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纵观人间事
编辑/纵观人间事
前言
“我们也不想抄袭,可实在是没办法了。”
2015年,达利公司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作为达利公司的掌门人,许世辉身价暴涨,以627亿的巨额身家,一跃成为了福建首富。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靠抄袭出名,踩着好丽友上位的达利园食品,不仅没有被浪拍在沙滩上,还越做越大,如今盗版卖的比正品还多。
在前几年的疫情阶段,许多老字号品牌都被迫关店清仓,而达利公司却在去年半年,销售额达到了10多个亿,实现了逆向盈利。
一家靠抄袭和山寨起势的公司,是怎么做到短短几年时间,年入200亿的?
01
说起达利集团,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说起可比克、和其正、达利园、青梅绿茶、乐虎,你一定见过,而且还吃过,而达利集团就是这些产品的背后缔造者。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产品,都是一个山寨复制品,而他背后的达利集团,就是山寨最大的头子。
90年代初期,韩流崛起,许多韩国的产品纷纷进攻国内,在当时,国内的零食品牌单一,尤其是糕点市场,更是空白一片.
于是韩国的好丽友食品厂,就在国内推出了好丽友派,收到了一致好评。
达利集团看到了这个商机,为了抢占市场,干掉韩国的同行,达利集团立马推出了山寨版的“达利园派”。
达利园派与好丽友派名字相似,口味几乎一模一样,但价格却只有好丽友的1/3,一经推出就抢走了好丽友派的所有市场。
达利集团就这样,用一个山寨的“达利园派”超越了正版好丽友。
尝到甜头的达利集团似乎是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不仅没有停止山寨的脚步,甚至还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东鹏特饮火了,达利集团就紧跟着推出了乐虎饮料,还打出了“喝乐虎,提神抗疲劳”的名头。
王老吉火了,达利园就立马建立了价值8个亿的饮料生产线,推出了同款的和其正,邀请陈道明代言,和王老吉同台对打,竞争市场。
康师傅的一款绿茶饮料火了,达利园就推出了同款达利牌绿茶饮料,甚至还抄上加抄,创造出了青梅绿茶,引来了万千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如此,达利公司一边在抄袭的路上越走越远,一边还登了大荧幕。
“好吃,你就多吃点。”
在达利集团靠着达利园派,超越好丽友占据糕点市场后,达利园迅速推出了好吃点,来填满糕点市场的空缺,方形蛋糕、果多派、巧克力派应有尽有。
那个时候的达利公司,仅仅零食的单品,就超过了800多个,销售额一路飙升。
钱挣到手了,宣传可不能落后,深知名头重要性的许世辉,请来了当时爆火的周杰伦,作为达利园新推出的薯片可比克的代言。
“薯片,就吃可比克”,这句经典的广告词,印在了多少00后的脑海中。
靠着一路模仿,达利公司的名气和销量几年之内提高了好几倍,许世辉在山东、甘肃、吉林、四川、湖北、福建建立了足足九个生产基地。
但福祸相依,达利公司的无耻行为,也在市场上留下了一个“山寨大王”的名号。
到了2010年,网络逐渐发达,而达利园的山寨行为并不算光明磊落,受到了业界许多大牌零食品牌的抵制,网友们也开始不再买账。
那段时间,达利集团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销量一路下滑,甚至有经销商直言,有段时间达利公司的仓库里面全是库存,根本卖不出去。
尽管被同行打的落花流水,但达利却在山寨上毫不退让,就算每年都被官方罚款,他还是要年年山寨。
颇有一种我认错,但是我就是不改的态度。
从2012年到2014年,达利靠着“模仿”,销量有了很大的好转,仅在营销上面的花费,就从3.12亿增长到了4.84亿人民币,十分大手笔。
然而,这种种“不要脸”行为的背后,其实是达利无可奈何的举动。
02
“我们也不想抄袭,可实在是没办法了。”
1989年,许世辉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生产食品厂,取名惠安美利,由于设备落后,当时的美利食品厂只能生产一些小饼干。
这些小饼干只能让许世辉和员工们吃得起饭,挣不到大钱,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许世辉决定做出独立包装的小饼干,销往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出路。
事实证明,许世辉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为了制作出独立包装,整个食品厂折腾了好几遍,但是效果是显著的,这款小饼干从福建一路卖到成都,一度卖到缺货。
没过几年,挣到钱的美利食品厂就改名为达利,作为厂长的许世辉,也成为了当地小有财富的名人。
