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自特朗普正式开启关税战已经1个多月了,这场始于关税、蔓延至金融、最终延烧到文化领域的较量,如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结果。
特朗普似乎也很迷惑,一方面不断释放“愿意谈判”的信号,一方面却继续出底牌。
最近直接将关税战蔓延至影视行业。
对此外交部直接回应: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打还是谈?
过去一段时间,特朗普不断在公开场合提及降低对华关税的可能性,甚至在言语中刻意营造出中美正在“幕后接触”的氛围。
然而,事实远比他所描绘的乐观情境复杂得多。
中国很快就打破沉默,明确指出,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中方当前只是处于“评估”阶段。
这一“拆台式”的回应,直接让特朗普的剧本落了空。
美国总统的这番操作并不难理解。
在全球经济承压、国内舆论动荡之际,他试图用对华谈判的虚假希望来稳住金融市场、迷惑外部盟友,同时为自己即将面临的选战积累筹码。
假若能让外界误以为中美关系即将解冻,美国就有可能借此拉拢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贸易协议,制造“孤立中国”的印象。
然而,嘴上说得再漂亮,实际行动却频频暴露出华盛顿的不安与焦躁。
就在他宣称“某个时刻将削减对华关税”的48小时内,美方动作不断。
先是特朗普指出中美建交是“历史性的错误”,是尼克松总统在任期间最大的错误。
紧接着,美国又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名,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中企强制从美股退市。
之后则是这波攻势的高潮,针对电影产业推出的高关税提案。
特朗普扬言要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影片征收100%的关税,其中不乏将矛头指向中国的意味。
虽未点名,但在《哪吒2》等国产影片取得国际关注的背景下,这一动作释放出的信号不容忽视。
特朗普为何会如此重视电影?在许多人眼中,电影也许只是娱乐产品,但对美国而言,好莱坞是其文化影响力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不仅向全球输出美国式的价值观,也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与资本,对塑造国家形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如此,当他发现中国电影在崛起、好莱坞却因成本外流而日益式微时,才会将这一领域纳入“关税武器库”。
然而,这种“文化保护主义”能否真正拯救日渐失势的好莱坞,恐怕并不乐观。
中国观众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国产片在题材、制作水准乃至叙事深度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
纸老虎美国
相比之下,近年来的美国大片在内容上常陷入公式化、依赖IP消费,且对宣发投入逐渐缩水,结果导致美国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逐年下降。
更何况,如果对海外制作的电影一律征税,那么许多在外国取景、合作拍摄的好莱坞作品也将“误伤”,特朗普实际上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积极配合这场策略性的“舆论造势”。
他不仅在多场公开活动中暗示中美谈判即将迎来突破,还声称当前的高额关税已演变成实际上的禁运状态,不可持续。
他甚至给出了一个具体时间节点:“未来几周内会出现实质性进展”。但这些话语中的模糊和回避令人警觉。
当被追问“是否已经和中方接触”时,贝森特并未正面回应,只是一再重复“我们每天都在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
显然,美方现在更像是一个急于制造乐观气氛的演员,试图以“正在接触”“评估有望”等模糊信号营造谈判即将开始的假象。
其真正目的并非解决争端,而是试图以此缓解国内外的多重压力。
但这场外交与经济的混合战,中国方面的回应可以说是异常冷静。
没有立刻驳回谈判提议,也没有因对方放风而主动跟进,而是精准释放“正在评估”的态度。
这六个字,看似中性,实则已经表达出对美方行为的不信任。
毕竟,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不止是经济账,更是一场关于规则、公平和战略耐力的较量。
对中国而言,关税战不该成为一次“妥协换和平”的交易。
如果美方不真正展示出尊重和平等的姿态,那么即使喊破嗓子,中方也不会轻易上钩。
中美对话的大门从未关闭,但通往这扇门的路径,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信守承诺的基础之上。
否则,即便再多次许诺降低关税,终究也只是纸上谈兵。
如今,特朗普一边假意谈判,一边多线出击,想在文化、金融、贸易三个战线上拉开新一轮围堵战。而中国则以冷静应对、战略定力奉陪到底。
在这场“你演我看”的大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不取决于谁喊得更大声,而取决于谁的策略更稳、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