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重拳出击,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投资者信心迎来希望!

自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的管理层可谓是费尽心思,出招连连,可惜效果不怎么样。在今年8月27日晚上,他们终于打出了一记重拳,决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目的就是要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嗯,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让我来解读一下吧。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这个说法听上去好像是跟投资者期待的暂停IPO有点不一样,但其实咱们可不傻,这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其实就是暂停IPO的一种委婉说法嘛!就像是一碗炖饺子,我们现在只是暂时放慢了下饺子的速度,让大家有时间消化一下,然后再来点。

咱们这个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于股市的短线企稳是有好处的,就像是给股市来了个止血救命丸。可是,历史上的“暂停IPO”救市并没有改变股市的长期走势,还不是经常演出那个“3000点保卫战”的戏码。所以,有些人觉得这种暂停IPO的做法不可取,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咱们管理层提出的这个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其实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想要提振投资者信心,让股市健康发展,还必须解决IPO过程中的问题。过去的暂停IPO救市,只重视短期效应,根本没着眼解决IPO本身的问题,所以才会导致市场在中长期上没啥变化。而眼下,除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我们还得着力解决四大IPO问题。

就是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现在有些新股就是贵得离谱,发行价高得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这样一来,投资者就得掏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新股,风险自然也就大增。而且,很多新股一上市就破发,投资者的利益也就跟着蒸发了。这种情况不是让人心生怀疑吗?

就是新股发行的超募问题。这个问题跟高价发行是一对孪生兄弟,高价发行导致超募,超募又让股市流血不止。这可是加速股市低迷的元凶啊!

再就是问题公司混进市场的问题。因为新股上市能带来利益,有些问题公司就想方设法混进来。这种情况在我们A股市场可是屡见不鲜啊!而且,注册制放宽了上市门槛,更让一些问题公司有机可乘。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动摇。

此外,还有一些不差钱的公司,他们把股市当成了自己的圈钱场所。比如有一家公司,上市后不到半个月就拿出大部分资金进行理财,这不是在浪费股市资源吗?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严重挫伤了我们对股市的期望。

所以,要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我们必须要正视上述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解决问题还得从制度上下手。

比如,我们可以完善询价制度。注册制放开了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股发行就得贵得离谱。毕竟,我们2020年9月发行的上纬新材就发行价低,市盈率也合理。所以,可以恢复到当时的询价制度,给新股一个合理的发行价。

另外,我们还得限制券商对超募资金高额保荐费用的征收。新股出现超募,跟券商收高额保荐费是分不开的。超募越多,券商收的费用也就越多。所以,我们得限制券商收取高额保荐费用的行为,控制保荐费的比例在3%以内,超募资金更得减半征收,或者说超募越多,收费比例越低。

还有,对于IPO公司的上市门槛,我们得更严格地把关,严禁符合退市条件的公司上市,也得严禁不差钱的公司上市。同时,对于骗取上市资格的责任人,我们也得从重处罚,该退市的就必须退市,该赔偿的就必须赔偿,该吊销从业资格的也必须吊销。在严把股市入口关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不能纵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所以,我的朋友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小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才能让我们的股市变得更加健康稳定,才能真正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股市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