻


新中国成立

故宫内进驻了一支消防中队,专门负责故宫的消防工作。消防指战员每天要对故宫进行巡查,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随着科技的发展,故宫的防火硬件设施也日渐趋于完美。从软硬件等多个角度出发,切实做好了故宫的防雷与防火工作,才让故宫真正做到在灾害面前“无懈可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郑亲王传奇 - 天天要闻

清朝郑亲王传奇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第一位郑亲王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满族军事家、政治家,清王朝创建者之一。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执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 - 天天要闻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

据@三湘都市报 消息,5月15日,“朱雀玄武敕令”发帖称已经成功改名为“周乔治华盛顿”。15日晚,记者联系上改名的湖南小伙,据他介绍,5月15日早上接到县里户籍署工作人员通知,称新名字已通过审核,目前他对新名字很满意,认为这个名字比较洋气,但后续有更喜欢更合适的名字,也可能再次申请改名。这位小伙回应网上热议解...
历史地图咋用?这份调查揭开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 天天要闻

历史地图咋用?这份调查揭开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学历史最让人头疼的是什么?时间线混乱、地点对不上号,明明背了一堆事件,却像散落的珠子串不起来。不少学生感慨:“翻开地图脑子就乱,朝代疆域变来变去,根本记不住!”历史地图作为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到底用得如何?通过对江西N市第十
阿里于无声处 - 天天要闻

阿里于无声处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获悉,4月开始,阿里内部开启更换工牌计划。在2023年阿里“1+6+N”改革后,部分子业务板块曾推出单独设计的工牌样式,此次则将整体更新的统一的设计,所有阿里员工在提报姓名、照片等信息后,将陆续领到最新设计的“阿里巴巴工牌”。 与此同时阿里更新了员工跨组织流动...
不能把苦难深重的岁月与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不能把苦难深重的岁月与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

近来,有人把苦难深重的岁月和艰苦奋斗的年代混为一谈,这种人如果不是智障,就是心怀鬼胎。图片源于网络苦难深重的岁月指的是解放以前,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外遭列强们的侵略和欺凌,内受地主恶霸和大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