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印度军队开始在我国西藏边境地区进行活动。
尼赫鲁咬定新中国向来“温顺”的外交风格,企图侵占我国西藏领土,造成既定事实,迫使中方让步。
中央对此事十分关注,力求能够和平解决双方争议。
4月,在经过多次外交沟通无果之后,周总理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亲自前往印度进行访问与尼赫鲁面对面沟通。
此时的尼赫鲁担任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巧合的是,周恩来也是中国总理,在1958年以前也一直担任着中国外交部长,可以说,这是两国之间总理对总理的一次洽谈。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谈话的结果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1、六十年代的“龙象之争”
一直以来尼赫鲁在中国人民心中印象都是相当不错的,他棕皮肤、黑眼睛,从青年时期便开始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解放事业,并且团结了印度各民族,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推动人物。
五十年代初期,他也曾经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奋力呐喊。
万隆会议上,还和周恩来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亦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尼赫鲁一直被视为与中国“抱团取暖”的好友,然而谁也没能想到这份友谊仅仅只持续了10年,便遭到打破。
此次前往印度的过程当中,周恩来心情十分沉重。
一来,他与尼赫鲁之间私交甚好,从万隆会议以后,两人曾经见过4次面,虽然见面机会不多,但是双方留下的印象都是相当不错的。
可以说,周恩来并不希望把尼赫鲁当做中国的敌人,而是希望和平对话。
但从另一面来讲,不可否认的是,尼赫鲁背后小动作向来不少,从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来,尼赫鲁便在西藏地区搞诸多小动作,希望能够趁乱侵占中国领土。
尼赫鲁的做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当时毛主席还公开表态:“我们的敌人在东方,而不在印度。”给印度留足了充足的面子,希望能够大事化小。
可没曾想,这些年的忍让在印度眼中却变成了“懦弱”,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得寸进尺。
在过去上千年历史上,两国之间的边境争议,几乎是不存在的。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默契最终被英国人彻底打破。
1914年,英国代表团私自改划了中印两国的边境线,瞒着民国政府将我国藏南地区高达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
印度独立之后,印度政府没有谴责英国殖民者破坏两国之间友谊的罪行,反而积极主动地继承了这块“肥肉”,要求按照所谓的“麦克马洪线”重新划定所谓的“领土”,双方之间的纷争就此展开……
1960年4月19日,中国外交部的专机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
此时此刻,机场之上已经聚集了以尼赫鲁为首的上百人欢迎队伍。
眼看着周恩来下了飞机,尼赫鲁率先迎了上去,与其握手,双方都没有说话,气氛颇为冷寂。在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后,现场一位英国泰晤士报的女记者韦尔娜向周恩来提问。
“周总理,您认为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
韦尔娜并不是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两人之间素有相识。
对于这个问题,周恩来摊了摊手,“尽力而为吧,办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言外之意在于,双方之间能否和平共处,这主要看得印度政府是否愿意和平。
2、开展新闻发布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方外交团队在抵达印度后,与印度方面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洽谈,然而,由于印度方面的各种推诿,双方的谈判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结果。
按照原本既定的行程表,中方要在4月25日晚上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但当这一提议被交到尼赫鲁办公桌上时,却被重新打回:印方拒绝出席。
可以说,直至此时,双方的谈判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没有进展,印方不出席,那么这场新闻发布会基本上就已经彻底破产了。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刻周恩来做出了指示:计划不变,新闻发布会照常举行。
当这一消息发出后,一时间新德里的各路外交大使以及媒体全都吃了一惊,没人知道周恩来打得是什么算盘。
直到事后,根据周恩来回忆,我们才明白他的举动:当时中印谈判陷入僵局,如果任由印度推诿过去,我方不进行任何表态,那就是着了印度的道,这一趟也就白来了,因此,中方代表团必须在访问印度期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向世界各国表露中方的立场。
正因如此,即便是尼赫鲁不来,周恩来也要执意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
外交向来是一场不见血的战场,在别人的主场,独立地开一场发布会,势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针对。
想要把这场发布会开好,困难重重。
然而,周恩来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却向世人展现出了一个专业外交人员的素养。
4月25日晚上七点,中方的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为防止报道被刻意歪曲,每一位进场的记者和客人全都收到了来自周总理亲自写的一张卡片。
卡片上面,周恩来表达了中国方面的一贯立场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在此之前中方没有任何扩大问题的打算。
这张卡片看似毫无意义,但实际上其背后透露着诸多用意。
外交场合最难的不是发言,而是清晰无误地表达意思,同时避免被对手给曲解。
而这一张小小的卡片,则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很多第三国与会大使原本还较为偏袒印度,在印度期间看到的也都是印度单方面的报道,认为中方“以大欺小”。
可当看到这个卡片,对待中国的态度一下子就得到了纠正,反而发觉印度媒体一直以来在夸大争执,进而开始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之上重新审视这一纠纷。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开始之前,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根据《共和国重大决策内幕》的相关文章记载:原本印度媒体代表曾经准备在会议上高声抗议,给中方难堪,但是当这张卡片的出现与会气氛一下子就变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喊,那么印度不想“和平解决”问题的帽子就算是坐实了。
最终,直到周恩来登上了演讲台,他们也没有真正喊出来,寥寥无几的几声全都被现场嘉宾的掌声所覆盖。
3、发布会圆满结束,掌声雷动
周总理登上了演讲台之后,首先进行了长达五十分钟的讲话,他用诚意满满的语言描述了中印之间的关系:
“中国、印度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两国一直都是处于和平状态,这在历史上是极其难得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通过和平解决问题。”
这一席话立足于历史,既给足了印度面子,又阐述了观点,可谓是恰到好处。
发言结束,到了记者提问环节,最开始是一些正常提问,询问中国政府态度和此次事件当中的细节。
可是轮到英国记者提问之时,话锋之中却流露出了满满的挑衅意味:“争议地区本就是‘印度的地区’,中方有何权力去决定西藏的归属呢?”
