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2022年09月27日04:19:12 历史 1313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于北京305医院病逝,享年78岁。

周总理病逝的消息公布后,全国上下无不悲痛。

其中最痛心的莫过于邓颖超毛主席,他们一个是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妻子,一个是并肩战斗了大半辈子的知己。

可是,作为知己的毛主席却未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而邓颖超在追悼会上宣读了周总理的三个遗愿,无不令人泪目。

那么,毛主席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未能到场呢?周总理的三个遗愿又是什么呢?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葬礼

人民的总理

周总理曾经说过。

“在多年的革命岁月中,不少好同志都倒在黎明前的黑夜,我做为战争的幸存者,应带着他们的期望和责任,认真工作,为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朴实无华的话语流露出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和拳拳爱国之心,这些不仅体现在话语上,还体现在行动上。

周总理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和人民,践行着当初的誓言。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周总理

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周总理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等。

周总理对工作从未懈怠过,就算他因病住院,也仍然在病床上处理着公务,直至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为战争留下的创伤和常年高强度的工作,周总理的身子越来越不好,他早在1967年就被查出了心脏病

他本应好好休息,奈何事务繁忙,周总理只得不顾医生的嘱托,继续每天高强度的工作。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周总理在确诊心脏病的一两个月中,就处理了43个中央、地方和军事的日常问题,接受信访21次。

除此之外,一些计划的拟订和政策的实施,都要经过他之手,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毛主席和邓颖超都劝过周总理要劳逸结合,但每次他都会笑着摇摇头。

“我要是休息的话,那些倒在黎明前的好同志就白白牺牲了,而且,我说过要带着他们的责任一起为新中国努力的,我可不能做言而无信的小人啊。”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话虽如此,但周总理的身体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周总理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到最后甚至都不能支撑他完成日常工作了。

在1972年9月,周总理的心脏病突发了两次,这给他敲响了警钟,随着心脏病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最后居然又检查出了膀胱癌,这使得他后面的日子备受煎熬。

据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员回忆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总理啊,都是累出来的!我常常看到总理房里的灯从晚上亮到早上,睡不了几个小时又要处理公务,吃也不舍得吃,总说要节约节俭。”

尽管身体给周总理敲响了警钟,但他不在乎,还是每天晚睡早起,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既处理国家大事,又处理民间小事,

因此,周总理的书桌从来就没有“矮”过,书桌上所放的文件每日都会高过他的头顶,每天早上都有一摞摞的材料送到房里,到了下午或晚上又有一摞摞的材料送出去,周而复始。

1974年4月,周总理终于支撑不住了,于是主动向毛主席请了病假,希望能去北京305医院治疗,毛主席十分重视他的身体状况,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在医院的5个月中,周总理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处理公务,光是在住院期间,就高强度工作了121天,要知道,周总理在住院的时候已经76岁了!

一位高龄的、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几乎每天都在做着青年人都不一定承受得了的高强度工作,这需要多么强的负责心和自制力啊?这又怎能不让人民佩服?

周总理在生命正式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频繁性地做手术了,平均40天就要做一次大手术,时不时地还要做个小手术,到后期甚至全身都插满了管子

在病情还没恶化的时候,周总理住院住“烦”了,忍不住要求让医护人员“放他出去”,他说他还是习惯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邓颖超

在病情彻底恶化的时候,他又笑着安慰众人。

“等我死了,你们先别火化我,国家现在没钱找国际有名的医疗团队研究癌症,我的身体刚好是最好的范本,你们要好好研究啊,研究结束了再火化。”

医护人员听到这番话都默默流泪,周总理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到死都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情。

因为周总理兢兢业业,对国家和百姓认真负责,所以在他去世后才会有“万人同悲”、“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降半旗”等情况出现。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葬礼

这些事件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当毛主席知晓周总理的死讯后,又是什么反应呢?

走不动的毛主席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终究是没有战胜病魔,从此与世长辞。

此前,邓颖超一直都守在周总理的身边,她希望周总理清醒后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当周总理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邓颖超就握住了他的手。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邓颖超

“恩来,我在这,不怕,我会一直陪着你。”

她不知周总理有没有听见,因为癌细胞的扩散,他几乎所有的身体机能都退化了,甚至连简单的动动手指、发出声音都做不到。

不过当邓颖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周总理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当周总理去世时,邓颖超的情绪非常平稳,她只是轻轻地吻了吻周总理的额头。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与周总理

“恩来,再见了,你在信中说相信有来世,那么我也相信,你在下一世等着我,我们还要做一辈子的夫妻。”

