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争相去政府食堂打卡,绝不仅仅是为了吃上那一口“体制内的饭”
日前,“荣昌政府食堂米饭蒸了半吨多”的话题冲上热搜。据报道,5月1日当天,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的游客数量接近7000人,餐厅内位置不够,有游客直接坐在门外路边就餐。
事实上,这个“五一”,不独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湖北赤壁、浙江衢州、安徽黟县、江苏东海等多地政府机关食堂纷纷“开门迎客”,上演了一出热闹鲜香的“宠粉”大戏。
节假日期间,政府机关打开大门,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餐饮服务,类似的暖心举措其实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多地政府食堂成为热门打卡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场景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此前,因地方美食卤鹅收获流量后,荣昌文旅部门“趁热打铁”,推出系列“宠客”举措,为当地政府食堂爆火悄然埋下伏笔。地方特色美食只要3元到18元左右,充满着浓郁的本地烟火气。在江苏东海县,五一假期,政府食堂对外开放,50家单位提供免费停车位,共提供3600余个停车位,而10元一份的自选套餐,分量足、价格实惠,深受广大游客好评。
为什么这些游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打卡政府食堂?信任是重点。在这里,游客无需担忧欺客宰客,也不必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忧心,高性价比的美食体验,无疑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当然,游客争相去政府食堂打卡,绝不仅仅是为了吃上那一口“体制内的饭”。
一直以来,政府机关食堂大多不对外开放,于外界而言,它们身上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多少有些距离感。而现在,当政府食堂打开大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天下宾客,这种全新的游客接待方式,不仅满足了游客们的味蕾,还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近年来,文旅市场持续火热,从淄博到哈尔滨,从天水到荣昌,一个又一个的城市接连出圈。这些地区各具特色,但它们能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出圈,其实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即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以真诚之心,服务好每一位外地游客。
比如,突然超过食堂承载上限的火热背后,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加班加点,是地方有关部门在资源整合、调度上的积极主动、高效协同。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心里装着游客,以真心换真情,才不至于让游客涌入变成秩序混乱的大型翻车现场。
当然,不同于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地,如今地方政府食堂爆火,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景观”,这也为地方文旅探索打开了新的思路。
随着文旅行业的不断发展,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追求更加多元化,他们更加注重互动性。正因如此,传统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之外,原本不具备游览价值的政府食堂,也能够成为打卡景点——体验打卡的背后,正是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深度链接。
正如央视网发文评论,政府机关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政府机关的“画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公共服务水平,更是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也提醒我们,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思路、格局一定要打开,即便没有5a级旅游景点,也可以整合各种公共资源,将公共资源向文旅消费场景进行创造性转化,营造全新的旅游场景和体验,形成差异化的文旅竞争力。
回到此事来看,政府食堂走红,大量游客涌入,有的游客只能坐在门外路边就餐,也许体验还不够完美,但不管怎么说,它为文旅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口:只有以开放姿态去拥抱外地游客,以创新思维去打造旅游产品,地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脱颖而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