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2021年09月11日19:23:08 历史 1257

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天章阁待制, 授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 后世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 天天要闻

包拯画像 (肇庆市地方志办供图)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考取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父母去世后,继续守孝至期满,才重新为官。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转任端州(今肇庆市端州区、高要区)知军州事。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 天天要闻

包公祠 (练新 摄)

上任端州之初,包拯作《书端州郡斋壁》诗,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明志诗宣示了包拯高尚的政治理念和清正的操守准则,是包拯唯一存世诗作。

包拯在端州任职3年,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在州署内增建清心堂、节堂、宅生堂、枕书堂、洗砚池、菊圃等。在城中建立广济仓[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改名丰济仓],以备饥荒。建崧台驿于城西以利交通和传递公文书信。建星岩书院于宝月台,为肇庆创立书院之始。另于城西建文昌宫、城东建宝光寺。

端州人从前饮用西江水,常患病。包拯来后,教民打了七口井。一在州治内,一在西岳庙旁,一在学前街南,一在分司巷口,一在广济仓右,一在城北门左,一在主帅堂前(据明代董源《义井记》)。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 天天要闻

三联巷包公井(练新 摄)

《宋史·包拯传》载:“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方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肇庆出产的端砚品质优良,是朝贡之物,此前的知府都趁着进贡的机会,敛取进贡数目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谋取私利。包拯上任之后,一改陋习,命令按贡数征收,决不多收一方,执政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传说,包拯离任时,船到羚羊峡,忽然乌云密布,波涛汹涌。包拯感到事有蹊跷,经查问,原来是手下人私自代收了地方绅士赠送的一方端砚。一怒之下,包拯掷砚于江中,霎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传说中的包拯掷砚处,后来隆起了一块陆洲,也就是今天的砚洲岛。虽只是传说附会,却也能由此看出肇庆人民对包拯的不舍与爱戴。

肇庆民间还流传着包公收妖、锁妖井等传说。七星岩石室洞东壁现存包拯题名石刻,是包拯唯一存世手迹。今安徽省合肥市包孝肃公祠有“正直遗型传稗史,清忠初绩著端州”楹联,称其一生业绩名声实由端州开始。肇庆人民为纪念包拯,兴建了包公祠、包公楼、包公文化园。包拯留下的清廉之风,仍然影响着肇庆一方水土.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 天天要闻

三联巷包公井(练新 摄)

【肇庆人物】廉洁公正“包青天”——包拯在肇庆 - 天天要闻

米仓巷内的包公井 (肇庆市地方志办 供)


来源 方志广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其破坏性与复杂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价背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 天天要闻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自6月21日以来,位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繁,截至7月3日已累计监测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岛恶石岛的部分岛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岛外避难。 据日本广播协会4....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