一句话使得在场所有人泪目,还有的人甚至还哭出声来,当周总理被盖上白布时,邓颖超终是忍不住了,开始掩面痛哭

在周总理病逝后的几小时里,相关人士不敢将消息放出去,只得先走特殊通道将周总理的遗体运到太平间,再陆续通知中央重要领导人处理后事。

不久之后,邓小平等中央重要领导人赶到医院,他们每个人的神情都相当凝重,邓颖超则向众人说明了周恩来的遗愿,而他们都因此红了眼眶。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与周总理

此时,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也传到了毛主席耳中。

但是,毛主席现在也是多病缠身,疾病使他不能独立起身和行走,连正常的吃饭都做不到,只能靠别人喂或者弄鼻饲。

他的眼睛也看不清了,上个月刚做完手术,这才使得他恢复了一只眼睛的视力,因此,他无法处理文件,只得让旁人念给他才能进行处理。

所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是由贴身秘书张玉凤汇报给他的。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邓颖超

当张玉凤念出“周总理,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抢救无效去世”时,毛主席愣了许久,久久不能出声,只流下无声的泪水

前些阵子朱德元帅才刚刚去世,还未等悲伤过去,周总理也去世了。

现如今,毛主席的战友和知己越来越少了,回想起他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毛主席还是哭出了声

待毛主席的心情平复后,张玉凤才将周总理的三个遗愿念了出来。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

“不保留骨灰,要将骨灰洒向大海;后事处理不要特殊化;不开追悼会。”

“恩来的第一个要求可以答应,但后两个不行,如果不给他举行国葬,那会让百姓和国际寒心。”

而张玉凤则小心地问道:“主席,那您还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吗?”

毛主席听罢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略带怨恨地锤了锤自己的双腿。

“我想去,可惜我动不了了。”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邓颖超

张玉凤看着毛主席如此自责,不禁也流下了泪水,那个无所不能的毛主席,也没能敌得过岁月的侵蚀

原本他矫健的双腿能走遍大江南北,如今却被困在了病床上,原本宽广结实的肩膀撑起了中国人民的一片天,如今却被疾病压垮了。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没有出现毛主席的身影,但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未到场原因。

邓颖超还特意告诉张玉凤。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邓颖超

“请主席多注意身体,恩来在离世前非常想念主席,但因疾病缠身,一直都未能见面,这也算是恩来的遗憾了。”

“我知晓了,我会向主席传达您和周总理的关心。”

在宣读悼词时,邓小平哽咽了好多次,短短一篇稿子居然念了好几个小时,后来邓颖超也向大众宣布了周总理的遗愿,一时间众人声泪俱下。

1976年1月11日,全国人民自发为周总理祈祷,有的人在天安门广场摆上了鲜花,有的人为周总理写了悼念诗,还有的人将周总理画成画贴在了墙上,以此来怀念他。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周总理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而人民,也用自己的最崇高的敬意和虔诚之心来怀念周总理,所谓领导百姓一家亲大抵就是如此了。

周总理的三个遗愿中,有一个遗愿是希望将骨灰洒向大海,这又是为何?

干净的来,干净地走

周总理的尸身被火化后,邓颖超将他的骨灰摆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

对此,邓颖超是这么说的。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与邓颖超

“这也是恩来的遗愿,他生前一直为两岸关系忙前忙后,两岸一家亲是他最大的心愿,台湾同胞也是他最挂心的人民,将他暂时放在这里,也是为了完成他的遗愿。”

到了1976月1月16日,周总理的追悼会结束了,邓颖超来到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手中还拿着四个袋子

她小心翼翼的捧起装有周总理骨灰的盒子,温柔的说道:“恩来,我已经把事情都处理好了,现在就要带你去你最想去的地方了,也到了我们真正说再见的时候了。”

邓颖超将骨灰小心翼翼地分好,装在了四个袋子中,然后她来到了通县机场,把骨灰交给了机场的工作人员。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葬礼

“邓主任,您要随我们一起去吗?”

邓颖超笑着摇摇头,然后摸了摸装有骨灰的袋子,眼中充满了不舍。

“我已经和恩来说完最后的道别了,你们去就好。”

在邓颖超的目送下,工作人员带着周总理的骨灰登上了一架小型飞机,他们就这样向着远方飞去了。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邓颖超就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不知在想些什么,也许对她来说,以后的日子都要在怀念中度过了。

周总理最想去的地方是大海,但经过邓颖超和毛主席的商讨,他们一致决定将骨灰洒在北京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以及山东的黄河入海口

这又是为何呢?

