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日本的军事勾结越来越紧密,美国如今不是在纵容,而是在鼓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包括完全推翻和平宪法、推翻二战后确定的国际秩序、军事防务费翻倍大规模扩军等行为。这看上去似乎很奇怪,美国是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愤怒加入了二战的,随后通过狂轰滥炸和原子弹打败了日本,如今美国鼓动军国主义复活是否很奇怪?其实并不是,美日二战交锋归根结底是帝国主义利益冲突,且日本学习的对象就是美帝国主义。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其战争目的是在东方建立类似美国“门罗主义”的所谓“共荣圈”,企图占领整个中国,再加上法国、荷兰和英国在东亚的属地,即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英属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是石油、锡和橡胶产地,日本的目的是迫使美国承认那些它自认为属于自己的权利,正如美国的“门罗主义”要求欧洲大国承认整个拉丁美洲的资源和市场都只属于美国的专属权利。正是通过对美国的学习,日本提出了“阳光下的领地”侵略要求。
1941年在得到屈服于德国的维希政府认可后,日本入侵了法属中南半岛,即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个国家。日本随后继续向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推进。美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是完全“双标”的,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如此。罗斯福从1940年起就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铁。日本意在控制亚洲的攻势使他意识到,日本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而他对遭受日本侵略蹂躏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多少同情。在宣布进行“无限期国家紧急状态”并召集武装力量预备役人员转入正规军的同时,罗斯福终于决定对日本实施制裁。
美国与英国和荷兰一起冻结了日本在美国银行的金融资产,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这是日本在中国战争进了四年之后才实行的措施,而如今美国针对俄罗斯只用了几天就做到了。这些政策意在从经济上扼杀日本,使其无法再进口对本国工业至关重要的原料,尤其是石油。这样就能使它别无选择,要么从中国和东南亚撤军,要么通过侵略去其他地区寻找原料供应源。结果后一种选择势必导致与美国发生战争。美国低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程度,但罗斯福确实是有意促使日本先开“第一枪”。

但要从个人情感来说,罗斯福公开支持对自己自青年时代起就憎恨的德国开战。法国被打败后,他积极寻求两党支持其对外政策。为此,他于1940年7月任命一位活跃的共和党人威廉·诺克斯出任海军部长。诺克斯对9月27日签署的作为柏林一一东京—罗马轴心基础的《三国同盟条约》予以谴责,并于10月5日招募了美国部分海军预备役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