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约着聊个天》刘天辰编后记:从“小”着眼,携“机会”共进

识天辰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几乎是前后脚来的福莱。他从UNB毕业后与家人从PEI搬到了这里。他们一家是在他读高中的时候移民到PEI的。

年青,英俊的小伙子,挺阳光的样子,但时不时又有一点小拘谨和老成的劲儿,有一种天生生意人的气质。小伙子年轻,生意做得又好,虽然极力低调,难免会被人评头论足,但天辰倒也处之淡然。

华人移民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定律,一等成功的移民是做上了终生教授的,然后是进入政府部门甚至有个一官半职的,再然后是打工的。老移民常常会语重心长地叮嘱年轻气盛的新移民:这个淳朴的小地方没有什么生意机会,不要冲动,老老实实找个工作可比做生意踏实多了。

也许正是这样的长期铺垫,给最近几年的创业者们留下了太多的机遇点。天辰必然是属于所谓的冲动的年青人的,但他的多次连续创业成功还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也可以说明机会是有的,保留一些冲动也是可取的。

这次的聊天可以看出,天辰还是比较重视在商业地产方面的投资机会,也针对这个领域有过持续的深入的钻研。在目前全加拿大住宅地产如此疯狂的时期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和理念,这个已经透露出他足够的商业敏锐度和把握度。很期待看到他下一阶段的发展和突破。

当然,商业地产的投资机会必然地与本地区的经济市场环境和人口密度紧密相关,在这两个指标的考量上,我们华人移民需要比较谨慎的对待。由于本地区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与任何一个中国的城市都没有可比性,甚至是在数量级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需要对来自中国这样的市场的成熟投资理念和技巧进行比较大的修正。有的人会比较武断的讲,参考人口和经济指标,本地区基本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小镇。


的确, 绝对数据估计有相当可比性,但影响市场经济程度的制度条件,文化背景特别是教育与文明程度对经济形式的影响却是差异巨大的。所以,当讲到要考虑市场本身,考虑文化习惯与消费习惯的时候,就真的是调整投资策略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我反倒觉得像天辰这样拥有中加双重文化影响的年轻人更可能有清楚敏锐的认知。我们要像他们学习!所以对商业社会的融入来说,更重要的可能不是你的语言,更多的是强调对本地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事实的认同而非杜撰。

讲到这里的人口数量,NB 省刚刚突破了80万大关,但这个数量连半个天通苑都不及。省会福莱,算上周边所谓的大福莱地区也就7万多人。我当年刚来的时候也会关注一些数据,当时看到过去将近10年整个NB保持了净流出的人口数据,也常常哀叹不止!再看看疫情以来的这两年的数据,NB已经连续3年保持了人口的净流入,去年甚至超过了1%的净流入,这对本地区整个经济结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我在省政府换届大选辩论会上提出的问题:新一届政府是否预见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结构变化,有什么与之匹配的策略?目前看来,保守党政府在经济改革层面做得并不令民众满意。我们常开玩笑说,他们是在等待更多聪明的华人移民的加入。可是,谁说不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