记者一番话中夹杂着浓郁的火药味,显然,这位记者并不是打算前来正常报道的,而是怀着不好的企图,想要看中国出丑。
面对这样的提问,周总理语气明显变得严肃:“这位记者朋友,首先你的这番形容是极其不正确的,但是我愿就你的说法再延展一下,假如一个强盗到你的家中抢了邻居的东西,那么邻居难道不应该讨还吗?”
听到这番话,英国记者的眼神瞬间直了,“总理先生,你难道是说印度人是强盗吗?”
但是,周总理却并没有点头,而是颇为自然地回应:“强盗当然是有,但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的殖民者。”
一番话说出以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与会人员无不为周总理的机智回应而感到敬佩,而那位英国记者悻悻坐回原位。
在之后的提问当中,又有几位来自各国记者进行提问,其中有一个问题人们颇为关注,那就是中方在1960年之前所修建的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位于喀喇昆仑地区,从时间上来看,正是这条公路修建之后,中印双方才爆发了争执。
而这也让在场的人们不免好奇,为何中方会修这条路?是否是因为这条公路才导致两国关系骤然恶化?
关于青藏公路的问题,是一个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的误解。
趁着这一机会,周总理用极其真诚的语气做了回复:“中国的确在那里修建了公路,但是,这一举动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是为了改善当地地区闭塞的交通环境。中印冲突在爆发以后,为了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中方已经第一时间停止了公路建设,甚至连相关地区的巡防岗哨都已暂时停止了,反观印度,至今仍在逐步推进,难道中方才是那个挑衅的人吗?”
这一番话出口,再一次引起了台下的议论,此时此刻,绝大多数的与会人员大都已经清晰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双方之间本没有领土争议,这只是印度政府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眼见着局势开始倒向中方,印度独立报记者坐不住了,这一次印度记者绕开了领土争议问题,而是将话题引到了中国方面所谓的“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之上。
“你难道不认为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完全是中方对印度单方面进行霸凌的结果吗?”
托姆拉的这种腔调,一直以来都在印度境内十分流行,事实上从中国加入联合国五常的席位以来,印度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不平衡,进而延展出所谓的中国“霸凌”印度的臆想。
这个问题十分刁钻,如果周恩来否认,那么在后续外交上就会陷入守势,必须让着对方。
因此周恩来又列举了中国与缅甸、尼泊尔等国之间外交事例,面对诸多记者,周恩来解释道,“事实上,麦克马洪线不单单是中印两国的事情,缅甸、不丹、尼泊尔都因为这条线和中国产生了领土争议问题。但是,经过洽谈之后,多方均达成了和平解决。”
紧接着,周恩来再次补充道:“谈及领土争议,印度几乎与每一个邻国,包括巴基斯坦、不丹在内都有着领土争议。难道,这也是大国欺侮小国吗?”
周恩来的一番话说出后,印度记者托姆拉激愤异常,站在发布会台下,居然开始高呼:“中国人是侵略者,滚出去”。
一直坐在周总理身边不发言的陈毅拍桌起身,对着托姆拉喊道:“够了,不要狡辩了,中国是受到损害了。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
这一番话说出,现场所有人都被陈毅的气势所压住,陈毅军人出身,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行,身上自带着一种将军的威严,台下的托姆拉立马噤若寒蝉,不再发言。
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雷动,此次外交发布会圆满结束。
事实上从结果上来看,这次外交对于中印两边的问题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解决。
然而对于此事,印度方面仍然冥顽不灵,两年后,印度军队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面对印度军队的侵略行径,我国被迫反击,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参考资料:
1.《1960年访印:周恩来舌战群儒,陈毅怒骂发难记者》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