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周瑜并无恩怨记载,是谁把他们弄成了冤家对头

2019年10月07日10:05:11 历史 1589

在中国知名历史人物中,获得众口一词好评的为数不多,可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算是稀有的一位。他的“巧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智慧故事代代相传,脍炙人口。

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门派林立的时期,无论在哪一派人的心目中,诸葛亮也都以智慧的化身得到赞许。

诸葛亮与周瑜并无恩怨记载,是谁把他们弄成了冤家对头 - 天天要闻

“军师”似乎成了他的专用代词。人们形容谁有超群智慧,常会冠以诸葛亮之称;如果说谁是军师,也常会被想到此人乃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诸葛亮确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生卒年为公元181年至234年。他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早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叔父死后,他在隆中隐居。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助阵。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出任丞相。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一生勤勉谨慎,鞠躬尽瘁。蜀建兴十二年,54岁时病逝于征战途中的五丈原。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评价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博学多才,精通兵法,善于谋略,治军有方,排兵布阵常巧妙取胜,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他并非“神人”,也没有达到后世相传的无所不能的程度。

人们今天知道的诸葛亮,是被后人逐渐神化的形象。

而神化诸葛亮不是没有代价,最大的无辜牺牲品是周瑜。

诸葛亮因为忠君又鞠躬尽瘁报国,历朝历代皇家和权贵对他都推崇备至,将他不断进行完美。使之成为后世人臣楷模。

《三国演义》借助历史潮流,以很多虚构事件塑造的诸葛亮,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从古至今,很多人无形中把《三国》小说当成了真实历史,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几乎成了神人,成了一个理想化的智慧符号。

还有人甚至分析猜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曾给元末的义军首领张士诚当过军师,罗贯中是借小说写诸葛亮而美化他自己。

《三国演义》在书中刻画人物时,惯用“衬托”手法,贬此抬彼,写武将交锋如此,写谋臣斗法亦是如此。

书中周瑜屡屡败于诸葛亮之手,不仅成了“心胸狭隘”的卑鄙小人,而且在谋略智慧上也常常弄巧成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蠢货。

诸葛亮与周瑜并无恩怨记载,是谁把他们弄成了冤家对头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真实的周瑜并非如此,他年长诸葛亮6岁,成名天下时,诸葛亮还名不经传。赤壁大战他是首功,草船借箭则是孙权的杰作,至于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则纯属虚构。

但这些历史真实,还真的抵不过《三国演义》小说的绘声绘色描写。假若谁对民间百姓讲,说“周瑜比诸葛亮强,他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肯定没几个人会相信,而且还反被认为是歪解历史。

其实在《三国》小说成书前,民间传说尚未将诸葛亮神话的时候,诸葛亮就已被其后世王朝所极力推崇。

在距离诸葛亮活动时期较近的晋朝,当时统治者曾册封了这个之前的敌国丞相,多位晋朝名人也高调赞誉诸葛亮。到了隋唐时,人们熟知的大诗人也杜甫写下了名传天下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表达对这位蜀国丞相的赞叹。王通、杜黄裳、王勃、杜牧等,也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

陈寿写《三国志》是在西晋,距离曹魏时间也比较近。陈寿在《三国志》中的立场,是将魏晋作为正统,而把孙吴和蜀汉作为分裂天下的货色。因此,他在对周瑜与诸葛亮的描述中,标准没啥主次,不存在故意褒贬哪个。

西晋之后,到了东晋时期,对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的评价出现了微妙变化。因为东晋继承自西晋,以魏晋为正统的观念不能改变。同时,东晋自己此刻也像孙吴一样,偏安一隅,当年“孙刘联合抗曹”便有了现实的意义。因此,自东晋开始,对于三国人物的历史评价开始出现双重标准。一些后来展现于《三国演义》小说的虚构情节,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露头。这种状态延续了整个南北朝。

到了大唐时期,关于“三国”谁为正统的话题已经无关紧要。唐朝人更多只看重历史事实。杜甫所以极为赞叹诸葛亮,据说是出于对诸葛亮忧国忧民情怀的尊崇。与杜甫相反的,是诗仙李白,他大力赞颂周瑜。李白在诗中写有:“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歌送别》)

从历史上看,唐朝以前的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与赤壁大战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不管赤壁大战的真实战况如何,居功至伟的都是周瑜。

对于赤壁大战,宋代词人苏东坡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传诵千古。许多人据此认为,诗中“羽扇纶巾”说的就是诸葛孔明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风采。其实,这种赞誉是张冠李戴,把属于周瑜的功绩移栽给了诸葛亮。确切地说,苏轼在诗中赞美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三国周郎赤壁”。

