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烧酎(Shochu)的历史

2023年08月26日11:42:54 搞笑 3042

日本烧酎,并不是为人所熟知的日本酒(sake)! 它也不像现在广受推崇的日本威士忌那样声名远扬,但烧酎作为日本的代表性烈酒,在日本国内相当受欢迎。

烧酎的历史

相传蒸馏技术发祥于公元前3000年,至于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酿造蒸馏酒了,目前还没有定论。据说真正开始酿造蒸馏酒是在12—13世纪的时候,尤其是在13—14世纪之间,因为欧洲曾经把蒸馏酒当成药来使用,据说是一切的开端。最初残留在文献上的记录是13世纪的中国。

烧酎传入日本的路径可以大致分成从中南半岛经由琉球传入、从中国传入、经由朝鲜半岛传入等3种说法,其中又以从中南半岛经由琉球,再经由萨摩(现在的鹿儿岛县)在九州岛一带推广开来的说法最为有力。

日本真正开始酿造蒸馏酒似乎是从15世纪前后(泡盛)到16世纪前后(烧酎)之间。

日本烧酎(Shochu)的历史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研究认为泡盛是在1470年的时候,在琉球(现在的冲绳县)开始酿造的酒。据说在那之前的琉球人饮用的是一种称之为“廊酒”的蒸馏酒,是和暹罗(现在的泰国)交易所引进的酒,自从15世纪中后期跟暹罗的交易减少之后,就开始自行酿造蒸馏酒——也就是泡盛(以泰国米为原料)。1671年定名为泡盛酒,可以称它是“日本最古老的烧酎”,因其历史悠久又被称为“旧式烧酎”。。

在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琉球王朝实行“自由酿造”,并将烧酎列为琉球的名产、王朝的贡物,当时并且只能在国王核准的地方才能酿造。

到了17世纪末期,政治家蔡温考虑到此酒酒度高,过度饮用伤害健康,影响社会秩序,建议王朝实行了严格禁酿政策,迫使烧耐行业关闭停产。

18世纪初,王朝宣布解禁,并成立了酿酒管理机构,规定各酒坊只能用王朝定量赐给的大米酿酒,其产品绝大部分作御用酒上交,少部分留下作报酬。

麦烧酎据说起源于16世纪左右的九州北部地区,当时大米珍贵及法规限制,就有人想到用大麦作为酿酒原料;番薯原产于美洲,是从菲律宾经由中国、琉球,于18世纪初传入鹿儿岛,之后衍生为芋烧酎。形成了以米、番薯、大麦的三大主流。

直到明治期间,王朝实行了开放政策,开放民营化之后就陆续推广到整个县内。1895年,日本引入了连续式蒸馏机,到了1910年,人们利用这种机器酿造出了番薯做的烧酎——芋烧酎。连续式蒸馏器的使用才有了连续式烧酎和单式烧酎的叫法及分类方法。

二战的兴起,也为烧酎带来了灭顶之灾,但战后很快恢复了。20世纪中期,有了甲类和乙类烧酎的叫法,之前都被分为新式烧酎和旧式烧酎。

日本烧酎(Shochu)的历史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1958年,又在单式蒸馏烧酎分类里,引入了“本格烧酒”和“泡盛”的概念。1971年,乙类烧酎又被建议用本格烧酎来称呼。

在1983年以前,泡盛是被归类到烧酎内的,后来被独立出来。除了主流的原料番薯、米、大麦这三种之外,随着酿造原料的多样,烧酎种类也愈加丰富,黑糖、栗子、紫苏、黑豆、萝卜甚至牛奶为原料等几十种。

——完——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离谱!空姐竟将白葡萄酒提供给3岁小孩,国泰航空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离谱!空姐竟将白葡萄酒提供给3岁小孩,国泰航空最新回应

