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感谢 只为38年前的那次抱歉

​​“38年了,我终于找到了您。感谢您的网开一面,让我这个穷小子先登上列车,再回家拿钱补票。我为当时的一句谎言,向您说声抱歉。”4月13日,在石家庄市市庄路附近的一家酒店,58岁的袁冀民郑重地向61岁的史清月送上一大束鲜花,表示谢意及歉意。

1986年4月26日,袁冀民带着60元钱,从秦皇岛市卢龙县来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设在石家庄市的考点参加考试。直到当年5月8日,他才参加完各项考试。

“考试时间长,住宿费、饭费花了不少,兜里就剩了四五元钱。”袁冀民说,因为痴迷曲艺,他忍不住花了3元钱买了两本曲艺书。

1986年5月9日早晨,囊中羞涩的袁冀民,只能在石家庄火车站买一张站台票。进站后,他不好意思地对列车员说,他想先上车,到秦皇岛站后再找家人要钱补票。列车员让他询问10米外的列车长。列车长认为,他的说辞是逃票借口,没有答应。

“你和列车长说好了吗?”正打算出站台的袁冀民,听到列车员询问后,谎称“说好了”,便匆匆上了车。

列车长在保定站检票时,看见了袁冀民:“不是不让你上车吗?谁让你上的车?”此时才意识到被骗的列车员,尴尬极了。

“我是学生……去石家庄考试……花完了钱……到秦皇岛站后……我一定向家人要钱补票。”袁冀民支支吾吾地拿出准考证证实。于是,列车员和列车长给他行了个方便。到站后,袁冀民小跑了三四公里,来到姐姐家要了10元钱补了票。

1988年,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毕业后,袁冀民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曲艺编辑、节目监制。2017年,他调往河北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成为一名曲艺作家。

“要不是列车员的网开一面,我回不了家,更别说学曲艺了。”近年来,袁冀民常常对亲朋好友提及此事。忙碌之余,他总想找到列车员当面表示感谢及歉意。

为此,袁冀民多次委托火车站的朋友帮忙打听。不久前,他终于得知,帮助过他的列车员叫史清月,曾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客运段调到金圆大厦工作,现已退休。袁冀民立即赶至金圆大厦说明来意,由此,辗转联系上了史清月。

“当时,你拿出了准考证。看你确实着急,我们选择相信你,行个方便也就是顺手的事。真没想到,过去38年了,你还一直惦记着。”史清月对袁冀民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声感谢、一声抱歉,迟到了38年。今天,终于见到了您,了却了我的心愿,我非常高兴。”说着,袁冀民和史清月微笑着合影,定格这一难忘瞬间。

文/ 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刘琛敏 记者 刘志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