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2022年07月07日02:12:41 历史 1330

1928年4月19日的一个夜晚,一艘名为“加拿大皇后”号的邮轮正按照既定的路线,从香港驶向上海。

“大地龌龊,吾将投海以洁吾身。”船舷边一个女郎忽然叹道。她肤白貌美,正在青春年华,这句话中却饱含沧桑。

身边的女友有些担心她,她却只是微微一笑:“有人跳海前先告诉别人的,我是说着好玩来着,别担心。”

女友半信半疑地回了船舱,回来之前又劝慰了她一番,希望她别多想。

女友走后,女人收起了憔悴的微笑,木然地望向茫茫的大海。天地之下,哪里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呢?

刘海在冰冷的海风中被吹得凌乱,她的内心也无法收拾。她把随行的佣人叫了过来,告诉佣人,等到上海后,若找不见她,可以自己回香港。说罢,还给了她100块钱,嘱咐她把这些钱给分下来。

佣人不禁一愣——听主人的话音,像是在安排后事。不过她只是一个下人,只是轻声允诺,没有多问。

后来,这个女人跳海身亡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余美颜。她是名闻沪粤港的奇女子,之所以“奇”,便在于在当时保守的两性观念之下,曾与不计其数的男子同床共枕。

在厌倦了红尘之后,余美颜也曾决定遁入空门,做一个不理红尘之事的尼姑。

可是谁知道她刚入寺院,便走漏了消息。她曾经的情郎们立刻踏破了寺院的门槛,搞得寺庙的主持不得不把她清出寺院。

没有归处的她萌生了轻生之意,最终选择了跳海自杀。

这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而她在临死之前,曾在房间里留下了一封留给全国女同胞的绝命书。

那么这封绝命书中究竟是何内容,她的身后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呢?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我们不妨走进余美颜的传奇世界。

一.失去婚姻自由,偷偷逃往广州

余美颜的悲剧,应该说是始于她所接受的新式教育。

她的父亲是一个典当行的商人,为了提高女儿的“身价”,她的父亲便让女儿接受了一定的新式教育。

不过因为余美颜从小出落的娇小貌美,聪慧玲珑,因此上学时受到不少男性的青睐。

不仅如此,余美颜还完全不在乎所谓的“男女之防”,中学时便身着暴露的泳装与男生一起游泳,还代表学校参加当时台山县举办的联合运动会。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余美颜的父母虽令女儿接受新式教育,他们本人却思想保守,不能接受女儿的“放荡”,于是令女儿辍学,将她关在家里,由家庭教师在家负责她的学习。

余美颜接受了新式教育中的自由、平等等思想,不能忍受天天憋闷在家里,时时盼望着重获自由。

十八岁之后,余美颜成年,父母终于不再将她关在闺房里。“破笼而出”的余美颜喜悦万分,时常出门享受她的自由时光,而一天傍晚,她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这个男人是当地的“渤海九少”,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引得余美颜芳心颤动,两人相识之后便耳鬓厮磨,火热无极。

可是没过多久,这件事便被泄露了,余美颜的父母气急败坏地将她再次关入深闺,断绝了她与渤海九少的联系。而余美颜的第一段感情,便被母亲残酷地扼杀了。

不仅如此,余美颜的父亲还毫不考虑于女儿的想法,为了自家的事业发展,便强行将她嫁给了开平县富商的儿子谭香祖。

在被父亲“囚禁”期间,余美颜一直在等待自己的“白马王子”来救她,还派丫鬟代她捎信给了渤海九少。她把希望放在了这位情郎身上,幻想对方能带自己私奔。

可是幻想终归是幻想,这位情郎非但没有来救她,反而被吓得早已找不到人影。正在她对这位“初恋”深感绝望之时,父母却忽然告诉她一个消息——她要嫁给一个富商的儿子了。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封建社会的女性


父母之命,有什么办法呢?余美颜被迫嫁给了谭香祖。她不禁哀叹起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父母请来老师教她自由和平等,却又亲手断送了她的自由,这也太可笑了。

嫁给谭香祖后,余美颜发现自己的丈夫其实还可以接受,对方相貌堂堂,也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和她还算聊得来。

