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人生四季,一碗面中的石家庄味道

呱呱坠地,寒窗苦读、洞房花烛、耄耋天命。人生如四季,而一碗看似平凡的面条,在石家庄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人的一生,都跟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呱呱坠地:手工挂面

新生孩子的百天宴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重头戏。在石家庄这看月子除了衣物和礼品,挂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贺礼,也是百天宴仪式上高规格的礼遇。


中国北方的冬小麦通常在十月下旬播种,小麦休眠越冬。待到春暖花开时,返青的幼苗会追逐着春天的暖阳迅速生长,慢慢地就有了丰收的迹象。越过寒冬,抗过春旱的冬小麦所磨出的面粉更有味道,做出的挂面更加筋道。

挂面朴实无华而包装满透着喜气。人们喜欢把挂面与鸡蛋做一个组合,一起摆放到匣子中,最后盖上大写的福字。


这样满载祝福的匣子也成为石家庄人数百年来用以传递祝福、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石家庄人把珍贵的手工挂面作为迎接生命降临的礼物,给予了新生儿美好的祝愿。而手工挂面的制作与传承是石家庄人对生命和面食的尊重,也是石家庄人千百年来对面食文化的薪火相传。


寒窗苦读:抿须儿面


当人生告别童年步入求知求学的阶段,迎来金榜题名之时,讲究的石家庄人就会为子女制作一份特别的面食来讨一个好彩头,以慰藉万千学子寒窗苦读的艰辛。


爽口顺滑的抿须儿面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喜爱。一入秋,井陉的妈妈们便开始为即将开始的孩子准备地道的抿须儿面。考前一碗面寓意顺顺利利,考后一碗面喻示和和美美。这样的温暖祝福,是家长给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抿须儿的标准是四五厘米长,且两头带尖,像是蝌蚪,直接抿进开水锅里,非常好熟,捞出来浇上酸菜卤或西红柿鸡蛋卤,一碗井陉特色抿须面就完成了。


一道口感软滑,有豆香又有面香的抿须儿,是妈妈的爱,更是孩子们走向人生新阶段最好的礼物。


洞房花烛:饸饹面

“龙行旧道五谷丰,人吃饸饹运行通”,饸饹是中国北方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年经岁末,家家户户必吃饸饹面以象征全家和乐。


石家庄有一种风俗,结婚前一天男方家必须要招待亲朋吃一碗地道的饸饹面,寓意白头能偕老。

亲朋在男方搭好的喜棚下享受这碗“和乐(饸饹)”面,为新人提前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饸饹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将饸饹床置于锅上,待水烧沸时,将揉好的面团坯填满圆洞,然后将木芯置于洞口,手扳木棍用力压下,饸饹便从小孔落入锅中。

饸饹捞出盛入瓷碗,撒上少许香菜,再浇上细煮慢炖的牛肉卤,这一碗饸饹就可以上桌了。满足味蕾,流转舌尖。香气四溢,软而不黏,琳琅满目,五味杂陈,这便是人生滋味。

石家庄当地还有个风俗,女方家的妈妈要专门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男方则为新郎准备“上马面”。这一刻石家庄人心里没有什么比吃饸饹给新人送去美好祝愿更重要的事情。


耄耋天年:宫面

有一种面曾经贵为皇宫贡品,被称作宫面。作为食物能征服众人之口,不外乎就是好吃。

宫面除了好吃外还很特别。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能做到如此,和它的原产地有很大关系。


藁城有着河北粮仓的美誉,是全国优质小麦主产区。正宗的宫面都是手艺人纯手工制作,历史悠久。几百年来,无论是人还是现代机器都无法超越。


在石家庄,老人过寿,一碗地道的藁城宫面必不可少,寓意长寿、长久、祝福。在当地如果在寿宴上想吃一碗地道的藁城宫面则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因为制作藁城宫面的时间和过程都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这就体现了老手艺人的匠人之心。


藁城宫面的制作环境严格,在一年之中只有一百多天可以正常生产。一碗手工制作的藁城宫面要用二十多个小时精心制作,有活面、醒面、盘条等13道复杂工序。


如此多道精细、缺一不可的工序,造就了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的封面。宫面虽细却耐煮,久煮而不烂,久放而不糟,堪称面中极品,而且吃起来十分筋道,口感爽滑,细腻如玉,独具风味。

一碗热乎乎的宫面,表达了晚辈对长辈健康长寿的期望。面条不仅仅是中国人贺寿的象征,更是中国美食文化与饮食智慧的体现。


一碗平凡的面却是所有人一生中最为熟悉的味道。一份面食浸透了人生滋味,释放出浓浓的北方乡愁,承载了人一生中的美好寓意,真可谓人生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