诸葛亮与周瑜并无恩怨记载,是谁把他们弄成了冤家对头 - 天天要闻

《三国演义》为了神化诸葛亮,几乎无处不将周瑜予以贬损,周瑜成了衬托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最大牺牲品。最狠的,还是作者杜撰了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情节,借周瑜自己之口,说出了著名的六字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作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写作水平当属一流,艺术水平更是上乘,只是故事情节与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而已。但它不是史书,作为文学创作,这无可厚非。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小说叙述的故事被无数人当成了史实,出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人们熟知的《三国》“赤壁大战”故事中,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战略高手,而周瑜则是年轻气盛的青年都督。事实上,当时的诸葛亮才是初出茅庐的“愤青”,而周瑜不仅资历比诸葛亮老,年龄也比诸葛亮长6岁。

赤壁大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诸葛亮为27岁,周瑜则33岁。此时诸葛亮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一年左右,还没有什么令天下人瞩目的军事杰作,而周瑜作为东吴军事统帅已经近十年了。

《三国演义》书中描写,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战略主张,他纵论时局,舌战群儒,甚至还激怒周瑜“与曹贼势不两立”,以此说明“联吴抗曹”全是诸葛亮的战略远见,打好赤壁大战,是这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而历史事实中,早在赤壁大战发生的七年前,东吴名臣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刘抗曹”的战略主张。可见,诸葛亮向刘备献出的《隆中对》有借鉴借用之嫌。但区别还是有的,鲁肃的“刘”指的是荆州刘表,诸葛亮的“刘”是刘备。

作为东吴著名军事统帅,周瑜对于鲁肃的意见一直都是信赖和支持的,根本不存在被诸葛亮激将而恨曹的问题。

《三国演义》在这段故事中描写的黄盖苦肉计、周瑜多次失算被气死,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以及火烧战船、赤壁之战的地点等情节,多与史实不符。

诸如小说中的“火烧博望坡”,交代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后谋划的第一场交战。而历史上这场战斗的指挥是刘备。刘备与夏侯惇、于禁在博望坡烧屯伪遁,设下伏兵大获全胜。这个时期的诸葛亮,应当还在隆中躬耕务农。

“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甚广,其实跟诸葛亮也没有瓜葛,这件事是东吴孙权的杰作。孙权带人驾驭一艘木船去刺探曹军营寨,曹军发现了后,万箭齐发。箭支射在木船一侧太多,导致船身偏重,孙权就命令将船调头,让另外一面受箭。待船两边平衡了以后,孙权等人驾船扬长而去。

这也可以看出,这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并非是《三国》作者罗贯中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事实确有存在的,但是被他任意作了“移花接木”的技术处理。

在历史记载中,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根本没有被气死的描述。证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大将之才。

还有史记载说,所谓诸葛亮火烧战船,实际是因为魏国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气下降,曹操自己烧毁了战船脱离战场。

不必赘述,《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确实有大量的文学描写脱离了历史事实,尤其在对待诸葛亮和周瑜的对比描写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其目的无疑是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使周瑜成了诸葛亮神化过程中的垫脚石和牺牲品。

大汉王朝灭亡后,谁是正统曾一直争论不休。而对于正统的不同认定,导致了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评价的改变,这是诸葛亮后来被神化的起源。

三国时期关于正统的名份争来争去,要么曹魏,要么刘蜀,孙吴则没有份。唐代乱世之后,南宋成为真实的汉人正统政权,诸葛亮立即成为被追崇的榜样,曹操也开始成为奸雄,周瑜则成了无关紧要的陪衬。

因此,南宋以后,不管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诸葛亮与周瑜的地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目的就是要树立诸葛亮这个“光复汉室”的样板。诸葛亮被神化的大量举动也都是在此后出现的。

有人分析,诸葛亮之所以被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进一步神话,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是自古以来文人都想要做到的智慧形象,而罗贯中用笔墨完成了世人的理想。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临终,含泪将儿子刘禅托孤与诸葛亮,甚至说出: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一定要帮我完成兴复汉室的遗愿,你要辅佐刘禅,但如其不才,你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人···。

诸葛亮与周瑜并无恩怨记载,是谁把他们弄成了冤家对头 - 天天要闻

刘备白帝城这番托孤之言,与他当初在赵云面前摔孩子有一样效果,只不过这次对像是诸葛亮。也同样让诸葛亮泪如雨下,慌忙表示:臣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正是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承诺,让诸葛亮后来一次次出岐山北伐,明知胜算不大,仍进攻曹魏不止。最后一次出征,诸葛亮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