北京是周总理处理公务和病逝的地方,承载着他无数的回忆,洒在这里也是为了证明周总理一直都没有离开人民,永远与人民同在。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密云水库是周总理重视国家水利事业的表现,在他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其水库的重要性,洒在这里就可以让他第一时间看到国家水利发展的进步。

选择天津海河,则是因为周总理曾在这里求学,同时也是在这里参加了革命,这里对他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最后选择山东的黄河入海口,则有两个原因。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葬礼

第一、因为黄河是华夏族的母亲河,洒到黄河里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般。

第二、因为黄河入海口的海潮十分猛烈,水流汇集到这里就可以通过海潮的作用流向四面八方,甚至可以流到台湾,而周总理最挂念的就是台湾同胞。


16年后,邓颖超也离世了,国家将她火化后,把骨灰装在了曾经装有周总理骨灰的盒子里,并洒向了天津海河,就这样,二人便以这种方式重逢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颖超临终之际,把一生的积蓄都上交给了国家,正所谓“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地走”,他们做到了。

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未出席追悼会,邓颖超公布遗嘱后令人声泪俱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回顾周总理的一生,青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此后他一直在为共产党而奋斗,他没有孩子,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周总理和毛主席都真正做到了,将自己与国家融为一体,与国家共存亡。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阎立品:坎坷的艺术历程 - 天天要闻

阎立品:坎坷的艺术历程

引子#本文摘自《界首史话》第二辑(1988年12月),作者阎立品,原标题《坎坷的艺术历程》图文无关,仅作示意正文闯“小上海”一九四二年我离开许昌,由王殿云叔和八叔(刘金铭,他是我师叔刘金生的弟弟),护送我们几口经扶沟县向界首县去。
1975年,五岁儿童一句话,发现了藏匿29年的女特务 - 天天要闻

1975年,五岁儿童一句话,发现了藏匿29年的女特务

1978年寒冬的浙江黄岩县宁溪公社,炊烟在青瓦白墙间袅袅升起,谁也没想到这个平静的清晨,会因一个5岁男孩手里的水果糖掀起惊涛骇浪。红星大队的李朝红正晾晒着腌菜,忽然看见邻居家的小宁宁蹦跳着从对面院子跑出来,嘴里还含着颗晶莹的糖块——在那个物
转发寻人!如果有这些抗日烈士的照片,请联系他们—— - 天天要闻

转发寻人!如果有这些抗日烈士的照片,请联系他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位于延庆区,展示了44位牺牲在平北的烈士生平。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厅里,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展示了44位牺牲在平北的烈士的生平。其中,有一部分烈士有照片,其余大部分则只有剪影,或是一幅根据那个年代的战士形象绘...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进取,想如法炮制,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 天天要闻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进取,想如法炮制,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中超第4轮,山东泰山主场0-3不敌成都蓉城,是一场完败。论牌面,两队都很强,但是,崔康熙的“人盯人”战术非常被动,徐正源的战术安排针对性很强,这场大胜绝非偶然。名嘴董路在直播时评论这场比赛认为,崔康熙的责任非常大,他不思进取,想如法炮制,被徐正源一招破了。董路表示,“鲁能啊,如果你看了我的作品,我就跟你...
英雄不朽: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是两种精神在较量 - 天天要闻

英雄不朽: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是两种精神在较量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一1942年5月25日,将军率突围队伍抵达山西辽县十字岭附近。这支在3万日军合围中艰难辗转的队伍,成功完成了掩护与断后任务。面对日军飞机的盘旋轰炸,将军登上一处高坡,用疲惫而嘶哑的声音指挥队伍疏散。傍晚时分,大队人马已冲出包围圈,将军也准备走下十字岭。突然,尖锐的啸叫声再次划破天际,他一边...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剧与无奈 - 天天要闻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剧与无奈

在遥远的古代,山中有一股匪帮,他们身手不凡,行踪诡秘,仿佛在这片大山之中是无所不能的王者。这个匪帮的首领,名叫大当家,带领着他的兄弟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劫掠,甚至在与官府的对抗中屡屡逃脱。
“环保自然葬”在台湾渐成风气 - 天天要闻

“环保自然葬”在台湾渐成风气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北市“落羽之丘”树葬园区一角。台北市民政局供图越来越多岛内民众身后选择海葬。新北市民政局供图清明时节,台湾民众纷纷归乡扫墓祭祖。与过往不同的是,很多家庭清明祭扫不再到墓园,而是到环境清幽的树葬、花葬园区,或者是到白浪逐岸的海边,心香一瓣,追思逝者。土葬、靡费、迷信曾经是台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