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有的中秋“月糕",你吃过吗

潮汕月糕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糕点美食。月亮糕又白又润,甜而不腻,甘香、爽口。是用糯米、白砂糖、猪油和芝麻等上等原料制作的。



潮汕小吃月糕是用糯米粉做的,厚度约1公分的圆圆的饼,有白色的,红色的。月亮糕正面用彩色的颜料画了"嫦娥奔月"之类的各种画,背面就有一根红色的绳子两端固定陷在月糕里。弯弯的,象只小船;圆圆的,象十五的月。



潮汕小吃月糕做时先把糯米细磨成粉未儿,配上白砂糖和猪油上盘,炊蒸而成,上面再均匀地撒上密密点点的芝麻。然后,将蒸成的月糕,切成圆的、方的、棱形的及指头大的条条或其它各种形状,装入造型多样美观的盒子或陶钵等。月糕新鲜的时候色泽洁白,晶莹透亮如琥珀,清香嫩滑,肥而不腻。再在月糕上洒几滴果子露,甜中透香,越品越甘香、爽口。



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馍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洁白如雪,犹如中秋时节的皎皎月光,漂亮的花纹,令人陶醉其中,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关于潮汕小吃月糕的来源,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明末清初之时,明朝出了一个大叛臣,卖主求荣,投降清朝当上大官。这叛臣的母亲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十分痛恨叛国的儿子。有一天,她听说这个儿子要来接她上京享受荣华富贵,十分生气,便将家中遗留下来的稻米、糖、油等搬上一条小船,带着二儿子到处漂泊。这二儿子十分孝顺,为了母亲顺心,经常变换花佯做点心给母亲吃,久而久之便发明了月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