但好景不长,许世辉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天,零食界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方便食品的到来,让所以零食品牌翻了一个大跟头,曾经风靡国内的蜜饯、罐头等速食产品,因为卫生问题被打的落花流水,达利的小饼干自然也不例外。
据当时的许世辉回忆,当时达利的处境十分艰难,国际品牌、地方品牌争斗不休,新产品不断上架,达利这样一个刚开始起步的小品牌,根本经不起各大品牌的夹击。
为了在众多品牌里存活,许世辉只能兵行险招,开始山寨其他品牌的爆品,来维持厂里的收入。
但这种行为遭到了许多同行的痛斥和抵制,他们纷纷联手,将达利食品多次告上法庭。
在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后,许世辉不是没想过另辟蹊径。
他尝试做过微商,建立了一个名为“fuluota芙罗塔”的线上平台,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东西还没卖出去,自家的系统先卡了起来。
后来由于系统总是习惯性的抽风,留下来的用户所剩无几,技术团队无奈之下发表了信道歉,这个线上微商平台就这样草草结束。
除了微商,很少有人知道许世辉还尝试过房地产,公司效益怎么样不知道,只知道他成立的湖南达利地产有限公司在2020年,因交房无故拖延了半年,被消费者告上了法庭。
随后,这家公司又因拖欠广告费、佣金,被多家公司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种种尝试皆不如人意,许世辉只好放弃了转型,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自家食品的创新上。
比如豆本豆豆奶,就是许世辉的女儿自创的产品,为了宣传这个女儿的代表作,许世辉带着达利集团狂砸25亿广告费,来宣传豆本豆。
结果豆本豆上市以后,被外界的消费者误以为是模仿维他奶,销量惨淡,就连经销商也吐槽,从2018年以后,仓库里全是豆本豆的库存,而且都快要过期了。
自己创新的产品惨淡收场,而那些山寨的食品却节节攀升。
2018年,乐虎依靠强大的营销,获得了功能性饮料第三名的好成绩,而可比克、好吃点则分别位列薯片第三名和饼干第二名的成绩。
种种“业内老三”撑起了整个达利集团,仅2018年上半年,达利集团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9.69亿人民币,比康师傅和统一加在一起还要多。
而这个时候,达利集团旗下已经拥有19家分公司,29个食品厂,员工总数超过了39000名,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全独资民族品牌食品生产龙头。
这样的达利公司,想要转型摆脱“山寨”的名号,无疑是要伤筋动骨的,为了活下去,达利也只能顶着抄袭的名头,一路走到黑了。
03
2021年,许世辉家族以593.9亿元人民币,登上了福布斯中国排行榜第52位,而许世辉本人,则以550亿人民币的巨额身价,登上了《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位列第317名。
达利集团的年收入也达到了惊人的200亿人民币,但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经销商的血泪。
在2015年,达利集团为了和经销商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将出厂价降到了零售价的一半,远远低于同行,经销商进10万的货,转头就能卖20万。
谁会和钱过不去?达利的这个举动赢得了许多经销商的好感,也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据统计,达利每年的销售额,有一半都是经销商提供的。
然而商场上哪有永远的朋友,2017年,达利推出了豆本豆豆奶,投资25亿,还请了孙俪作为代言人,一瓶豆奶只卖3.5元,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一批批的豆奶堆在库房,愁死了经销商,他们找到达利,希望达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达利却不管不顾,反而仗势欺人,面对经销商的诉求不管不顾。
“什么口头协议、书面协议,他们全都不认账!”
经销商们在媒体面前大吐口水,这件事也成为了达利与经销商们决裂的开始。
以前,做达利的经销商,一年至少可以赚四五十万,但2017年以后,许多达利的经销商都纷纷破产,欠下了巨额债务。
而不再被市场眷顾的达利,2020年甚至还出现了收入负增长,或许曾经蓬勃发展的达利集团,即将被时代所抛弃。
结语
就在今年,达利集团突然宣布从香港退市,许世辉家族以85%的持股比例,加上7.28亿美元,拿下了达利集团,自此,达利公司转变为私有化企业,这个举动引来了无数猜测。
但在私有化后,达利集团的营收却节节攀升,去年半年达到了10多个亿。
或许,对于达利来说,这将是一条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