余美颜心想既然如此,不如就踏踏实实与对方过日子吧,埋怨自己失去的自由也没有什么意义。

可是才新婚两个月,谭家的生意出了问题,谭香祖便前去纽约“救火”。“商人重利轻别离”,谭香祖这一去,许久都没有回来,两人远隔大洋两岸,通信也几乎没有,余美颜瞬间变成了孤身一人。

丈夫远隔万里,新婚才两个月的余美颜本已十分寂寞,一身的欲望无处倾泄。偏偏谭家又礼数森严,余美颜轻易出不得门,就像小时候被父母关在家里时一样,毫无行动的自由。

可是这还不算完,每日困在家里的她还要时常遭受婆母的恶言。

逐渐地,余美颜忍受不住了,从小受到新式教育的她,怎能接受自己如同一个封建女子一般,被丈夫晾在家里每日遭受婆婆的刁难?

她悲伤地说:“复因种种关系,感觉婚姻不自由之痛苦。”她决定从这工具一般的婚姻中脱离出来,于是只身离开家里,偷偷逃到了广州。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经历了婚姻的束缚和不幸,余美颜决心逃出婚姻,偷偷跑到了广州


二.放浪形骸,为广州官厅所不容

然而说巧不巧,就在她刚刚踏足广州时,正巧是前海军总长程璧光被刺的第二天早上。

假使她如一个普通人一般,正正常常地到达广州倒也不会有什么事。偏偏余美颜个性张扬,穿了一身的奇装异服,因为是偷偷离家,所以她举止也有些可疑,警察想不抓她都不行。

被拘留在警局后,余美颜没有受太久牢狱之苦。她有一个做县长的姨夫,疏通了关系把她给放了。

此事一出,谭家立刻与余美颜解除了婚姻关系。余美颜的父亲得知女儿竟敢私自出逃,顿时深感大辱,于是亲自到广州将女儿告到了公安。于是女儿便被送入了所谓的“习艺所”(当时的新式监狱)。

在所内“改造”了一年后,余美颜被释放了。这一年来,她每日与其他犯人共同生活,其中滋味何堪与外人道。

为什么自己会被亲生父母如此对待?余美颜深刻体会到了家人的无情和世态之炎凉,她决心冲破家人对她的束缚,自由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

“吾此生致力于追求爱情之自由。”余美颜如此说道。

那么如何反抗呢?余美颜心中却没有这个概念。她只知道,要自由,要冲破束缚,要打破这为男人服务的不平等规则。

可是这时候的她,内心毕竟对寻觅美好的爱情还是抱有希望的,因此行动还相对保守,在香港嫁给了一个姓何的港商,做了对方的二姨太。

可是久而久之,何商人却对余美颜越来越厌倦了——自己的妻子过于放荡,整天流连于戏院、赌场这种娱乐之地,花钱如流水一般。

这女人像是过日子的样子吗?何商人对她忍无可忍,于是将她的挥霍行径公布于报纸之上大加斥责,并与她离了婚。

这一次,余美颜彻底对美好的感情与婚姻彻底不抱希望了。

既然婚姻与感情遂不了她的意,那便追求情欲之自由吧。余美颜游戏人间,穿梭于风流场上,与军政官员们皆有所染。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婚姻与感情不如意的余美颜,选择追求情欲之自由,游戏人间,穿梭于风流场上,与军政官员们皆有所染


与这些官员们云雨玩乐,与其说是为了追寻自由,不如说是余美颜的叛逆和玩世不恭。

余美颜曾言:“无论古今中外,只有男人可以玩弄女子,女子不能玩弄男子,所以我和数千男人性交,这是我玩弄男子的一种把戏……”

没错,余美颜要用“把玩男性”的方式,反抗这个男权至上、女性活得窒闷束缚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确成功了。余美颜与前粤中某局局长一番云雨之后,便狮子大开口,向对方索要万金。

对方冷冷一笑,说她没有证据,凭什么向他索要如此巨款。不料余美颜却呵呵笑道:“你下部的一颗黑痣便是铁证,你若不满足我,大不了我们公堂对证。”有时余美颜甚至说对方强收苛捐杂税,自己是代广东民众讨伐之。

