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上半年,旅顺成为全中国的政治焦点,中央、军委的领导频繁视察。
苏联军人更是组织八个报告团,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第一线做报告,“关于苏联国民教育”“苏联军队是人类的解放者”。陈家所有人都听到这些报告。
与苏联军人做报告相对等,中国的全国劳模纷纷聚到大连,李顺达、王崇伦、王海、赵仁虎和一些战斗英雄也来大连,给旅顺的苏联军官做报告。
二月末,双方举行交接仪式。四月十五日,举行交接签字仪式。整个旅顺、大连,都在欢天喜地的准备送别在这儿驻军十年的苏联红军,迎接自己国家的海军。
虽然陈家人也都听到报告,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老丫头要远嫁。没有送别的喜悦,有的是淡淡的离愁的伤感。给老丫头准备些什么东西。尚正和尚蕙一起给妹妹买一件纯毛呢大衣。秦瑞珍拿出自己巧妇的本事,把家里的老底翻出来,给女儿做下里外三新的棉袄、棉裤。粉色的段子面,摸一下,滑滑的。看一眼,美美的。
衣服做好那天,秦瑞珍对尚美说,“你姐在天津结婚,咱家什么也没拿。什么时候想想,都觉得对不住她,可谁让她摊上那么个乱日子呢,饭都吃不上,哪还有心思给她做嫁妆。两个丫头,结婚都不在跟前。你二哥如今有女朋友,这个婚是一定要在咱家结,说什么也要认真办一下。现在你要嫁那么远,妈还是看不到你做新娘,这也是我和你爹的命,来,把这衣服穿给娘看看,像不像新娘子。”
尚美听话地一一穿上,站在娘面前,秦瑞珍左看右看,“我闺女这一打扮,多俏丽,比那些苏联大妈好看多了。这小腰、这嫩生生的脸。穿给你爹看看去。”
尚美穿着新棉袄新棉裤去里屋给爹看,陈千里摘下老花镜,从上到下看看,“好,好看,我老丫头真是好看,那老毛子有眼力价,没看错。”
尚美终于知道,离家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从搬到旅顺,家中只有自己一个孩子,爹娘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现在,要离开爹娘,尼科诺夫保证说,将来可以回来探亲的。她心里没底,真能回来吗,那遥远的飘渺的陌生的国度,自己就这么跟一个男人去?尚美心里有了丝丝的恐惧甚至一点点懊悔。
看着爹娘围着自己看,听他们赞美自己,尚美扑到爹怀里,放情地哇哇地哭起来。陈千里和秦瑞珍这些日子只是一直在忍着,装出高兴的样子来。秦瑞珍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想到老丫头要走,走那么远,走到自己这辈子不可能走去的地方,泪水就止不住流下来,但在丈夫和女儿面前,仍然装作没事人一样。
陈千里毕竟是男人,心里也不舍,却没那么哀伤,甚至有一点点庆幸。苏联人有钱啊,生活好啊,天天吃的都是面包、罗宋汤,有肉有菜的。闺女到哪儿能过上好日子。家里,一年到头,除了年过节吃点细粮,都是苞米面饼子。他把这个想法和秦瑞珍说,秦瑞珍也同意,说就是不知道那个什么诺夫能不能永远对咱姑娘好。陈千里倒想得开,嫁给中国人就保定对咱闺女好?你看看尚凌,倒嫁个中国人,到了了,被人家休了,还得再嫁一次。我看那小子,眉眼周正,眼光也清亮,是个好人样。
“你什么时候学会看相?”
“那还用学?活这么长,什么人的相貌是好人样子,坏人样子,一眼看去,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那倒是。”秦瑞珍点头。
正式撤离开始,二月末,彭德怀、宋庆龄、贺龙、聂荣臻一些国家领导人和苏联红军的领导在旅顺市中心建设的中苏友谊塔奠基后,3月1日,就一拨一拨开始撤离。尼科诺夫是第一批,军舰已经交给中国海军,他们已经回到陆地的军营等待撤离。
撤离的日子终于来到,早上八点的火车,他们六点就要到车站,苏联军方给姑娘们单独安排一节车厢。一大早,尼科诺夫就来到陈家,尚美的行李已经送到车站,尚美只背一只平时的书包。所有人都回家来,一家人在大厅告别,尚美不让他们上街,她不愿意别人看到爹娘掉眼泪。陈千里和秦瑞珍站在大厅,陈千里挥挥手,“走吧,老丫头,记着给家里来信。”
尚美已经哭成泪人。走到门口,又返回来,扑通跪下来,“爹,娘,我走了。”尼科诺夫也学着尚美的样子跪下,用中国话说,“爹娘,你们放心,我会对尚美好,我会让她过上好日子。”
秦瑞珍说,“走吧,早晚也要走,走吧。”
尚美低着头往外走,已经五岁的青青早早被告知小姨要出门,这个时候,却忽然放声大哭,“我要小姨,我要小姨。”在尚蕙的怀里乱踢乱蹬,尚蕙抱不住,章一鸣接过去,尚美转身要过来抱青青,陈千里吼一声,“还不走,快走。不用惦记我和你娘!”
尼科诺夫走过来,给一家人鞠躬,拉着尚美的手走出大厅。张一鸣抱着孩子,尚正和尚蕙追出门去,看着俩人上了苏联的军队吉普车,绝尘而去。何子衿站在楼梯拐弯处,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尚美走出大门,他缓缓转身回到楼上。陈千里两口子没有送出来,雕像般站在大厅里,大厅里只有青青低低的抽泣声、喃喃地嘟囔,“我要小姨,我不要小姨走。”
许久,尚蕙搂着秦瑞珍的肩膀,“娘,进屋吧。”一家人默默地进屋。
尚美是最早离开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苏联军人离开。住在办公大楼多年的苏联军人很多都吃过秦瑞珍包的饺子,穿过陈千里做的衣服。要离开,他们对这位中国老妈妈也是依依不舍。有的送来小孩玩具、孩子衣服,青青是最高兴的,人高马大的苏联人的玩具也是大的,无论是光头的男娃娃,还是烫着金色卷发的女娃娃,每个洋娃娃都比我们的玩具大很多,已经五岁的青青抱着这些大玩具乐得合不拢嘴,一会儿抱起这个,一会儿抱起那个,然后又把他们围成一圈,让所有的玩具做她的孩子,听她的指挥。对于小姨的离开,她哭过闹过,便不再想,她不知道尚美的离开,是陈千里夫妇这一生的挂念和心结。
轰轰烈烈的撤离一直到5月8日才全部结束,这一天,欢送地点改到大连,十万大连人在斯大林广场召开欢送大会送别苏军红军。
五月末,旅顺口苏军纪念塔竣工,苏军指挥部举行最后的告别招待会。本来,这些事情与老百姓的陈家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子衿,他们对这些国家大事给予高度的关注。
苏联军人走后,大楼里陆续住进来中国海军军官。这些军人大多数家属还没来,他们有些生活琐事,就常常找秦瑞珍帮忙。钉个衣服扣子、买点小东西,甚至抽烟没火柴,也会来找秦瑞珍借个火。和这些中国军人相处,秦瑞珍感觉轻松许多,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坦然而关切。
尚美走后,来信说一切都很好,跟丈夫到夫家见过公公婆婆,只住几天。因为丈夫仍然服役,她也随军去了部队。后来,尚美生孩子,还寄来过照片,一个美丽的混血女娃娃……
中苏决裂以后,家里人不再给尚美写信,尚美也不再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