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喝酒怪象:不喝衡水老白干,也不爱刘伶醉,却偏爱这4款

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方不管是食物还是习俗,甚至连喝酒的习惯都不一样。

就拿河北来说,他们喝酒喜欢人多热闹,呼朋唤友开怀畅饮。除了一些严肃的正规场合,人们常常在菜还没上齐的时候就开整了,俗称两菜说着,四菜喝着。

可近年来河北酒桌却出现一个怪象,原让无数河北人骄傲的衡水老白干,如今已不再是当地人喝酒时的首选了,甚至曾经称霸河北的知名老酒刘伶醉风光不再,很少有人买账了。

现在河北人都偏爱这4款酒,为何这些酒能脱颖而出呢,下面我们一一看下。

燕潮酩酒

曾有人说:“尝遍天下酒,最爱燕潮酩。”此酒与刘伶醉一样历史悠久,产酒地河北三河县距今已有118年的造酒史了。

它属于浓香型麸曲酒,是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麸曲加固态产酯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冷气清蒸混烧,人工培养老窖工艺酿造而成。

闻之芳香浓郁,酒液无色透明,入口绵甜,口感甘爽,而且它曾连续两届获得国家优质奖

老一辈河北人习惯直接打开,喝上一半后再吃饭,吃完饭后再一口闷完剩下的酒,喝完也不耽误干重体力活,当地人说它与如今改制后的刘伶醉相比更物美价廉

以前河北酒桌上人们喝浓香型酒,多是用来搭配些重口味的菜、羊肉汤类的。

但近些年来,人们发现酱酒的风味丰富,口感细腻,不管是独自小酌还是朋友聚餐畅饮都很适口,加上河北以前也出过酱酒,所以对酱酒接受度也很高。

木台厚道酒

就像近几年河北酒桌上常见的一款木台厚道酒。它产自贵州茅台镇酱酒核心区赤水河上游,在这里生长着酿酒重要原料红缨子糯高粱

只有这里生长的高粱皮厚粒小,坚实饱满,富含单宁,产量,6斤才能出1斤酒。

再加上这酒酿造时恪守12987正宗坤沙工艺,历经165个生产环节。从一颗粮食到酒,需要1年时间。

1年只投2次料,与其他香型相比,酿酒过程更顺应时节变化,谷物的精华能被充分析出。

在多次反复蒸煮下,酒体中有害物质不断挥发,出酒之后还需要贮藏至少5年。

这样做不但去除酒体中的杂味,还可以产生含多种特殊香气的酯类物质,同时降低酒体中的乙醇含量,即丰富了酒中有益物质,又能让人喝完不难受、不口干

喝过这酒的行家都说,它从原料到工艺都跟茅台同根同源,而且国家级评酒师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的弟子冯小宁还是它的负责人。

在她的把控下每一瓶都是用优质老酒勾调,确保酒质稳定后才能上市。

因此这酒入口时酸甜苦辣咸五味均衡,细品之下又有令人愉悦的焦糊香,层次分明过渡柔和,酒液稠润如油,过喉圆润不辣嗓,好似一股温泉从喉咙落入胃中,让人全身暖意融融。

汾阳王

过去河北酒桌上,通常会给不太会喝酒的人,备上一瓶衡水老白干,但这几年由于外地清香型酒不断入侵市场,人们也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品牌,这其中就有汾阳王

它是山西地方名酒,以当地优质红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来制曲,采取文火蒸酒、地缸发酵,最后再用陶缸贮存而得。

此酒闻之清香纯正,初尝醇甜柔顺,而后是淡淡的花蜜和豌豆香气,整体舒适温和,喝完口不粘。对于不爱喝酒的人来说,喝这酒也不会感觉刺激辣嘴,不舒服。

丛台酒

在河北邯郸也有一款地方名酒,它就是号称北方浓香第一窖的丛台酒。以当地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曲。

酒窖也很有特色,冬暖夏凉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15-19°左右,湿度在50-80%之间,这样的储存环境可以让酒质更柔熟,酒体更丰满。

而且储酒容器是透气性极好的陶缸,用这种容器可以让酒分子和水分子充分融合,各种香味物质互相平衡协调。

最终得出的酒无色透明,闻起来是窖槽香不冲鼻,入口不涩甘甜绵软,余味是纯粮的香甜。在巅峰时期还曾有“南茅台,北丛台”的美誉。

只可惜酒厂后劲不足,销量大不如前,但还是有一批河北酒友对其情有独钟

看来不一定声名响亮的酒才能博得老百姓的喜爱,一些虽不出名,但凭借品质让人口口相传的酒,更能在酒桌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