除此之外,余美颜还曾做过一些在当时的人看来怪诞到不能理解的行为。比如有一次,她违背市规,竟然骑着一匹大马招摇逛市,警察将她拘留并处五元的罚金,结果她将十元纸币拍在案上,不等警察找钱,便径自离去。

夏日的时候,她还喜欢赤身裸体躺在酒店的卧室门口,路过者无不诧异注目,她却旁若无人一般躺在原处,丝毫不感羞耻,搞得旅馆都不敢让她住店。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余美颜在广州做过许多怪诞的行为,如裸体躺在旅馆门口,或骑马招摇过市,引起世人的关注


久而久之,余美颜便不被广州官厅所容,将她从广东驱逐出去,先是到了香港,后来又转到上海。

三.想要回头,却无法容于世人

到了这座“摩登之都”,余美颜依旧没有停止她放浪形骸的行径,于是她便成了当地聚光灯下常常出现的“奇女子”。

当地媒体对她的花边趣闻极尽挖掘之能事,尤其对她的情史,最令人津津乐道。关于她究竟与多少人交往过,虽然没有严谨的统计,但余美颜却有个习惯——把她“把玩”男性的事情写成日记。

据她日记所载,与她上过床的男子足有三千名。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多少有夸张之嫌,但媒体可不考虑真假,大肆对此进行描述渲染,即便有报纸站出对此批驳,也无法按下此事的热度和“信服力”。

而余美颜不仅写日记,还将男子们送给她的情书贴附其中,取名为《浪漫情书》,并将之出版。

作为一个用“身体写作”的另类作家,她的书可谓是卖点颇丰,甫一出版,便在市场上大卖,成为了当时民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畅销书,至今还有民国珍藏版。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为一个用“身体写作”的另类作家,余美颜的书可谓卖点颇丰,甫一出版,便在市场上大卖


不过随着余美颜“把玩”了这么多男人,她逐渐了解到,这种“把玩”不过是图一时之爽,抒一时之气,对这个男人主宰的世界不可能有丝毫改变。

别说对世界,这一日又一日地标新立异为自己又带来了什么呢?肆意挥洒自己的情欲是自由吗?余美颜看到的,只是自己越来越为这个世界所不容。

算了,还是收一收吧,或许真正的自由,就是找寻自己的幸福。

25岁时,余美颜对一个“官二代”动了心。此人不仅英俊潇洒,有钱有势,还对她极为殷勤,毫不吝惜金钱为她送花送礼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与她结婚,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

漂泊浪荡了这么多年,有一个男子“真心”爱自己?怎能不让余美颜动容呢?在这个“官二代”连绵不绝的攻势下,余美颜很快沦陷了。

可是二人的婚事,根本得不到“官二代”家人的同意。余美颜的浪荡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官二代”不愿意接受这么个有损他们家名誉的主。

于是县长太太故意刁难她,若她还得了儿子曾为她花出去的两万元,便同意这门亲事。不料余美颜对这门亲事是真心的,她找到上海和广州等地的朋友,请求他们借钱,好不容易凑了两万元回来。

可是县长太太却出尔反尔,非但没有同意她嫁给儿子,反而威胁她,要以“土娼”的罪名把她告到当局。

余美颜这才明白,县长太太压根没想接纳她。她心灰意冷,心想既然世俗无法接纳她,那就皈依佛门,常伴青灯古佛吧。

可是她刚刚出家为尼,也不知哪里走漏了风声,每日便有十余位关心探访她的男友。寺院主持见长此以往,必然扰乱寺内的清净,便以“破话清规”为名将她驱逐了出去。

其实早在余美颜从广州被驱逐出去,辗转来到上海时,她就已经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早在从广东被赶出来,辗转去到上海的时候,余美颜便曾萌生过自杀的想法


