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我们来解析一下朱棣。个人怀疑朱棣的驾崩里面暗藏玄机,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揣摩,不喜勿喷。
朱棣是从永乐十九年开始正式定北京为都城,他把南京带有京师字样的官印都拿到北京之后,然后南京再做一套,就以南京开头,不再叫京师。
但是定都北京的过程非常的不顺,先是永乐十八年的三月,北京城快要完工的时候,山东爆发了一次来历不明的起义,就是唐赛儿起义,史书写起因是白莲教,但这个理由听起来就是扯淡,因为山东是南京向北京运输的必经之路,这次起义就是针对迁都的。
然后就是永乐二十年的四月,北京城刚完工四个月,皇宫的标志性建筑奉天殿、华盖殿,还有谨身殿,就一把火让人给烧了。
正常情况下,皇宫烧成这样,做大臣的是不是应该上书安慰一下。但是明朝的大臣不一样,他们跟朱棣说,你活该,让你迁都。报应来了吧,然后朱棣是下狱了一批,又凌迟了一个户部主事萧仪这才镇住。
紧接着六月,三大殿刚烧完两个月,朱棣收到锦衣卫的情报,瓦剌部入侵了哈密。阿鲁台还要来寇边。就像和朝中大臣一起约好了一样,一起来搞事儿,朱棣就有点坐不住了。
七月,朱棣命辽东、山东、山西等地,各选精锐,北京集合,准备打阿鲁台。
诡异的是,月初朱棣下的调兵令,月末,朱棣就收到情报,阿鲁台跑了。从朱棣下令调兵到阿鲁台得到消息、跑路、再传回到北京,整个过程只有二十多天。阿鲁台得到消息这个速度有点儿太快了,快的就像有人给通风报信儿一样。不知道朱棣有什么感觉,反正八月份朱棣决定明年必须打他。
十一月,朱棣召兵部尚书方宾、户部尚书夏元吉,还有刑部尚书吴中,研究第二年北伐的事儿。结果三个人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回答都是没钱,就是你要在家守着,没有问题,出去打、钱不够。朱棣在位二十多年,中国历史上最费钱的事儿他都干了,北征蒙古,南征交趾,修大运河,建北京城,朱棣有来钱的道儿,他有的是钱。但这三个人一张嘴,朱棣就知道了,这是在合着伙的骗他,就是不想让他带兵打仗。
夏元吉和吴中当时就被下狱,兵部尚书方宾因为害怕自尽了,但是自尽没有用,被朱棣下令鞭尸。从永乐十八年山东的起义,到三大殿着火,还有瓦剌和阿鲁台同时来捣乱,再加上朱棣要北伐,大臣说没钱,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针对朱棣的政策。朱棣感觉到自己说话好像不太好使了,所以他从永乐二十年开始,就像上头了一样,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连续三年北伐。你大臣不是说没钱吗?那永乐大帝就告诉你什么叫有钱。他一年一去。
朱棣北伐不为打仗,因为蓝玉当年北伐是秋天去,趁着冬天人家过冬,一举歼灭。而朱棣是春天出发,趁着水草丰美,他去春游,安全第一,打不打人无所谓。其实就是为了带兵控制军队,间接的控制朝廷。不过,朱棣北伐这三年,年年出事儿。
永乐二十年九月,朱棣北伐回来,就把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礼部尚书吕震、还有吏部尚书蹇义,全部下了锦衣卫大狱。史书写,是因为杨士奇说错话,惹朱棣不高兴。这个真实情况不一定是这样。杨士奇在永乐十二年就被朱棣下过大狱。这几个人是标准的太子党,他们不一定是搞什么阴谋诡计被朱棣发现了。
然后永乐二十一年五月,赵王朱高燧正在北京,结果有人告发常山中卫指挥孟贤,还有羽林卫前卫指挥彭旭,勾结宫中的太监,准备要下药干掉朱棣,然后推举朱高燧继位。为这个事儿,朱棣亲自问了朱高燧,朱高燧一脸懵逼,表示根本就不知道。
太子朱高炽都已经监国多少年了,作为藩王,朱高燧根本就没有机会。这属于典型的恶人先告状,因为在第二年这个事儿就应验了。朱棣在从北方回来的路上,身边只有杨荣和金幼孜,还有一个叫海寿的太监。外臣和太监勾搭在一起,就准没好事儿。
七月,朱棣就毫无征兆的在榆木川暴毙。之后,这三个人还效仿秦朝的赵高和李斯,弄了一出,秘不发丧。这秘不发丧本身就不正常,杨荣和金幼孜干掉朱棣之后,朱高炽顺利的继位,所以朱高炽的屁股不干净,大批被朱棣下狱的文官被启用,而且还身居高位。文官就像当初扶持朱允文一样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