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能有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的成就,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心学”,和他出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王阳明的平生非凡成就,离不开他幼年的启蒙老师,他就是王阳明的爷爷王伦。同时,也离不开他的父亲王华。
王阳明的爷爷王伦,是游学饱读之士,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王伦很有名士风度,脱俗洒脱,淡泊名利,是深谙儒佛的高德隐士。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职。王华长期在京都任职,王阳明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非常宠爱,又给予他鼓励和引导。王华在任翰林的第二年,生活已经安稳下来,就接父亲和儿子王阳明一起到京城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诗礼传家的书香世家,既有父亲的严厉教导,又有爷爷的支持鼓励,王阳明的潜力和天赋得到尽情地发挥,为王阳明的成长、成为一代伟人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从王阳明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鼓励孩子从小涉足多样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终身有益
王阳明从小练习弓马骑射,研读《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兵书,沉迷于五件事: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事。虽然父亲王华曾把他的象棋扔入河里,但基本上没有很厉害的制止。尤其在王阳明爷爷那儿,他坚信孙子一定会有大成就,所以从小王阳明想做什么,王阳明有那么多爱好,小时候做过那么多"出格"的事情,爷爷都给予了支持。
现代好多学者在总结王阳明的成就时,都说到正是王阳明从小起对各种事物广泛的兴趣爱好,才有了他日后的探索实践,最终取得不朽的成就。
比如,王阳明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兵法、射箭等。虽然顽皮惹得父亲王华头疼,但父亲也没有绝对禁止。尤其是爷爷王伦,背后一直支持和相信孙子王阳明。又譬如,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他和小伙伴一起,眼睛一眨不眨看着竹子,小伙伴3天3夜后累倒退出,而王阳明经历了整整7天7夜直至病倒。对于一般父母,肯定在中途就把他的想法、举动去干预、呵斥或阻止。王阳明可以整整7天不受干扰,和他家人背后的默默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支持而不阻扰、不制止的环境下,让王阳明的天性、聪慧和探索的秉性不断得到激发。相比现在的孩子,可能父母过多的干预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按照父母设计的路径去学习生活,极个别的孩子甚至出现抑郁、不良行为等。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兴趣爱好,多多鼓励他而不是扼杀他的兴趣爱好,是为上策。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很重要
王阳明虽然到5岁还不会开口说话,但是突然间开口说话的时候,他能完整地把一大段的,并且是脱口而出。当时爷爷王伦提笔写字,写完后就了念“大学之道”四个字,后面就不念了,旁边的王阳明突然大声朗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爷爷又惊又喜,问他怎么背出来的,他说爷爷天天在念,他听得久了就自然而然会了。
又如,在路过镇江金山寺,王阳明爷爷王伦和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即席赋诗,轮到爷爷王伦时,他绞尽脑汁,一时难出好句。而小王阳明却已随口吟出了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朋友们以为是爷爷提前设计和准备好的,故意让王阳明念出来。于是当场出题,让王阳明以天上的明月和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为题,再作一首。没想到王阳明也马上把诗作了出来,
山近月远觉月下,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诗的思考、文采、布局等绝非一个11岁的孩子能做到,而王阳明恰恰又做到了。在场的朋友们都惊呆和震住了。
王阳明小小年纪能现场作出常人可能都写不出来的诗句,这绝对要归功于王阳明的家庭。家里的书籍应有尽有,而且爷爷、父亲都是大家,良好的读书、求知环境,无形中也影响、引领着王阳明旺盛的求知欲。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
就年轻的父母而言,不管多忙多累多烦,也要给孩子从小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从小养成爱看书爱阅读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父母自身爱学习的习惯会很好地影响和带动孩子
孩子爱学习爱阅读,除了有良好的环境之外,家长的以身作则也很重要。譬如,王阳明的爷爷每天可以拿着书本,咏颂诗歌。他的父亲是状元,也是皇帝的老师,每天或阅读大量的书籍或抄写相关材料,王阳明都看在眼里,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有一位朋友,当他孩子出生后,她给孩子买的玩具很少,最多的就是各类儿童读物和书籍。家中最靓的家具就是书柜,里面有各类书。他平常没事就看书,跑图书馆、书店,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现在,他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可以没有手机,但不能没有书。孩子每天很自觉看书,每天的阅读量非常大。一天至少能够阅读上万字的材料。孩子的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在班级里面被阅读、被模仿、被表扬。对孩子写作文这件事,我朋友谈到,他很省心,一点都没有付出和烦恼过,对老师出的作文题,孩子总能有各种题材来,总能写的别出心裁,有思考有新意。
查理·芒格曾写道,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智慧的人不是每天都读书,一个都没有。巴菲特和我的阅读量可能会让你惊讶。
王阳明的成就,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其的影响和作用。要想让孩子成为有智慧的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阅读量。我想,首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多引导孩子多看书多思考,让孩子在阅读中增强认知能力,启迪他的人生。
欢迎友友们参与讨论。
往期内容:
作者介绍:我是凡人扬妈,一名50多岁的女性,在正常工作之余,我会经常给大家分享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欢迎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