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我国踊跃出了大批的爱国人士 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团结一起能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抵抗外敌。
正邪总是同时存在,这段期间,也出现了为了一己私利选择卖国的无耻之徒。
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为了享受一刻的安宁,拥有片刻的荣华富贵,不惜牺牲自己同胞的生命。
2003年,一位农村大妈在废弃的老家院子里,找到了一个黑色匣子,解开了埋藏64年的间谍一案。
01、
冯桂英站在祖父家荒废已久的院子中,看着长满野草的地,不由地叹气。
她号召国家征地的公告,这次回家主要是为祖父重新挪墓的。
“桂英,你也回来了”
与她说话的是冯桂英祖父家隔壁院子李自力,他们二人是从小的发小。
不用猜,李自立回来和她是一样的目的。
二人寒叙了一会后,李自立自告奋勇的决定帮冯桂英一同打扫院落。
俗话说的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冯桂英和李自立二人很快便将偏房的收拾干净了,接下来,就是冯桂英外祖父的屋。
“这是什么东西,也太沉了吧”
李自立这句话让冯桂英的好奇心发作,心想,外祖父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宝贝吧?
冯桂英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像开古董一样的打开箱子,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什么金光闪闪的宝贝,而是两个圆柱体的废铁。
冯桂英瞬间就没了兴趣。
“你家有人当过兵吗?”
冯桂英听见李自立得有些懵,
“好端端的你为什么问我这个?”
李自立指着黑匣子里的圆柱体说道,“这是信号弹。”
“部队的东西?”
冯桂英对于这两个东西的出现表感到很诧异,主要也没听家人谁当过兵呀!
曾当过两年兵的李自立,斩钉截铁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冯桂英无意间看见了破旧的梳妆台,脑海里想起了一个人。
外祖母。
冯桂英对外祖母的印象仅限于母亲的描述,她从来都没见过。
听说外祖母当时很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时刻保持优雅,旗袍的剪裁很合身,胭脂水粉一样都不少,红色的全包嘴唇是她的标配,就像老上海电影里风情万种的女郎。
不知她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反正就和白领一样早出晚归,忙活的不行。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将所有人都赶到院子里,自己躲进屋内,鼓弄一个黑色的匣子,同时伴有‘滴滴’有规律的响声。
这些事情都是冯桂英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据说母亲有次把拔窗户偷看,被外祖母发现后狠狠棒揍了一顿。
并且以极其凶狠的语气警告她:“什么都不能说,听见没有?”
被吓到的母亲粗除了疯狂的点头,一句话也不说不出来。
随后,便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冯桂英的母亲玩耍回家后没有看见她的外祖母。
每当冯桂英母亲向她外祖父问起时,他之后便正常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外祖母早上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了无音讯。
自从那天,冯桂英的母亲就没有再见过自己的母亲,即便是她问起,外祖父并无答复,只是神情很惆怅的看向村口的牌坊说道:“应该回不来了”
人莫名其妙的消失在战乱时期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是被乱强射死,或是被轰炸机炸死。
活着着的人还需要坚强的活下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原本很闲的外祖父也开始像外祖母那样,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
那时冯桂英的母亲最担心的就是,突然有一天自己变成孤儿。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1945年,全国得以解放,冯桂英的母亲和外祖父过上了和平的生活。
可冯桂英的外祖父,在去世前都不曾将她外祖母从事的工作透露给她母亲,就连他自己是干什么的都不说。
外祖母到底是干什么的?
冯桂英盯着眼前的信号弹,陷入了沉思。
突然,她想到有一样东西或许能能解开此谜团。
02、
只见,她从床底下翻找到了一个带锁的木头箱子。
将其打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泛黄发霉的记事本。
冯桂英翻看其中一页,上面写的字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得清楚,她开心不已。
这个记事本是当年外祖父临终前留给母亲的,母亲因为年纪大之后便被她接到了城里居住,这些东西便没有被带走。
她看着记事本上写的特殊标记的符号,一头雾水。
冯桂英太想知道前外祖母的身份了,就连李自立都收拾完旁边的屋子走了,她还在老房子翻找。
一连几天,冯桂英都没有收获,正当她准备走时,在厨房的原本堆放火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布满锈迹的小铁盒。
把盒子打开,里面包裹着时当年的粮票和几枚大洋。
大洋?