空姐将白葡萄酒拿给小孩犯错后还没有道歉?近日,有乘客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4月24日搭乘从香港飞往伦敦的国泰CX255航班途中,乘务员在派餐时将白葡萄酒当做水提供给3岁小孩,由于自己一家三口坐的是商务舱,小孩是单独乘坐,孩子突然告诉妈妈,这杯水好酸后,该名乘客品尝后才发现,所谓的“水”竟然是白葡萄酒。该名...
学生批量退演出服,为什么网友都怒了?|视频评论 - 天天要闻

学生批量退演出服,为什么网友都怒了?|视频评论

“校服变形记”再次上演。沈阳某职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演出服,运动会一结束就组团退货,硬生生把“七天无理由”玩成了“穿完就退款”,导致商家链接被封损失8000元,学生一句“老师让退的”引爆热搜。据最新消息,商户和学校双方已和解,但网友围绕“用完即退”的争议并未消散,因为类似个案时有发生——去年黑龙江一所学...
湖南“淡定哥”驾车冲入鱼塘,双手插兜等救援:我当时害怕极了 - 天天要闻

湖南“淡定哥”驾车冲入鱼塘,双手插兜等救援:我当时害怕极了

5月4日,湖南邵阳洞口县发生惊险一幕,车主谢先生驾车途中因疲劳走神,导致连人带车冲入路边鱼塘,车辆近乎完全没顶。6日,当事人告诉记者,车辆冲进水中那刻他感到非常害怕。车主 谢先生:当时车辆冲下去那一下是真的害怕,因为门打不开,水又在往车里面灌。后来我看车子没有断电,我就把天窗打开从天窗爬出来,然后打电话...
刘邦从小不受父亲待见,他当了皇帝以后,如何对待老父亲? - 天天要闻

刘邦从小不受父亲待见,他当了皇帝以后,如何对待老父亲?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的崛起堪称传奇。他从沛县一介布衣,最终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了西汉王朝。然而,这位“布衣天子”与父亲刘太公的关系,却始终笼罩在复杂的情感与权力纠葛之中。刘邦年少时因游手好闲备受父亲轻视,楚汉战争中又因战略失误导致父亲沦为项羽的人质,甚至在生死
朱元璋年少时,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怎样对待刘德?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年少时,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怎样对待刘德?

洪武二年(1369年)冬,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銮驾驶入濠州钟离县。道路两侧跪伏的乡民中,一个瑟瑟发抖的老者将额头紧贴冻土——他正是昔日不可一世的地主刘德。三十年前那个被他鞭打、辱骂的放牛娃,如今身披十二章衮服,成了执掌天下的洪武皇帝。当那双绣着金龙的靴子停在他面前
朱升为朱元璋献上九字箴言,拒绝封爵换来免死卷,儿子却依旧被杀 - 天天要闻

朱升为朱元璋献上九字箴言,拒绝封爵换来免死卷,儿子却依旧被杀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一个布衣儒生的九字箴言,竟成为大明王朝的立国基石;而他看透帝王心术后的急流勇退,更在血色权谋中书写了一段悲怆的生存寓言。朱升,这位被康熙誉为“治隆唐宋”背后的关键谋士,用一生的智慧与隐忍,诠释了何为“谋国易,谋身难”。然而,历史洪流中的个体
龙且有多重要,为什么他一战死,项羽便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 天天要闻

龙且有多重要,为什么他一战死,项羽便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楚汉之争的转折点往往被归结于垓下之围与项羽自刎。但若回溯这场浩大战役的脉络,真正让西楚霸王感受到绝望的瞬间,并非十面埋伏的悲歌,而是潍水河畔的一场溃败——龙且战死。这位与项羽情同手足的猛将,为何能牵动整个中原战局的走向?当他的头颅滚落沙场时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为何朱元璋当皇帝时,却被废止长达十年之久 - 天天要闻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为何朱元璋当皇帝时,却被废止长达十年之久

盛夏的南京城闷得像个蒸笼,朱元璋坐在奉天殿里批阅奏折,汗水浸透了绣着金龙的常服。这位开国皇帝刚在午门外杖毙了三个办事不力的官员,此刻正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州县公文发愁。自洪武三年开科取士以来,那些摇头晃脑背《四书》的书生们,连算个田赋都错漏百出。他突然把朱笔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