她曾经问一个叫马浪荡的记者,什么样的自杀方法最“合适”。

马浪荡对这个问题似乎颇有心得,她“传授”给余美颜两种“艺术的死法”:第一,投进美妙的西湖;第二,投身茫茫无涯的碧海。

这两种死法,一者是“留下美谈”的,能给文人骚客留下一个回味无穷的素材;另一者则是伟大而不留一丝污浊的痕迹的,让自身与大海达成了一种渺小与壮阔的交融。

此时当余美颜发现自己连遁入空门都做不到时,便想起了马浪荡推荐她的两种死法。想来想去,她还是决定死得“伟大”,投身于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说,余美颜的悲剧是从她接受新式教育开始的。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余美颜决定死得伟大,投身于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中


接受新式教育自然不是件坏事,非但如此,社会上应当人人接受进步的教育,解放自己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可是当社会将醒未醒,绝大部分人还沉留在蒙昧之中,少部分人还没有理解自由之真谛时,接受新式教育的余美颜,便难免遭遇悲剧的命运。

没错,“余美颜”也是这少部分人之一,连她自己所接触的,也并非完整成熟的自由,对自由的理解只能是模糊含混,只有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从。

偏偏这社会是没有容纳她试错的环境的,而且处处限制她的自由,因此只有逼得她虽然还未明白何为自由,心中却只是坚定地要对自由苦苦追寻,在不断地燃烧中耗尽了自己的心力,终于对这个世界绝望。

在那个时代,自由只是一个微弱的火种,只能在某些个人心理绽放出希望与欲求,却不足以让她们对抗整个时代。更何况这是被误解了的“自由”,盲目的勇气在误解面前,显得是那么苍白和无力。

四.写给全国女同胞的信

那么余美颜的绝命书中写有什么内容呢?这封绝命书,是写给全国女同胞的,其中寄托了她对当时女性处境的关切。

她写道:颜不幸生于此青黄交接时代,自小凭媒妁之言,听父母之命,嫁夫远适外国,数年未谋一面,少识之无,误解自由,竟任性妄为。在此污浊万恶之社会,浮沉十载有奇,虽阅人甚多,终未能结朱陈之好,前虽钟情渤海九少,奈为家长所阻,终失所望。终失人生乐趣,留此残生亦无所用,决然立意毕命,离此污浊世界,还我清净本来。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余美颜死前留下了写给女同胞们的绝命书,将自己自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归为社会的“青黄不接”


对于自己的自杀,余美颜的遗书中有提到 “孽虽自取,但亦由社会所造成”。很显然,余美颜虽然承认自己身上的确也有问题,但还是将问题更多归为时代之“青黄不接”。

这样说,客观上有为自己辩护,以及哗众取宠之嫌。实际上,余美颜自杀之后,舆论中虽仍对她有批判之语,但风评总体而言已经比过去好上很多,而且余美颜自杀前询问“艺术的死法”,也有些故作姿态。

但不可否认的是,余美颜之死,的确吸引了舆论的关注和讨论,达成了她的死亡如大海一般伟大的目的。

客观而言,余美颜的自杀,的确有种种成分与社会脱不开关系。她有了自由的心灵,却没有自由的土壤,因此逼得她只能在挣扎和扭曲中离开这个世界,而这种反抗之无奈,实在是她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无论她究竟有没有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受害者,这封绝命书本身的意义都是非凡的。

比如便有不少学者对她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余美颜之堕落,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当时的社会上。

美女作家余美颜削发为尼,冷清寺庙顿时热闹非凡,住持:赶她走 - 天天要闻

章乃器认为,余美颜的行为皆因环境的刺激而起,在那些偶然的恋爱失利中,蕴含着着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矛盾


章乃器便认为,余美颜的行为皆是因环境的刺激而起,在那些偶然的恋爱失利中,却蕴含着着新思想与旧思想本质性的矛盾。

除此之外,社会中弥漫的另一种风气,也影响了余美颜的自杀,那便是奖励自杀,一个人好像一旦自杀,便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同情,成为“正确”的那一方。

总的来说,余美颜命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女性的普遍现状,而那些没有反抗的女性虽然没有因此碰壁,却依旧在男性的束缚之中不得自由,因此余美颜之死,终究给那个时代敲了一个警钟,推动了大家对女性问题的反思。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