冯桂英听母亲说,当年家中算是村子里很贫苦的家庭,往上一辈倒也没有当官、当地主的人,家中怎么可能会有大洋的存在?
在大洋的低下,有一张用来垫箱底的报纸。
虽然报纸上面的文字有些已经无发辨认,但是冯桂英还是找到了一些关键的文字
“特务乌梅…处置”
这仅是一张用来垫东西的废报纸吗?报纸中提到的人和自己外祖母有关吗?
冯桂英充满了疑惑!
03、
冯桂英办完外祖父迁坟的事后,带着自己找到的是有都东西回到了大连老家。
闲暇时间,她就研究的记事本和报纸上的特殊符号,可她连罗马数字都分不清楚的人,根本就不懂这些。
某一天,冯桂英一家在客厅看战争片。
隐藏在敌军内部的人员,在向外围战友们传递情报时,都会使用电台通过发送电报。
这不仅让她联想到,母亲曾对她说过,小的时候经常听见“滴滴”的声音。
冯桂英将其二者一对比,越想越觉得合理。
一时间,她内心有点兴奋,难道自己的外祖母曾是一名革命战士。
瞬间,冯桂英对外祖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重感。
可,报纸上的“女特务”有是怎么会事?
第一时间,冯桂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种种的迹象都表明,冯桂英的外祖母一定不是普通人,可她到底是英雄,还是一个“卖国贼”?
若外祖母是个革命英雄,她自然为其留着英雄的血液而自豪,可她若是坏人,她也将成为汉奸的后代,背负一辈子的污点。
犹豫再三,冯桂英还是决定解开谜底。
唯一能解开此谜底的只有一个办法,将其所有的东西交给政府。
而这一决定,解开了64年前的秘密,冯桂英的外祖母的身份也被证实。
04、
西安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代很多年王朝都将其设为首都,可见此地非同寻常。
战争期间,西安曾遭受了敌军长达几年的轰炸,共计145次。
这个数字也只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日常的小兵小炮都是常有的事。
时至今日,西安还有当年留下的战争遗址,时刻提醒的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先人。
每次轰炸后,大街上尸横遍野,活着的人都在找寻自己受难的亲人,痛苦的哀嚎声响彻天空。
日军侵略期间,培养了很多有着中国血统的特务,为的就是以中国人身份深入我军内部,为其传递情报。
而攻打西安时,最大特务便是一名代号为“乌梅”的人,经调查此人正是冯桂英的外祖母。
冯桂英的外祖母儿时便被抓入到日本, 从小接受的就是日系的教育。
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日本情报员。
战争爆发后,她为了获取相对富足的生活,放弃了做人的底线,出卖了自己的国家。
1937年,冯桂英的外祖母被逮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结束时,没想到那熟悉的电波再次活动。
正当我军想办法拦截时,西安再次遭到了轰炸,并且轰炸的位置极为准确,很有目的性。
重要要员居住地,粮草弹药所放地,都被一一损毁。
但无论我军如何切换方案,都无法确定发报人的准确位置,只得一次又一次的被接受轰炸。
我军将其称为“乌梅二代”。
直到,战争结束后,“乌梅二代”都不曾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直到这次,冯桂英找到的这份笔记本才解开了“乌梅二代”的真实身份。
是的,他就是冯桂英的外祖父。
冯桂英的外祖母被抓后,“乌梅”这个代号将有她的外祖父担任继续完成任务,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
当冯桂英得知这一切后,她的心情无比的悲痛。
作为一个母亲,她常对孩子说要铭记历史,如今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血肉拼来的。
可现在这样的局面,她都没有脸见孩子。
最终,她选择像孩子隐瞒这段见不得人事实,而她自己每年也都会去烈士陵园扫墓,以偿还曾今长辈犯下的罪。
总结
俗话说“天道有轮回,苍天放过谁!”
也许冯桂英的外祖母、外祖父觉得随着他们的离世,这件不堪的事情将会烟消云散。
可事实就是事实,永远无法改变。
而他们的后代良心上,正因为他们曾经做的事情而受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