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方厅水院于已通过综合竣工验收,这是国内首个即将投用的跨越两省一市的公共建筑项目。5月2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行媒体见面会暨媒体记者走进方厅水院活动,活动现场颁发了该项目“建筑工程综合竣工验收合格通知书”。这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从批建到竣工验收,“三个章变一个章”,大幅缩短审批时间,为跨省(市)项目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方厅水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太浦河“长三角原点”之上,于2023年5月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由主会馆与沪苏浙皖四座主题场馆通过3座跨域廊桥相连,实现两省一市跨域跨河互连互通。项目是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地理空间的“缝合”,推动长三角区域资源集聚、制度融合与功能互补,解决以往“通而不畅、汇而不集”的发展难题。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伟说,方厅水院作为跨域建设项目,需要位于沪苏浙各个不同的行政监管单位大量的审批,面对“一项审批需跑三地三个部门盖三个章”的制度梗阻和不同地域在审批流程、报建手续等方面更是尚存差异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打破制度藩篱,三地相关部门通过采取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技术审查、互认审批结果、共同监管等形式,推动成立三地联合审图专班、两地委托一地审批和招投标、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形成跨域项目“一体化立项、一体化审查、一体化审批、一体化招标、一体化监管、一体化验收”等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一系列创新探索,让“三个章变一个章”,大幅缩短审批时间,为省级毗邻区域协调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方厅水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体化创新做法,已经成功应用到水乡客厅范围内其他跨省域项目建设中。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翊元介绍,方厅水院采用四合院形制,建筑主体横跨沪苏浙三地,在四隅设置三省一市主题空间,三座跨河廊桥均借鉴了中式传统的斗拱工艺,该项目也成为全国首个采用中国建筑传统斗拱形式和全钢结构焊接工艺的桥梁建筑。方厅水院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节能减碳与技术创新双领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综合节能率达82%,减碳量预计可达1940吨。方厅水院屋顶的一体化光伏网一年的发电量约为400万千瓦时,超过了方厅水院运营后的预计年用电量。
“方厅水院投用后,执委会将会同长新公司组建专业化公司,将方厅水院打造成为世界级湖区的标志性节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综合展示窗口、水乡客厅核心功能载体,同时加快方厅水院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卢刚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炳山 许愿